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大鲵养殖技术规范

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大鲵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虾蛙蛇、鳖鼠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内,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食或外出晒太阳。幼鲵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聚于石缝中嬉戏。冬季大鲵藏匿于洞穴中冬眠,每年4—12月为捕食期。幼鲵为捕食无脊椎动物为主,如虾蟹类和昆虫。成鲵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啮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如果种群密度高且食物缺乏,则有相互残食的现象。大鲵摄食时,水温急升急降和水质恶化易产生反吐现象。呼吸时,大鲵将头露出水面,一般每10—30分钟进行一次,耗氧量白天为20.3—32.8毫克/公斤·小时,夜间为21.7—36.2毫克/公斤·小时。大鲵的自然性比约为1:1,生殖方式属卵生,体外受精,8—9月为生殖旺季,受精卵经30—40天孵出稚鲵,一般2—3年完成变态,3—5年达到性成熟,但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大大缩短其生长周期。

大鲵养殖技术规范

大鲵生存栖息地均是清山绿水,生态环境优美,其栖息地是衡量环境好坏的一个标志物,宜选择阴暗避风、冬暖夏凉、水源丰富、水温较稳定的地方,且水源具清、凉、流的特点,如山区溪流、水库及地下水等。

大鲵喜栖息于环境阴暗的石灰岩岩洞里或泉洞中,大鲵喜欢生活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的石缝和岩洞多的溪流之中,水质清澈是大鲵生存的首要条件。

雌鲵每年7~8月间产卵,卵产于岩石洞内,每尾产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抚育任务就交给了雄鲵。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圆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雄鲵才肯离去。

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按照娃娃鱼管理的有关规定,必须要有省水产局办理了娃娃鱼的驯养繁殖许可证,娃娃鱼经营利用许可证。

娃娃鱼成体养殖池是娃娃鱼养殖重要环境条件,是娃娃鱼商品化养殖阶段的关键时期。成体阶段,娃娃鱼抗逆力增强,适应能力增加,同时潜逃和同类弱肉强食也达到高峰。因此,成体地要求根据其这一阶段生理的特点。建造5个以上,以便按个体的大小,分开养殖。

根据地理实际情况,成体池可建在洞穴,室内或人防工程内,也可建在室外。建池面积可达100~2000平方米。池内人工弧度或穴洞面积占成体池面积的2/3,弧度或穴洞大小树成体个体大小而定。室外建池,除了室内成体地要求和设施外,必须要安装遮荫设施。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遮荫物,要求池顶部、四周全部要有遮荫物。 成体的养殖: 国内在成体养殖方面已取得了成功经验和技术,其主要养殖方式有室外养殖、地下室、人防工程养殖及我们研究开发的工厂化控温养殖。概括起来主要分为静水养殖和流水养殖。

娃娃鱼在适温范围内,其摄食与生长是随水温上升而呈正相关。一般在12℃以上摄食生长,以18~23℃时的摄食量最大,生长也最快,水温升至26℃以上,摄食量下降,28℃以上就进入“夏眠”。在适宜温度和同样的饲料质量条件下,溶氧、水质就起主要的作用。因此成体的投饵量要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经过研究结果,得出一个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投饲标准,可供成体养殖中的投饲。

建设规模经营 按幼稚苗、中苗、大鲵、种鱼分开养殖理论,分别建设养殖场, 分稚鲵池、幼鲵池和成鲵池三种,水泥结构,池内瓷砖四周光滑,防渗防漏防逃,池底需装排污孔,进排水系统要配套池。

供应平稳,价格同比上涨明显

从我国部分水产品一线销售情况来看,其中: 1-2月因为元旦、春节两大节日相继发力,拉动水产品价格到达上半年顶峰;3月水产品需求趋淡,价格跌势明显;4月受“清明”、“五一”节日影响,加上天气变化不定,水产品量价齐升;5月天气适宜,水产品上市品种丰富,上市量大,价格呈小幅回落状态;6月,部分地区受雨水太多的影响,淡水鱼价格抬头,但虾类进入上市旺季,带动水产价格整体回落。7、8月两月受气温及高肉价影响,水产品需求旺盛,价格也是稳步上扬。进入9后,随着休渔期的结束,市场淡水鱼供应量充足、海产品上市量明显增多,虽有中秋、国庆两大节日支撑,水产品价格仍然回落明显;10-12月随着国庆节日销售旺季的结束,市场水产品销售趋淡,价格继续呈下滑状态。

