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我国某地植被情况
一、砂生植被
砂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淮北平原的萧县、扬山等县境内黄河故道、大砂河、小
砂河等河床两侧的砂荒上。六安的澳河西侧的砂荒上也有少量分布。多呈带状。砂荒面积不大,并逐年减小,大部分已开辟为果园。
砂生植被的生境特点,主要表现在土壤和气候两个方面。土壤因砂粒的松紧度不同,分为泡砂土(紧砂质)和飞砂土(松砂质)两种类型。一般结构松散,透水性强,持水力差,有机质贫乏。砂层厚度一般在0.3-1米,深的可形成砂丘,多为半流动或固定砂丘。由于植被复盖稀疏,仅20-30%,大部分为裸露砂土,吸热和散热均较迅速,故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尤其在中午烈日下,地表温度非常高,夜间温度又迅速下降,中午和傍晚温差可达20℃左右。
砂生植被的组成种类比较贫乏,以草本植物为主,少数为灌木,稀疏散生,常不形成明显的群落。植物种类多为西北区系的旱生类型,它们的地上部分矮小而地下部分发达,使植物能固着在砂土上,并能增加水分的吸收和减少水分的蒸腾。有些植物的叶或全株被茸毛,如砂兰刺头(Echinopsgmelimii),土名砂刺刺芽,它的上部叶密被腺毛,下部叶密被绵毛。又如砂蓬(Agriophllumarenavium),土名砂打旺,幼时全株密生分枝毛,后期毛部分脱落。这些特性都是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种类组成以菊科植物为主,如砂蓬、软毛虫实(Corispermum Puberulum)。此外,有菊科、豆科、大戟科的一些植物,如砂兰刺头、胡枝子(LesPedezasp.)、鸡眼草(Kuninl erowiaStriata)、大戟(EuphorbiaSp.)等;还有个别蔽类植物,如节节草
(Egwsetumramosissimum)。以上各种植物除砂兰刺头、砂蓬、软毛虫实分
布在砂丘上,鸡眼草常分布在近河边砂荒外,其他植物多分布在果树行间或宅旁路边。
砂生植被仅有砂兰刺头、软毛虫实群落。
本群落主要分布在淮北平原的杨山、萧县的砂丘上,土壤PH值7.0,群落复盖度25~35%。建群种砂兰刺头,株高20厘米左右,共建群种软毛虫实,株高30厘米左右,伴生植物有砂蓬、马唐(DigitariaSp.),白茅(ImporataCylindriea)等植物。砂兰刺头和软毛虫实均为一年生草本,根扎得深,生活力强。软毛虫实在砂丘上部、中部和下部均有分布,而砂兰刺头主要分布在砂丘中下部,说明软毛虫实较砂兰刺头耐早性更强,而砂兰刺头自然更新良好,当7月份砂兰刺头果熟期已见其幼苗生长。该群落可供放牧。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2-16 20:03
据《北京植物志》记述,北京地共有维管植物2056种(包括栽培植物),分属869属,169科。其中,蕨类植物有20科,30属,75种;裸子植物9科,18属,37种;被子植物104科,821属,1944种。从植物区系组成分析,自生被子植物中,以菊料、禾木科、豆科和蔷薇科的种类最多,其次是百合科、莎草科、伞形料、毛茛科、十字花科和石竹科,反映区系成分以华北成分为主。
此外,在平原地区还有欧亚大陆草原成分,如蒺藜、猪毛菜、柽柳、碱蓬等,深山区保留有欧洲西伯利亚成分,如华北落叶松、云杉、圆叶鹿蹄草、舞鹤草等;同时,有热带亲缘关系的种类在低山平原也普遍存在,如臭椿、(左木,右栾)树、酸枣、荆条、黄草、白羊草等。这些反映了组成北京植被区系成分的复杂多样。
北京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该温带落叶阔叶林并兼有温性针叶林的分布。隋唐以前,北京山区森林茂密,物种繁盛。辽金以来,特别是元、明、清在至解放前,长期的人为破坏,遂至成为少林地区。近年封山育林,才逐渐恢复。据80年代初对山区植被调查,森林总面积159.41万亩(不包括鲜果园),森林覆盖率10.7%。树种以辽东枥林面积最大,其次是油松林。在几个山区县中,以怀柔、延庆,密云三县的森林面积最大,分别为38.65万亩、31.23万亩、30.84万亩,以下依次为平谷、门头沟、房山、昌平。
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为405.82万立方米,人均不到0.5立方米(全国人均活立木蓄积为9.3立方米,世界人均活立木蓄积为83立方米)。北京的草场集中分布在山区,属次生型,是森林破坏后的产物。
山区草场面积510万亩,占山区总面积的33%。但长期只用不养,缺乏管理,草场质量下降,一、二等草场仅占20.2%,三、四、五等草场占79.8%。毒性杂草却日益繁殖。
80年代的10年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林木覆盖率呈增长趋势。
巴江村位于龙里县东北部低中山区,距县城71公里,海拔高度在1100--1326米之间,为巴江乡政府所在地,贵千路横贯巴江全境,交通较为便利。
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5个自然寨,共有农户243户,968人。全村村民以半手工种植业为主,部分村民外出务工,部分就地就业。
近年来,巴江村在村“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00年至今共发展经果林2600亩,其中已见效益的有2000多亩,并大力发展生姜种植。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590元。
巴江社区与大路坪村、哪_社区、田箐村、烂田湾村、龙场村、平坡村、狗场村、新寨村、水尾村、关口村、坞坭村、乐湾村、金溪村、顶溪村相邻。
巴江社区附近有双龙镇巫山峡谷旅游景区、龙里中铁巫山大峡谷旅游区、龙里大草原、龙里莲花湿地公园、十里刺梨沟等旅游景点,有龙里豌豆尖、龙里刺梨干、龙里刺梨、三元酥李、龙里邓氏辣子鸡等特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