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居信阳地区中心。2009年被河南省0增加为省直管县试点,凸显了潢川在河南经济与城镇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将为全国探索省直管县提供有益的试点与借鉴。全县人口80万,总面 积166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7万亩,水域面积16万亩。

潢川县辖4个街道、9个镇、8个乡:春申街道、定城街道、弋阳街道、老城街道、双柳树镇、伞陂镇、卜塔集镇、仁和镇、付店镇、踅孜镇、桃林铺镇、黄寺岗镇、江家集镇、传流店乡、魏岗乡、张集乡、来龙乡、隆古乡、谈店乡、上油岗乡、白店乡。

潢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黄氏发源地。春秋称黄国,汉代为弋阳,盛唐谓光州,民国二年更名潢川。后设潢川专署,1952年并入信阳。历史上名人荟萃,古迹文物遍布。为战国春申君之故地,元朝文豪马祖常之家乡。黄国故城气势恢宏,蔡番青铜器精美绝伦,清代铁旗杆赫然矗立,吴道子墨迹碑刻出神入化,倾倒过无数文人墨客、名士风流。潢川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玉带般的小潢河穿城而过,如虹双桥飞架南北,春申、弋阳两城相峙:河上点点白帆,时有渔舟唱晚;两岸亭台楼阁,夜半灯火阑珊。再有望河楼、三义观、晴堤新柳、七里清泉等景物,如涛如画、因得“豫南小苏州”和“鱼米之乡’’之美称。

产业

潢川县是全国粮食大县、首批商品粮基地县、科技工作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省对外开放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生猪外贸出口基地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农林牧副渔业蓬勃发展,鳖、鸭、花、猪、渔等特色农业享誉全国。工业已形成轻纺、机电、食品、化工、建材、饲料等六大工业体系,培育出了华英、亚美、旭牛三大集团。华英是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商业贸易发达,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商品集散地。

潢川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丰裕,四季分明,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红麻、水产、畜禽、花卉、茶叶等。特色农业甲鱼年产35万公斤,有“甲鱼王国”之称;樱桃谷鸭养殖量达2400万只,居世界第—;花卉面积5万多亩,有200多个属类,是全国花木示范基地县和国家授牌的“花木之乡”。

潢川是全省26个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城市建成区已达19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9万人。城市供水、供电、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好,功能齐全。有11万伏、22万伏两个中心变电站和日供水8万吨水厂。中等城市总体规划已经省0批准实施。200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8.6平方公里,比“九五”末增加9.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7万人,比“九五”末增加11.2万人。至2006年,该县规划建设发展目标是城市建成区达到三十三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三十二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百分之三十八以上。至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五十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五十万,城市化水平达到百分之六十左右。

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增长14.6%,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0.5%、17.3%和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亿元,增长20.2%;财政支出达到5.25亿元,增长12.5%。

潢川独特的优势,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正在吸纳着八面来风。明天的潢川将更加美好,更加灿烂辉煌!

潢川县区位优势

交通

潢川区位优势独特,交通通讯发达。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黄金”地带。国道312、106线,沪陕高速公路和大广高速公路分别在县城交汇;国家西气东输支线工程经过潢川,并设中心气站;京九和沪乌光缆交汇潢川,开通了10万门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具有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独特交通、通讯中枢条件。潢川还是河南7个重要铁路枢纽中唯一的县。潢川县 京九铁路-宁西铁路

郑州市 京广铁路-陇海铁路

信阳市 京广铁路-宁西铁路

南阳市 洛湛铁路-宁西铁路

新乡市 京广铁路-焦兖石铁路

商丘市 京九铁路-陇海铁路

洛阳市 陇海铁路-洛湛铁路

建置沿革

今潢川前光州州治。光州南朝梁置,治所在光城(今光山)。之前可远溯至三国魏,称七阳郡,置县曰大阳,为郡治。唐、五代至宋,或日光州大阳郡,或日弦州,或曰蒋州,不一而足。戈阳县于隋改日定城县。唐太极元年(712年)移治定城(今潢川),降至金、元,光州之名遂确立不变。明初定城省入州,改属南直隶凤阳府,旋仍归属汝宁府。领光山、固始、商城、息四县,清雍正二年(1742年)升为直隶州,领县如旧。民国3年(1914年)光州废,改为潢川县,属汝阳道。建国后,属潢川专区,专署驻本县,1952年合并于信阳专区,至今不变。

