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养猪前景怎么样?前景不太明朗
最近,养猪大户正邦科技被爆出资金链已经断裂,全国多个养猪基地连猪饲料都买不起,已经出现猪吃猪的恐怖现象。众所周知,从去年开始,养猪业就没能完全走出亏损的泥潭。在这方面,边肖说他已经厌倦了,农民们也听腻了。其实农民更关心的是“怎么办”。俗话说“入坑容易出坑难”。对于一些坚持到现在的养殖户来说,未来2-3年的养猪趋势是他们应该也必须关注的。
2022年,不仅养猪行业,教育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边肖想起新东方创始人余曾经问过自己,“我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五万兄弟姐妹呢?”。其实这句话也是目前我们养猪户的内心写照,尤其是中大型养猪场。退出意味着养猪场空置,员工失业,前期投入浪费,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矿…
我们现在谈入坑已经没有意义了。可能是因为前两年的“暴利”,也可能是因为创业等因素。既然入了坑就很难出坑,那就只有直视问题才能求发展。
首先,我们要面对的是猪肉需求的整体下降,猪肉在肉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在下降。这是养猪业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但却真的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
农业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猪肉消费可能呈现先微增后减少的态势。除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肉价变化的敏感度也有了显着提高,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影响下,给未来猪肉消费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仅猪肉的消费端存在不确定性,供应端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首先,非洲猪瘟等疫病已经扎根中国,成为威胁生猪产能的隐患。其次,环保一直是政策的高压线。最近因为环境问题拆除养猪场的新闻屡见不鲜。
对此,2021年官方发布了《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旨在调控生猪产能,争取生猪产业稳定发展。与世界上养猪业规模化程度高的国家相比,未来养猪业的猪周期将会拉长,猪价波动将会平缓。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非洲猪瘟期间生猪价格出现往年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预计猪粮价格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后,养猪业的“暴利”将不复存在。农民能做的就是“修炼”自己,静下心来好好算一算,实事求是地分析列出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真实地面对,最后修正后续的经营模式,追求更大的掉队几率。
如果经过多次思考,你依然可以坚定的走养猪这条路,请坚持不放弃。黎明前的夜晚是最黑暗的,只有“忍受”过去,才能重见光明。
最近,养猪成本越来越高,猪饲料几乎一周一涨价!但对于养殖户而言,最大的成本损耗不是饲料贵,而是“拆猪场”!据猪好多网整理,发现近期又有多地开始“严抓环保”,如资阳市整治养殖场458户,淮安市要淘汰500家环境不过关的养殖场,还有成都、海南、温州等地开始整治养殖污染......
多地再现“拆猪场”
为了整治养殖污染,多地再现大举“拆猪场”:
据资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信息,资阳全市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监管,整治存在污染隐患的养殖场(户)458户,改造提升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360个,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到100%。
成都市邛崃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执法行动”已有数月,目前累计检查养殖场70余家,发现问题18个,立案查处3起,拟处罚金额21.56万元。
9月14日,海南文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工作,对爱梅水库库容区内的一家规模化非法养猪场和一个羊棚进行拆除,猪场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羊棚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并表示将以“发现一处,拆除一处”的高压态势严查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据媒体9月21日报道,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彭溪镇发现10余处养猪场违规建在水源附近,污水直排进入溪流,当地政府部门查实后要求立即整改到位,避免影响周边环境。
江苏省淮安市也表明,2022年该市将逐步淘汰设施落后、养殖环境差的500个养殖场(户)。
其实不仅上述案例,在今年五六月份时已有广西、四川、福建等多地率先开始“整污染、拆猪场”,尤其四川乐山整改养殖场多达7000余家,处罚金额高达433万元!这让不少养殖户担心,难道2022年新一轮环保风暴又要来了?
