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特点

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特点如下:

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特点

1、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主要受政治影响。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其服务对象多是以极少数人为主,而园中生活的其他人,则是园主的服务者,园主的喜好决定了园林的设计特点和主题。园林为园主而建, 无须过多地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而现在建造的中式园林, 主要受经济影响,因服务对象不同, 而设计不同。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区内的园林景观等, 都是公共场所, 服务对象都是大众人群。而私家庭院、会所等, 服务对象又是小众,甚至个人。

因此, 在现代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上, 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保留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同时, 保证园内所有人的舒适性, 以人感受的共性出发, 来布置景观和各类设施。

如公园、居住区的景观空间, 就应当适当减少如“ 斋” 、“ 室” 等封闭性的景观建筑, 在不影响整体风格的基础上以实用性为主, 建筑多以亭廊等形式出现, 堂或楼等较大的建筑也以公共目的为主, 保证开敞通透。

而私人场所或小型活动场所, 为保证私密性可适当多考虑小型的封闭性建筑。

2、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为了体现崇尚自然的特点,多将建筑与自然山石相临而建,甚至嵌入其中,或是临水而建;而其他的景观如植物等,也不加改造,通过充分体现树木原貌来展现自然之美。

而现在的仿中式园林设计,能在保留原有传统元素特征的同时,利用比过去优越得多的条件下来感知和认识自然,同时也能利用声、光、电等更多的科技手段来展现自然之美。

此外,也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新的更为环保的材料去扩展和延伸观赏者的感知能力,使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结合,共同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美。

3、摒弃过于奢华铺张的装饰。中国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但与西方园林相比,缺乏对自然的征服。因此,在顺应自然的同时,用建筑上或景观小品中的大量装饰来体现园林中想要表达的丰富文化内涵。

其中一些创作思想和手法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甚至政治思想,象征权贵和不同的等级,如皇家园林中,利用窗框雕刻的不同花纹来代表皇帝、妃缤和其他王公贵族。而现代的中式园林,不需要再通过不同的装饰来体现身份地位的高低或园主的信仰。

现代建造的中式园林景观,其中各处的装饰在于体现情趣和意境,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也体现现实性与实用性。

4、古典园林与民居文化艺术元素结合 。从中国古代至近代森严的等级制度来看,园林属于王公权贵或官宦富商们富足奢靡生活的附属品,与广大百姓的生活几乎毫无联系。而时至今日,官宦人家的园林也好,普通百姓的小院也罢,都体现出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化内涵。

现在的园林,在展现中式民居建筑之美的同时,也可在其景观环境中配以精美的园林小品或用草木的搭配,展示古典园艺艺术之美。

不同园林风格的植物造景有什么要求?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植物的审美表现出三个主要的特征。

一是重视植物与环境的协调性,把对植物的审美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要求其在尺度、姿态、寓意商与环境相协调。

二是注重欣赏植物表现出的动态感,松涛竹韵、桐雨蕉霖,残菏听雨,柳廊闻莺,是瞬间的动态美,烟霞出岫

,倦鸟归林,月下观菏,春梅,夏荷、秋菊,冬松

是一年之中不同季节的美感,古梅、古松、古柏、古槐表现的是历经百年沧桑而生命不息的顽强之美。

三是对植物的审美中更多包含了人生的理想与期寄,菊野逸如隐士,梅矍烁似老者,松坚贞如勇士,柳伤感如怨女,牡丹富贵,兰花优雅,槐示忠,竹有节,植物暗示着祥瑞,表现着人格,承载着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典园林众多,由于园主人身份不同以及园林功能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园林建筑风格各异。相应的植物配置也有不同的要求。

皇家园林庄重华丽,要求植物布置气势磅礴、种类齐全并四季成景。

皇家园林建筑大多体量庞大、色彩浓重、布局严整,故常选择油松、白皮松、侧柏、桧柏等四季常青的高大乔木以示皇族的兴旺不衰。如北京颐和园前山的建筑庄严对称,相应的植物配置也整齐规则,一进门,二排柏树犹如夹道的仪仗,数株盘槐树对称地植于建筑门前。名贵植物在皇家园林中应有尽有,如牡丹、海棠、玉兰、桂花、竹子、松等,并常置于视觉中心。

私家园林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大多建筑色彩淡雅,粉墙黛瓦,在建筑围合的空间中布置园林,园林面积不大,故要求小中见大,体现“咫尺山林”的自然景色,植物配置以少胜多入诗入画。如苏州网师园看松读画轩旁,在自然式的湖石树坛中,栽以姿态古拙的白皮松、圆柏、罗汉松等,曲桥、湖池及山丘亭廊隐约于后,好一幅秀丽的江面山水画。

寺庙园林多建于自然山林,若处于市镇,也以高墙大树遮隔,形成宁静清幽的园林空间。为突出宗教肃穆庄严的气氛,往往轴线对称地布置建筑。寺庙园林主要殿堂的庭院多栽植松、柏、樟、银杏、七叶树等姿态挺拔、虬枝古干、叶茂荫浓的树种以烘托宗教的肃穆幽玄,同时也在客观上丰富了建筑物的立面效果。如北京潭柘寺自山门到毗卢阁的轴线两侧,苍古的油松反复出现,形成寺庙清幽的植物基调,雄伟的大雄宝殿两侧植以高大的银杏树与七叶树。北京大觉寺大雄宝殿前院内栽植大量柏树,古柏森森,形成神秘的气氛图19。有些寺庙建筑体量小,相应地采用矮小的灌木布置。浙江普陀山观音院入口两侧植海桐球,右3株左两棵,即呼应又有变化。

图19北京大觉寺

寺庙的次要殿堂、生活用房以及接待用房的环境因宗教性渐次减弱,故多栽植富于诗情画意的四季花本,以体现“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如杭州虎跑寺翠樾堂庭院以桂花、玉兰作为主调,间以红枫等色叶树,下层植有书带草。达到春有满树灿烂的玉兰花,夏有浓郁的桂花树,秋有红枫及馥郁的桂花,地被植物的应用使庭院更富自然之趣。

许多庙园林中常设塔院,塔院的绿化应更好地表现其崇拜和寄思的功能。因此,塔院内常以七叶树、龙柏、香樟等为基调,并适当点缀一些花灌木。北京潭柘寺塔院中的七叶树,其塔形花序与塔院环境极为协调。

自然风景园林是具有天然景观的特点,经过逐年建设形成了一些著名游览点,古人称之为“景”,并有富有诗意的名字。如西湖十景的苏堤春晓、曲院风荷、断桥残雪等。自然风景园林占地面积大,植物占有极大比重,并以当地自然生态群落为主,人工栽植为辅,创造各种动人的风景空间。在风景区中建筑与绿化的结合更为紧密。建筑掩映于绿林之中,使之藏而不挡视线,露而益显风采,大部分建筑轮廓“溶化”于绿色丛林之中,掩藏在山际、林冠线之内,“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霞而出没,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参差”(《园冶》)。宛如天然,不落斧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