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材料

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事迹材料而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材料1

 科学是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简明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学,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我县属边疆少数民族县,位于云南省南端,地处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3′之间,东接景洪市,东北接思茅市相接,西北与与澜沧县毗邻,西部和南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46.6公里。东西最长横距7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15公里。全县国地面积55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3.45%,坝区面积占6.55%。全县有11个乡(镇),85个村委会,864个自然村,农作物种植面积86万亩,粮豆种植面积4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0.5万亩,年产粮食1.3亿公斤。属农业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粮、糖、茶是我县的主导产业,因此以农为主,称之为农业大县。农业科技的发展是否直接关系到我县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县实施解“五难”惠民工程项目,就把学农业科技难作为重点培训项目来抓,全县选派了一批各学科专业技术员深入基层农村开展各项科技培和指导工作。

 我以20xx年被勐海县科技局聘为勐海县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科技特派员分配到我县最大坝子(勐遮镇),勐遮镇是县最大的一个镇距县城21公里,全镇有13个村委会169个自然10333户50442人,主要以傣族、哈尼族、拉祜族等民族,有耕地面积123247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85143亩,主要农作物有粮、糖、茶及冬季农业,是我县的主要商品粮基地。由于本镇属少数民族乡镇,农民文化素质底科学意识差科学技术利用底,各项产业发展慢,是制约本镇经济发展因素。我选派到本镇后深入实地调研,结合本实际,按照勐海县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科技专家组及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方案和具体安排布置,认真履行职责,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开展各项科技项目的实施。

 主要工作和经验:

 一、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基层

 到农户家中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群众想什么,想做什么,适宜做什么等,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为当地农民开展各项技术培训和各项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使农民意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衣靠科学技术,通过做示范、做样板,直观的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

 二、加强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

 我被聘为科技特派员后,深入基层结合各项产业,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一年多来共举办各项室内理论培训8期,受训人数480人次,培训对象有各乡镇基层技术员和乡村干部。举办现场培训35期,受训人数达2800余人次,培训对象主要是农科辅导员科技示范户及农民,建立科技示范村3个,科技示范户24户,培养营销户2户。开展科普宣传活动10次,发放各类宣传材科2万份。

 三、认真做好示范样板,选择示范村和示范点,引进适合当地的新技术、新品种,建立示样板范

 通过示范样板的建设解决农民学科技难的问题和带动农民群众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各种产业,培育一批科技致富典型,造就一批乡土人才和新型劳动者,促进县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农民增收稳步增长。

 1、建立二熟或多熟制改进研究示范样板

 在勐遮镇曼根村委会建立:稻、豆、麻(薯)等二熟三熟制,耕作制的改进研究示范样板。水稻耕作制的改进,是一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耕作制的改进充分利用稻田闲置时间,种植一季或二季经济作物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力,实现作物多熟制的种植模式,做到水、旱轮作改良土壤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措施。近两年来,我们在勐遮镇曼根村建立示范村示范种植,收到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两年累计推广面积3000余亩,建立建高产示范村两个,经实际测产,增产效果显著,如:曼根村委会曼裴村小组,xx年种植水稻800亩平均单产450公斤,亩产值810元,水稻收获后8月初种植一季秋大豆200亩,平均单产65公斤,亩产值325元,11月中下旬大豆收获后11月底种植200亩马铃薯,平均(鲜薯)产量1500公斤,亩产值1350元,其中农户康朗一家种植水稻10亩,平均单产508千克;种植秋大豆10亩,平均单产68千克;种植冬季马铃薯10亩,平均单产1520千克;三项合计,年亩产值达2622.4元,比种植一季水稻亩产值914.4元,增值1708元,增幅186.8%(扣出成本),农户康朗一家经多熟制改进,一年增收10580元,效果显著,深受农民的欢迎。通过曼裴村的多熟制示范使勐遮镇农民学到了实用的科学技术发展经济作物,

 2、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水田面积的不断减少,为了保证我县粮食总产和粮食安全问题,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粮食总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0xx年,勐海县被云南省农业厅列为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水稻高产创建建设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省农业厅、西双版纳州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勐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抓住机遇、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广大科技人员齐心协力,圆满完成项目实施方案。

 ①在勐遮镇、勐阿镇、勐混镇等10个乡镇建立10000亩示范区。

 ②在勐遮镇勐遮村曼光小组建立一个水稻优质高产创建示范片1000亩。

 ③在勐遮镇勐遮村曼光二组建立两个水稻优质高产创建示范方200亩。

 经县级专家组、州级专家组实打验收和我县技术人员多点调查,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647.3千克;千亩示范片平均单产727.83千克;百亩示范方平均单产750千克,较2007年杂交稻平均单产399千克增长75.9%,成效显著。