多省严抓环保
养殖户要特别注意,有多个省份、地区出台了新政策严抓环保污染问题:
湖南省于9月份起,正式实施新版《湖南省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规定》,新规要求养殖主体全部明确记录养殖畜种、规模以及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和利用等情况。
并且要“先领证,再排污”,确保做到“按证排污”。
浙江省与9月21日发布了《浙江省畜禽养殖场规模标准》,对各类养殖场的规模标准进行优化提升,养殖场要以此为依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申领等工作。
实施“按规模治污染”。
此外还有甘肃省兰州市、四川省自贡市、四川省犍为县、山东省平度市等地发布相关政策或文件,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出新要求、新方案。
由此可见,对于养殖户而言,环保依旧是不容松懈的红绳!尽管目前只有以上地区发布了“新方案”,但全国治理畜禽污染的方向是一致的!对于地方单位而言,养殖场有3种情况是零容忍的,中小养殖户一定要注意!
这3类猪场注意
随着猪价回暖,不少地区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在增加,如上述开始整改的彭溪镇,近两个月来就新增了不少养猪场,甚至目前还有进一步增长的势头!彭溪镇方面据此表示,他们正努力控制养殖总量,引导养殖户转产转业。
因此中小养殖户一定要注意,无论你是要复养还是正在养殖中,这3种情况都很容易触及环保底线,因而被拆:
1、违规用地:无论是将猪场建设在耕地还是林地,都是属于违规占地建设,此外建在水源附近也是决不允许,一经发现将被拆除。
2、环保不合格、手续不全:自从开始整治畜牧业污染问题后,养殖场需要通过环保评估拿到手续才能开办,否则一律勒令关停。
3、建在居民区附近:猪场建在居民区附近,容易因污染对附近民众造成影响,通常只要有人举报,猪场被整改几乎是势在必行。
其实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粪污是一定会产生的,如果直接排放确实会影响生态环境和附近居民生活。
大多数养殖场户被拆,一方面是因为不懂得污染治理,另一方面是缺少技术和资金。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整改之时,不要对猪场“一拆了之”,毕竟现在全国生猪供应紧张,每一个猪场都有供肉价值;并且农民耗尽家底才建的养猪场,指望通过养猪“脱贫致富”,一旦拆除那就将一贫如洗!
实际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
有关部门可以尽力帮助养殖场户完善污染治理,提高养殖场粪污利用水平,即帮助了农民致富又稳定了猪肉供应,岂不是两全其美!须知“一号文件”不仅是指给养殖户的方向,更是指给地方部门的方向!
散户大量淘汰,农民靠谁致富?
对于当年最严格的“环保风暴”,养猪业至今还记忆犹新!当年全国各地大量养殖场被拆,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大量散养户被淘汰,养猪业加速朝着规模化发展。
据统计,曾经占据85%市场比重的小散户(年出栏100头以下),到2020年已只占26%的市场!大幅缩减近60%!
而现如今,500头以上规模场占据了60%左右的生猪市场!真正的小散户越来越少。
但很多从事“乡村振兴”事业的人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农民不养猪了,靠什么致富呢?
以咱们的国情来看,“禽畜养殖”几乎是农民致富最普遍、最简单的方式。
因为很多山村地区地势险要,无法开展“大规模种植”,哪怕有大机械都上不去!只靠农民一双手种地是很难富起来的,除非有养殖业加持。
再讲得更现实一点,在种地不赚钱的情况下,当代农民一点点老去、退休,新一代农民从哪里来?未来神州大地的19亿亩耕地谁来种?
现状是“80后不愿种地、90后不提种地、00后忘记种地”。
但这不是年轻人吃不得苦,而是他们吃苦要能看见钱!年轻人不会觉得当农民丢脸,但赚不到钱可真会丢人!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在大力引导养殖户实现“种养结合”,推动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地方单位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养殖户“治好粪污、做好种养”,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拆猪场、保环境”!
往未来看,“乡村振兴”还真离不开咱们大量中小养殖户,离不开兢兢业业的农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9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