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覆膜_牛佛镇覆膜水稻示范成功
牛佛镇青年村是自贡市最贫穷落后的村之一,2007年末35岁以上未讨到老婆的“光棍”就多达159人,人均年收入低于83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户多达143户。2007年盛夏,四川省农科院党委书记王书斌同志了解到青年村的情况后,深入该村考察调研,撰写了《青年村里的青年故事》调研报告,省领导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根据省领导的指示,省农科院将该村列为科技帮扶对象。2008年3月省农科院专家吕世华带领课题组及资阳市的土专家共7人来我镇示范推广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大安区农业局与牛佛镇农业服务中心予以积极配合,示范取得了?满成功,现小结如下。
一、示范实施过程
为评估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在全镇的推广应用前景,2008年技术示范选择在缺水严重的青年、权利2个旱山村和水源较好的红旗村进行,总示范面积共120亩。示范前省农科院专家在3个村作了深入的培训和动员,示范户均自愿采用该技术。所有实施的田块都是没有耕作过的板田。采用1.67m免耕开厢,厢宽33cm,沟深26cm,开好四周围沟,厢沟与围沟贯通,厢面拾净杂草,未腐熟稻草均匀撒开,踩草入泥,亩施碳酸氢铵50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7.5kg、硫酸锌1kg。几种肥料混合均匀后,做低肥一次施用,施肥后压肥入土,进行厢面平整,待厢面收汗后,盖膜。用滚筒在厢面打窝,亩打窝4000个,然后采用“大三围”栽培模式进行栽秧,亩植秧苗1.2万株。栽秧时,人站在厢沟,左右各栽两窝,用食指将秧根与泥土粘牢。栽秧后,保持厢沟有水即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重点抓了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等的防治。
二、水稻覆膜的效果分析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地膜覆盖,根据2008年的示范结果,我们认为覆?栽培对水稻生产有以下6个好处。
1 早栽 由于覆膜提高土壤温度,解决了丘陵地区春季气温回升慢不利水稻前期生长的问题,因而水稻可以适当早栽,并有效避免春季低温对秧苗的危害。
2 节约用水 示范发现,采用这项技术用水量仅为传统栽培的1/5。“节约才能持续”,这项技术为旱山村水稻生产开劈了一条新路子。据调查我镇青年村虽地处沱江边,但从沱江抽水灌田栽秧每亩就需要灌溉费用80元左右。由于抽水成本高,有的农民舍不得花钱,或者说没有钱花,栽秧便错过农时造成水稻产量不高。
3 不长杂草 采用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由于塑料薄膜的密封作用,使杂草得到有效控制,可减少人工除草用工3~4个。
4 促进秧苗早发 同温室的情况相似,透光良好的塑料薄膜,能保持太阳辐射收入,即所谓“温室效应”,薄膜覆盖也大大地降低了乱流强度,减少蒸发耗热,因而使保护地段的温度增高、湿度增大,十分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示范表明,覆膜水稻的分?快、长势旺,4月25日调查发现覆膜分?数是同田露地栽培的1.6倍。
5 防“坐蔸”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地防止深脚烂泥田常年的“坐蔸”现象。
6 促进水稻早熟 示范表明,覆膜水稻较传统栽培提早7~10天收获,为避开收获时的秋雨危害赢得了时间,也为再生稻高产创造了条件。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技术,还整合了“水稻旱育秧技术”、“稻田免耕技术”、“大三围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形成了一整套集成技术,改变了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中技术单一不配套的状况,因而使水稻产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示范结果和启示
2008年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在牛佛镇3个村的示范均取得成功。无论是缺水严重的青年村、权利村2个旱山村还是水源较好的红旗村,水稻产量均创高产。青年、权利2个村覆膜水稻亩产量普遍在600kg左右,红旗村示范田水稻亩产量经省市专家测产达到675kg。覆膜水稻较传统栽培亩增产150~180kg,而且收获时间提前了近10天,为再生稻增产创造了条件,农民由此每亩增收近500元。
2008年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的示范成功,使示范村广大农户进一步认识到了科学种田的重要性,广大农户纷纷表示今后将采用这项技术种植水稻,也使全镇和我区其它乡镇的干部和部分农户了解认识到了这项先进技术。2008年8月3日,四川省农科院和大安区人民政府在牛佛镇召开了覆膜水稻收获日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这项技术在大安区的推广。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的示范成功,使我们找到了改变像青年村这样典型旱山贫困村水稻生产亏本或微利局面的金钥匙。也找到了使像红旗村这样的水源好的村子水稻进一步高产的关键技术。今后,我镇将大力推广这项技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败。
(通联: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43000)
袁隆平在内蒙古种植海水稻,把荒地变成了宝地。根据以前的数据分析,它也把废物变成了财富。海水稻实际上是耐盐碱水稻的视觉名称,它生长在盐碱地如海滩的特殊水稻上。它不在海水或海里生长,但可以在海水中浸泡一小段时间。海滩是海水必须经过的地方,而不是海水。山东东营海稻示范种植基地平均亩产600公斤,最高亩产800公斤;浙江台州基地达到最高亩产670公斤.18日,记者从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海稻论坛上了解到,我国耐盐碱海稻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区域试验种植基地平均亩产超过400公斤。青岛海稻R&D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介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海稻研究团队在山东、浙江等省建立了9个区域试验种植基地,示范种植面积近2万亩,今年每个基地平均亩产达到400多公斤。中国盐碱地面积超过10亿亩。在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培育和推广耐盐性高的海水稻具有重要意义。袁隆平指出,中国对海稻的研究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种类繁多,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展多种条件下的海稻种植研究。中国也有杂交水稻的优势,通过改良和育种,在盐碱地种植水稻也表现出高产。该研究小组还在探索利用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来提高海稻对主要水稻病害的抗性,如稻瘟病和百叶窗叶枯病。据报道,2017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青岛海稻R&D中心等多个单位首次联合进行了全国海稻区域试验,当时已有10多个耐盐水稻品种通过。2018年,三组40个耐盐水稻品种中有28个通过了测试。预计到2020年,一批耐盐碱水稻品种将通过水稻品种审定,并可在我国盐碱地上推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