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为什么说美国是全球养猪大国?

当我们提及美国这个国家的时候,一直都是和科学、军事、工业相挂钩。其实美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一的养猪大国。作为一个劳动力缺失的国家,美国不会像我们国家一样,采用大量的人力资源来管理猪圈

为什么说美国是全球养猪大国?

他们一般都采用人工智能来代替劳动力。例如自动饮水、自动喂食、自动控制环境等先进设备。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实现精准化投喂,数据化营养配比,养猪3000头不在话下。美国养猪模式是断奶育肥。也就是把猪分为母猪场和断奶育肥猪场两种。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猪混群和转舍应激,减少不同环境的疾病污染。

同时还能减少运输、清扫和消毒的成本,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大大缩短出栏时间。第三,美国猪场会通过中央控制器来随时调节猪场内温度,根据温度开启风扇、水帘及进风口等,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也保证了臭气及时排除,新鲜空气进入养猪场。在美国食品安全追溯起源十分严格。从引种、贩卖到屠宰以及进口猪只,都必须严格进行各种安全检疫,

否则是不允许进入市场的。有效制止了养猪场各种疫情的发生。大多数养猪场都使用带有板条的地板覆盖物,地面上的猪粪会在猪踩踏板下自动流入下面的坑中,防止堆积物产生。大大缩短了人工排污的时间。而猪粪也需要按规定存储数月,最后被加工利用。

美国为何能成为养猪第一大国?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养猪大国,实行养猪科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各种先进的养猪设备走入养猪场,实现精准化投喂,数据化营养供给,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养猪3000头!

美国在90年代初,有将近30万个家庭农场,现在仅剩下7万家左右。在美国平均1头存栏母猪,每年可以出栏20头以上,而我国却只有14头左右,不难看出中美两国养猪水平差距真的很大!

美国为何能够成为养猪第一大国呢?主要有以下方面优势!

1.原材料供给充足

美国养猪场集中在分布在中部和北方区域,这些地区恰恰都是玉米和大豆产区,这样原材料在当地生产,养猪场在当地消耗,粪便能及时还田。另外,养猪场原材料就近利用,不但可以减少运输成本,还可以防止运输过程中玉米,大豆发生霉变!相比之下,我国的大豆基本上是进口居多!

2.采用断奶育肥一栏到底

我国的养猪场一般采用三点式饲养模式,把母猪、断奶保育猪、生长育肥猪分开饲养,三种类型的猪都有单独的猪场。美国则采用二点式模式,只有母猪场和断奶育肥猪场两种,实现断奶,育肥一栏到底。这样可以减少仔猪混群和转舍应激,减少不同环境的疾病感染。减少运输,清扫和消毒成本,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缩短出栏时间!

3.采用通风系统

通过中央控制器设定预期温度,系统以设定温度为目标、舍内温度为参照,依次开启不同规格的风扇、水帘及进风口等,使舍内不断靠近并达到预设温度和通风换气等目的。从而保证猪舍冬暖夏凉,臭气及时排出、随时有新鲜空气进入养猪场!

4.严格的检疫制度

美国的食品安全追溯起源制度很严格,无论是引种,贩卖,屠宰以及进口猪只,必须严格进行各种安全检疫,否则不允许进入市场!特别是对于外来进口肉类,统一隔离起来进行严格检疫,这样可以有效制止养猪场各种疫情的发生!

现在,美国还推行母猪大栏饲养技术,让猪回归大自然的育肥方式,并且都取得一定的成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管别人做得怎么样,始终是别人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希望养猪的朋友从中受到启发,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猪方法!

我觉得,美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我们都知道,养猪是需要一定的劳动力的。但是,在美国通常没有人愿意就在农场里养猪,他们更愿意的坐在高档的写字楼里做一个停泊的白领。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养殖业的人工智能化程度是很高的。

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够依靠人工智能去完成,不过大部分的工作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胜任了。这不仅在一定成为养猪大国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也会大规模养猪奠定了基础。

用人工智能代替劳动力,能够扩大养猪的数量。因此,这是美国能够成为养猪第一大国必不可少的原因。其次,一个养猪大国依靠的并不只有猪的养殖规模大,更多的是有关猪的品质问题。美国对待食品问题是十分严谨的,养猪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

倘若没有达到这个规定里边的要求,是不能出口或者宰杀这条猪的。这个方面,会让消费者对猪的品质产生一定的信心,让他们在品尝猪肉的时候会更加的放心。

并且,美国对于养猪技术员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因为只有当你的专业知识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你才能够在这个领域中做出更加卓越的成绩。如果你没有达到专业技术员的标准的话,那么你是不能做这份工作的。

因为作为一名养猪技术员,是需要持相应的证件上岗工作。虽然养猪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这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2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