 3、建立百亩云麻高产栽培示范样板

 我县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西定乡曼皮村委会曼燕坎村小组是一个少数民族(布朗族)村,全村32户,127人口;位于勐海县西南方边境一线,与缅甸相近,距缅甸11公里。由于历史地理、交通、文化的落后,经济发展非常缓慢,生活比较贫穷,历史以来都以种植陆稻为主,粮食不能自给,种植方式以传统的刀耕火种方式为主,大量森林被砍伐,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在西定乡曼皮村委会曼燕坎村小组种植云麻139亩,通过科学的管理,平均亩产干麻皮78.9千克,比大面积种植平均单产51千克增产27.9千克,增幅54.7%;每千克按11元计,亩产值达867.9元,扣出成本180元,每亩纯收入687.9元。全村就云麻一项总产值达120637元,增收95618元,其中:本村农户岩恩家种植5亩,平均单产128.6千克,亩产值达1414.6元,总产值达7073元,扣出成本900元,农户岩恩家增收6173元。

 总之,我被聘为我县解“五难”科技特派员以来,尽职尽责,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建样板、做示范,组织科普宣传,开展技术培训,进行各项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两年来为我县科技解“五难”惠民工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我县解“五难”惠民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材料2

 蒙阴县是中国著名的长毛兔之乡,在兔业界,冯加玉代表的是一种精神。肢体活动的不便,没有阻止他大脑的飞速运转,没有阻止他敞开怀抱以无限的热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20多年来,冯加玉积极组织、参与县、市、省各级残联的公益活动,把自己的优质种兔无偿送给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精神支持,帮助无数人走上致富路。

 身残志向更坚 他是顽强拼搏的好榜样

 冯加玉是蒙阴县坦埠镇东西崖村人,从小体弱多病,1979年拿到录取通知书还躺在病床上的他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后又因小脑缺氧落下残疾,2012年诊断为布加氏综合症。一个年富力强想干事业的人,一下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

 拖着病体,拄着拐杖的冯加玉,为了生计养过银耳,卖过煎饼,但最终,都没能做成。由于身体原因,再加上没啥一技之长,当时对于该干啥,干啥能行,咋干,他都不懂。蒙阴县是中国长毛兔之乡,几乎家家有养长毛兔的.传统,他也曾想过要养兔子来维持生活,可是他自己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如何去养兔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给他的《农村大众》上看到报上介绍了很多人养兔致富的事迹及很多养兔方面的知识,就决定发展养兔事业。1996年他的一个在兔场工作的亲戚送给他3只产毛量高的优良品种长毛兔,靠着这三只长毛兔,冯加玉慢慢的壮大规模。有一次,冯加玉去兽医站买饲料,正爬台阶,拐杖脱手摔倒在台阶上,兽医站的站长白文礼不知道他身体残疾还笑着说:你怎么这么有礼貌,来就给我磕头!后来知道他身体残疾,被他顽强的精神所感动,不遗余力的帮助他发展养兔。

 为了提高养殖技术,2001年他又一个人拖着残疾之身,自费到济南参加了《农村大众》科技推广网成立大会,使其眼界更加开阔了,更加坚定了干事创业的决心。从济南回来后,冯加玉利用在推广会上获得的信息,决定改良兔种,扩大规模。

 冯加玉虽然身体残疾,但对家兔养殖技术的钻研精神一直没有改变。通过多次外出学习和试验,改良了长毛兔人工授精技术,将以前用玻璃输精管授精改为用橡胶软管授精,有效降低母兔的损伤,提高受精率,免费为社员户提供长毛兔人工授精服务和技术指导,使合作社长毛兔平均产毛量从7两提升到8.5两。靠着优良的品种和细心的管理,冯加玉的养兔场不断扩大,效益也越来越好。

 2003年,他的种兔场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蒙阴县国家‘沂蒙’长毛兔示范区”示范户,通过了县畜牧部门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他创办的佳玉合作社现在已经成为了集长毛兔养殖,良种繁育,兔病防治,饲料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实体,基地有标准兔舍2000多间存栏近3000只,总资产100万元,年利润15万元,合作社总存栏长毛兔20000只,獭兔种兔10000只,肉兔种兔3000只年产值2000余万元,可创利800余万元。2004年和2005年他连续被评为蒙阴县“十佳种植养殖大户”;2005年被评为“蒙阴县十大新闻人物”和“蒙阴县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由刚开始的3只长毛兔到目前数千只的规模,由一个普通的养殖户,发展到150多户社员,存栏量近3万只的合作社社长,冯加玉开始了走出了一条坎坷而又精彩的创业之路。