潢川专区

潢川专区原为中原解放区鄂豫区所属的一专区和二专区,1949年合并为潢川专区,专署驻潢川县。辖潢川、光山、新县(原经扶县改称)、商城、固始、罗山、息县等7县。 1952年由固始、潢川、息县3县析置淮滨县(驻乌龙集)。同年,撤销潢川专区,原潢川专区所属潢川、光山、新县、商城、固始、罗山、息县、淮滨等8县并入信阳专区。

2009年被河南省0列为河南省第一个省直管县,凸显了潢川在河南经济与城镇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将为全国探索省直管县提供有益的试点与借鉴。

历届修志

元代以前光州有旧志多种,皆散佚。(参考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明志初修于弘治间,知州张辉主修,书十卷,《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均著录。张辉,仅知其弘治间来任,它皆无考。再修于嘉靖间,葛臣纂,喻时序。葛臣宇子良,固始县举人,时任光州通判,热衷修志,除纂此州志外,又纂固始县志,书流传至今。喻时,光山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仕至南京兵部侍郎,《明史》有传。

《晁氏宝文堂书目》著录《光州志》一种,疑为以上二书之一。三修于万历三年(1575年),知州陈烨延州人陈璋纂修。陈烨,福建龙溪举人,万历二年来任。陈璋,举人,曾任刑部员外郎。《脉望馆书目》、《澹生堂藏书目》各著录《光州志》一种,四册,疑为此书。以上三书皆佚。清代凡六修:顺治、康熙二朝各修一次,乾隆、光绪二朝各修二次(一种日光绪《光州乡土志》),书悉存。民国时曾修县志,历时多年稿就,只印一册即停,现仅存印本,余稿皆佚。

明代以来共修志十种,存者七;佚者三,皆为明志。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处豫、鄂、皖三省的连接地带,地处东经114°53′~ 115°21′,北纬31°52′~ 32°22′之间。县境东连固始,西靠光山,南接商城,北与息县、淮滨隔淮河相望,为豫东南的中心。

潢川县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一水东流,城分南北,两桥相连,独具一格。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区域优势进一步凸现。京九、宁西铁路,阿深和罗叶高速,国道312和106干线,京九、乌沪两条光缆和西气东输两条支线均经过潢川,形成了五个黄金“十字交叉”,使潢川县具有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独特交通通讯中枢条件。

2021年1月,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名单出炉,潢川县上榜。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潢川县上榜。

2020年11月,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排行榜出炉,潢川县位列第90名。

2020年6月,潢川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鄂豫皖片区)。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潢川县在列。

2019年3月,潢川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鄂豫皖片区)。

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授予潢川县“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第四批)”称号。

2018年8月,潢川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8年2月,潢川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05年,潢川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第83名。

息县国土资源局

潢川邮政编码465100,潢川古称光州,是中华黄氏和浮光陈氏发源地。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信阳市中部,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处豫、鄂、皖三省的连接地带,地处东径114°53′~115°21′,北纬31°52′~32°22′之间。总面积1666.1平方公里。县境东连固始县,西靠光山县,南接商城县,北与息县、淮滨县隔淮河相望,为豫东南的中心。

潢川景点介绍:

1、黄湖农场

黄湖农场始建于1958年,位于信阳市潢川、淮滨、固始三县交界,春河与白露河汇流处,隶属于潢川县人民政府,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新型农场。农场土地面积1.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000亩,总人口2000余人,其中干部职工860人。