四大家鱼价格涨多跌少,走量两极分化

来自水产品市场一线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整个水产品市场四大家鱼整体走量偏弱,同比减少约5.3%;综合平均价去年同期下跌4%左右。从销量方面看,受全国经济萎缩,今年市场草鱼、鲢鱼销量跌幅明显,较去年同期分别下跌了约12.4%和13.5%;今年病死猪肉、僵尸肉、禽流感等事件频发,城乡居民倾向选择少吃猪肉和禽蛋、多吃鱼。因此,深受市民喜爱的鲫鱼、鳊鱼销量增长明显,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约18.2%和11.5%;从价格方面看,今年四大家鱼价格以涨为主,除了草鱼外,鲢鱼、鳊鱼、鲫鱼价格同比均呈不同程度上扬,其中鳊鱼涨幅最大。主要是今年鳊鱼养殖量减少,上市量偏紧,2015年综合平均价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了17%左右。特别是临近年底,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供应量更加跟不上,批发价还有上涨趋势。与其相反,今年草鱼养殖总量全国放大明显,加上需求不旺,导致价格持续低位,全年综合平均价较去年同期下跌了大约18.7%。

特种水产需求不旺,价格仍以上涨为主

近年来,受三公消费减少影响,高端餐饮消费市场份额有所减少,中档的特种水产品消费也呈下行走势,2015年市场监测的8种特种水产的销售总量同比减少约1.54%,综合平均价较去年同期上涨了约11.3%。从销量方面看,除了鲈鱼、鳜鱼销量同比分别增长了约39.4%和10.15%,其余6种特种水产品销量同比均呈跌势,其中回鱼、甲鱼、鲶鱼、鳝鱼这4个品种的跌幅都超过了20%左右;价格方面, 受气候和上市时间影响,鳜鱼、鲈鱼的价格继续呈两头低、中间高的传统状态,综合平均价同比基本持平。

南美白对虾等大虾上市时间拉长,量多价跌

据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虾类综合平均价较去年同期下跌了5.53%左右。从销量方面看,白虾、青虾的上市量同比分别下跌了约42.4%与7.7%,而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两个大虾的上市量同比分别增长了大约69.6%和49.7%。价格方面:近两年青虾产量持续不高,使得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春节前后,3、4月回落,特别是今年夏季暴雨过后,青虾价格迅速上涨,价格与春节期间同步,市场青虾综合平均价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6%左右。今年南美白对虾、罗氏虾养殖面积扩大明显,量多价跌。今年这两种大虾不仅上市时间提前了半个月左右,收尾时间也大大拉长。按以往惯例,对于生长温度在18-32℃的南美白对虾来说,进入11月份后,罗氏虾、南美白对虾等大虾将收尾落市,但今年这两种大虾的养殖面积扩大,总产量增长明显,在进入年底,露天虾的存塘量仍然较大,造成虾价量多价跌的局面。全年市场罗氏虾、南美白对虾综合平均价较去年同期格下跌了大约7.4%和2.5%。

今年螃蟹的总产量不低,大蟹量少价高

今年的螃蟹养殖面积不小,但受天气影响,总产量虽同比不低,但大蟹不多。销量方面,受产地市场和电商销售扩大影响,今年市场螃蟹销量大幅萎缩,同比减少约三成以上。价格方面,今年3两以下的公蟹、2.5两以下的母蟹价格相对便宜;但大蟹同比涨幅明显;特别是3-3.4两的母蟹、3.5-3.9两的公蟹,市场需求一向较大,价格同比涨幅翻番。

海鲜价格较为平稳,澳龙、加龙价格波动较大

近两年来,我国的海鲜交易已步入正轨,交易量也是逐年增加,纵观今年市场海鲜价格,除了澳龙价格波动较大外,其它品种价格均较为平稳。澳龙及澳龙替代品种加龙,受国家关税政策的调整和节假日集中消费影响,节假日前后货源紧缺现象频现,价格波动较大。

2016年水产养殖建议

结合近几年市场销售体会,给水产养殖户们几点建议:

对待养殖,思路一定要清晰,切忌跟风养殖

虽然说“物以稀为贵”,搞好特色养殖,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价格才能“特”起来。但不少特色养殖业投入大、技术难,特别是水产养殖业,不可抗力影响因素多,风险要高于一般行业,因此,水产养殖户在选择品种之前一定要密切关注相关信息,摸清市场行情,着眼长远发展, “逢贵莫赶,逢贱莫懒”,切不可盲目跟风。

因地制宜,适应消费市场,规划养殖品种

我国历史悠久,各地都有长期沉淀下来的市场消费习惯不同,水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就不同。因此,在养殖水产品过程中,不要以单纯生产目的去搞养殖,要以经营观念发展养殖,“人无我有,人迟我早,人劣我优”,这样,就算是常规品种,在找对了消费群体,规划控制好养殖规格、上市时间,也一样可以卖上好价,积极创收。

提高养殖技术,发展生态养殖,品牌养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绿色食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要着力抓好饲料配比,提倡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新技术,做到合法用药、合理用药,以确保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可以创立自己的品牌,扩大影响力,增加水产附加值,从而提高整体养殖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