 甘于无私奉献 他是乐于助人的好心人

 靠着一股着不服输,顽强拼搏的劲头,冯加玉以一个残疾之身取得了自己事业上的成功,成为远近小有名气的养兔大户。自己成功了,但身边很多同为残疾人的乡亲父老却还在过着困难的日子,联想到自己创业之初,也是由好心人帮助才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他决定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这些还处在生活困难中的村民。

 2010年冯加玉从自己的养殖场中选了30只价值一万元的优质长毛兔种兔,免费送给了本村10个残疾人家庭养殖。为了确保养殖成功,经常去村民家里去指导,把多年来总结的经验无私的传授给他们,帮他们购入饲料、疫苗,联系出售兔毛。在冯加玉的细心指导下,这10个养殖户也都养殖成功了,有的两年就发展到200多只存栏量,每年增加收入一两万元。看到他们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冯加玉的心里比他们还要高兴,他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也能帮助别人了,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其中有一位叫翟继文,因为干建筑活从屋顶摔落,家里的顶梁柱变成了截瘫的残疾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冯加玉送给他3只长毛兔,还经常去给他讲自己的创业经历,鼓励他走出阴霾,重拾信心。在冯加玉的鼓励下,翟继文投入到养兔事业中去,慢慢发展养兔产业,收入增加了,信心也回来了。

 从那以后,冯加玉还发动身边的朋友也加入到助残行动中来,每年都免费为一批残疾人提供种兔,帮助他们走上养殖致富的道路。2013年为3户残疾人赠送了90只种兔,2014年为25户残疾人赠送134只种兔。并携手蒙阴县残联为全县的残疾人家庭免费培训养兔知识并赠送种兔,累计帮助培训和帮扶了一千多位残疾人。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很多残疾人家庭在冯加玉的帮助下靠养兔脱贫致富,还有一些办起了养殖场,事业蒸蒸日上。

 佳玉家兔养殖专业合作社的150余户中社员,其中残疾人养殖户就有几十户,2012年合作社被评为省级优秀残疾人扶贫基地,和县残联联合开展了一加一扶贫助残行动,使140户残疾人获得免费扶持种兔及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及管理销售等一系列服务。

 践行帮扶使命 他是科技扶贫的好标兵

 想到还有很多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不能靠养兔赚钱,平时爱钻研的冯加玉又琢磨着开发了一套自动喂料系统和一套粪尿分离自动清除设备。自动喂料系统由电脑程序控制,到时间自动喂料,全场喂完一次只需2秒钟,结合粪尿分离自动清除设备和自动饮水系统,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也能养兔致富了。该自动喂料系统和粪尿分离自动清除设备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甘于奉献,冯加玉的科技创业和乐于助人的事迹深深的感染着认识他的每一个人。为此,2017年,省科技厅组织力量专门为冯加玉拍摄一个部科技扶贫纪录片《飞翔》,并在2018年4月邀请他在省科技厅做了一场“科技助推精准扶贫”事迹报告会。作为科技特派员,冯加玉经常深入蒙阴县坦埠镇西坦埠村和响水庄村,进村了解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开展科技帮扶行动。临沂市科技局领导也多次现场办公,带领专家深入合作社,给予政策上指导和资金上扶持,先后开展技术培训3次,为合作社发放了畜禽养殖类书籍100余册,在给予技术培训与指导的同时,希望他注重农民科技人才培养,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更好的传播农业科技。

 冯加玉根据调研情况,帮扶的两个村耕地面积较少,不适合发展粮食种植等产值低的产业,两村有种植果树、蔬菜等产业基础。为了找准弱项,补齐短板,冯加玉进行了科学细致的分析,并因地制宜找措施。当地有种植蔬菜的大棚,种植多年后土壤板结、病害情况较严重,冯加玉对种植户进行培训大球盖菇与大棚蔬菜轮作技术,既能帮助调节大棚内土壤结构,又能增加一季大球盖菇收入。两村桃树种植大多采用自然开心型修剪种植模式,以该模式种植桃树,树木老化快,树势遮蔽,不利于管理操作,不便于机械操作,费时费工,果品质量不好。冯加玉帮助种植户引进宽行密植模式,省工省力,果品品质也提高了,同时进行了秋季施肥管理培训,向种植户传授桃树秋季施肥技术,并为10名科技致富带头人赠送了海藻复混肥。结合两村交通便利的情况,帮助科技带头户发展电商,拓展销售渠道,增加收益。