2、弋阳古镇

弋阳古镇主要街道建筑,多类似江南带角楼的两层木楼房。宅院多为纵向的二进或三进院落,沿街道两侧分布,宅门面街。街区中民居基本上为前店后居、下店上居的格局。街区北临小潢河,岸边原有青灰色砖瓦居民建筑,形成了特有的河巷空间和传统商业集居区。

息县位于信阳市中北部,地跨淮河干流,南接大别山丘陵带,北缘黄淮海平原,东迎颖凤曙光,西送宛申余辉。境内河道灌渠纵横成网,淮河流贯南部,闾河流经北部,清水河、泥河等穿流于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40′~32°07′,东经114°33′~115°07′之间。南北最长58.5公里,东西最宽53.2公里,全县总面积1892.46平方公里,人口101万人。辖2区6镇14乡。息县历史悠久,是华夏大地上首次实行县制的地方,经历近3000年未易其“息”,被誉为“天下第一县”,又有“不息之壤”之称。息县特产有香米“香稻丸”和中药材“息半夏”。

申军 党委书记、局长

彭波 党委委员、副局长

邢永红 党委委员、副局长

王明辉 党委委员、副局长

宋传美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孙超伊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申军简介:1965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学历。1983年11月参加工作,先后任息县物价局团支部书记、白土店乡企办主任、曹黄林乡企办主任、息县地矿局党委副书记。2001年11月~2003年3月,主持息县地矿局工作;2003年3月~2007年9月,任息县濮公山管理区党委书记、主任;2007年9月至今,任息县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息县国土资源局现位于淮河路与千佛庵东路交叉口东南方,门牌号:淮河路139-103。1987年,息县土地办公室成立;1989年6月,成立息县土地管理局;2002年6月更名为息县国土资源局。全局现有干部职工420人,其中工人320人;机关内干部职工45人,其中职工23人。内设办公室、人事股、计划财务股、地籍股、规划耕保股、用地股、监察股、测绘股等8个股室,下设直属一所、直属二所、监察大队、评估所、地产交易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共7个二级机构,辖18个乡(镇)国土资源所。

土地资源息县土地总面积1892.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23973.1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7.78%,人均耕地面积1.9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646850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5.6%;园地面积2148.2亩;林地面积104010.6亩;草地面积5039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365780.7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08254.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18934.8亩;其他土地面积10554亩。

耕地保护2010年,完成息县109790公顷基本农田划定目标任务,耕地保有量维护在12.8万公顷以上。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变,全县耕地面积稳定。本年度,实际补充耕地230.5763公顷,连续多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为息县农业稳定和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国土资源规划管理2010年,全面完成了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照市局工作统一安排,息县国土局严格按照规划修编技术操作规程,完成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经市局、省厅初审、复审,顺利通过评审验收,并已获得批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2010年,共上报批次用地4批次,其中城市批次3批次,乡镇批次1批次,占用土地面积88.843公顷,全部符合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2010年对部分项目用地及新农村建设实施用地审查,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新农村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材料报送齐全的,予以项目用地审查。

土地利用管理2010年,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按照法定程序对各类建设用地进行审批报批,深化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加快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010年共上报乡镇建设用地1批次和城市建设用地3批次,共转用、征收集体土地88.843公顷。其中,乡镇建设用地转用、征用集体土地13.4035公顷;城市建设用地转用、征收集体土地75.4395公顷。

2010年,无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现象,供地率100%。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对闲置、空闲、低效利用土地充分利用,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大力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彻底关闭拆除粘土砖瓦窑厂,为息县经济发展提供了用地空间。

地籍管理一是按时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农村土地调查现已全面完成,城镇土地调查已完成城区地籍调查,通过了省级外业核查验收准备工作。二是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息县国土局全年共召开17次会审会签工作例会,对351宗国有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进行会审会签。三是土地权属纠纷处理工作。全年经县领导、局领导签批共受理土地争议案5宗:八里岔原李塘乡喻山组土地权属纠纷案(已结案)、注销刘会霞国有土地使用证案件、八里岔乡李塘村村委会土地权属纠纷案(已结案)、长陵乡宋世华诉人民政府案(已结案)、项店镇农机站权属纠纷案已报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并已通过。四是土地证书年检工作。息县政府于2010年9月成立了土地证书年检工作领导小组,土地证书年检工作现已全面展开。

建设用地管理2010年,共上报征收土地6批次,土地面积283.2601公顷;上报单独选址淮息高速工程项目用地面积152.7897公顷,为息县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

2010年,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9宗,出让土地面积161272.18平方米,出让价款15789.5386万元,拍卖单宗最高价达1.29万元/平方米(折合860万元/亩),创信阳市土地出让史新高,为全县经济发展聚集了丰厚财源。

2010年,息县城市保障性住房供地面积总量21686平方米,为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位于县一砖厂B区。土地以划拨方式供出。本县入驻企业8个,建筑总面积6.88万平方米,用地总面积6.88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0.86,均为单层标准厂房。全年无违法批地行为,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土地整治2010年,息县相继出台了息政文〔2010〕42号文件、息政文〔2010〕97号文件,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土地综合整治基金,强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2010年,全县投入资金5000万元,组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7个,整治土地14702.343亩,新增耕地5387.232亩,实现了全县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2010年5月,信阳市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息县召开,充分肯定了息县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先进做法和突出成绩;6月,在洛阳召开的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息县作为先进典型和唯一的一个县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会议上介绍先进经验,会上提出息县作为“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示范县”。

矿产资源息县矿产资源主要有建筑石料用灰岩、铁矿、河沙三种。建筑石料用灰岩主要分布在濮公山、大脉山和青龙矿区,储量为3000万立方米(含地下),矿石平均含氧化钙为48.6%。此矿具有层理清晰、整体性强、断层较少等特点,是生产建筑石料加工石子的主要原料。整个矿体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河沙主要分布在息县境内淮河沿岸的10个乡镇,共有42户采砂场,均属个体经营。铁矿主要分布在城郊乡洪庄、孙庙乡宋楼两个区域。总储量5000万吨,矿区开采面积为10平方公里,平均含铁量为40%,埋藏深度为180~260米。暂未开发利用。

国土资源公安分局成立2011年5月10日,息县公安局国土资源公安分局举行揭牌典礼仪式。信阳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市长助理,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人,县委副书记、县长余运德出席了典礼仪式。

执法监察息县在信阳市率先成立国土公安分局,推行国土、公安联合执法、协同办案,以保证各类行政处罚措施落实到位。2010年,会审各类案件119起;土地违法立案案件162起;下达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317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53件;办结市局交办的12336举报案件16起。

2010年,卫片检查涉及违法违规用地199宗,遥感监测685个图斑(其中两项重叠170宗),占地面积10383.1亩,其中占用耕地面积6850亩。积极完善用地手续和组织用地报批,上报省、市、县政府审批土地180宗,面积4676亩。通过完善用地手续和组织用地报批,2010年违法占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面积降至6.7%。不仅有效地避免了问责的风险,规范了用地行为,也达到了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目的。

信访工作2010年,息县国土资源局共受理土地信访及上级交办案件146起,其中,直接受理45起,上级批转101起,信访处理率100%,结案率95%。2010年,未因重大问题及群体事件引起赴省、市集体上访,为维护息县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关店乡连续三年未发生赴县集体上访事件,信访稳控措施得力。

人事教育2010年,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和知识竞赛活动,全年共举办业务知识竞赛10场,参赛人员240余人次;文化业务知识测试一场,参加人员350人。组织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党的十七大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了第二名。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年预备党员按期转正6人,新发展党员6人。较好完成了创建学习型机关、包村四帮四促、党建等工作。

基层建设2010年,全面启动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相继组织实施了曹黄林、岗李店、长陵、项店、孙庙、夏庄、八里岔、杨店和白店等9个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办公场所建设,在资金方面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利用基层国土所收支的节余资金,息县国土局局拿出100万元,作为“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办公设施和软件建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