 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两村村民特别是科技致富带头户认真将学习到的技术、新模式应用的生产中。通过发展家兔养殖、大球盖菇种植、改变传统的蜜桃生产模式,辅以电商销售,帮扶村村民收益增加了,幸福指数提高了。老百姓收益增加了,更加认可了科技特派员带来新技术、新模式的重要性,乡村振兴,科技先行。

 为了更好的科技推广,冯加玉又投资建设一处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购买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利用农闲时间向农户宣传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最近几年电商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快六十多岁的冯加玉,也不忘学习新的技术模式,利用多种渠道发展电商,在销售自己的蚂蚱、赤松茸等产品的同时,帮助周边的残疾人销售他们的产品。

 蒙阴县联城镇的王士国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因强直性脊柱炎身体重度残疾的王士国,平时靠养蜂补贴家用,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士国结识了冯加玉,在他的帮助指导下,转变了发展思路,提高了产品质量,开拓了网络销售渠道,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成了一年能收20万元的富裕户,事业发展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自信。

 像王士国这样的农户冯加玉不知帮助了多少,因为多器官功能不全,冯加玉消化功能很差,很多食物都不能吃,冯加玉每次上门服务的时候都是自己带饭,每天回到家腿疼脚肿都是常有的事。他的脚步遍布全县,有时还到外县、外市做服务,有一次去沂水高桥镇的大山上探望两位创业养鸡的大学生,冒着大风严寒的天气,驱车一百公里去指导服务,因为山上条件有限,冯加玉一天没吃没喝,回到家的时候因为缺少能量,又累又冷,自己都没法下车了。

 结识了这么多残疾人,为了更好的传播科技,帮助残疾人创业,2019年冯加玉创办了梦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他带动的残疾人成立了残疾人互助联盟。从2019年10月中旬开始,他利用了近20天的时间,组织20位残疾人参加了电商培训,帮助他们发展电商产业。看到有些肢体残疾的打字不方便,就在他去世前2天,他又自费购买了5套语音输入键盘,准备送给打字不便的残疾人。2019年11月14日,冯加玉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倒在了科技扶贫的路上。

 “科技帮扶的道路上依然在探索,活着干,死了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冯加玉在省科技厅做“科技助推精准扶贫”事迹报告会上时这样说。冯加玉用生命践行了自已献身科技帮扶的诺言。一根拐杖,一颗爱心,放飞梦想,乐此不疲,这是他的执着追求,也是他几十年来精彩人生路的真实写照。

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材料3

 高兴华1959年生于勐海,1981年毕业于玉溪农校植保专业中专,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本科,1981年分配到勐海县农技推广中心从事植保。植保站独立后在植保站至今,现任勐海县植保植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二十多年来,高兴华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想为人民所想,急为民所急,经常深入到基层农村,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各种病、虫、草、鼠害的防治,为人民排忧解难。

 为普及植保植检技术,提高边疆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高兴华同志扎根于农村和农民群众中,把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传授给边疆各族人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农民讲科学技术,传授植保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勐海县少数民族从愚味的(杀白鸡、挂鸡蛋壳)信神信鬼防治病虫害到依靠科技,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防治病虫害,从而植保工作跨进新时期,为勐海县农村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特别是年初勐海县科技局实施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聘任科技特派员后,他的干劲更足了,积极动脑筋,想办法,针对群众学科技难的问题,他积极的向省植保植检站争取了“农民田间学校”(ffs)项目,系统、全面的传授了栽培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实用新技术,从此改变了过去教条式、填鸭式培训的传统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是国际粮农组织推出的`一种培训新模式,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采取参与式、启动式、互动式的辅导,以成人非正规教育的方法,在作物全生育季节进行培训,教会农民自己组织起来学科学、用科学,解决自己社区存在问题的一个过程启动。最终达到提高农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增强农民的环境意识、科技意识,进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生产安全健康的食品。

 —两年间,分别在勐遮、勐阿和勐海三个镇举办培训班五个班,参加学员270人。培训重点内容是从水稻播种到收获期间发生的病虫害的识别、防治、高毒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生态系统分析、田里试验、团队建设等。根据水稻生育期病虫害发生的不同时期来确定上课的时间和内容,每个班设置6周课程。进行了秧苗培育、生态系统分析、高毒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农药的安全使用,引导农民设计试验课题和田间实施。还做了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的专题讲座。为了解学员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了bbt(训前)测试,测试结果2个班平均及格率人数40.1%,经过培训后,成绩大幅度提高,进行bbt(训后)测式,及格率人数达98%。

 农民田间学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学会了定期下田观察,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改变了过去见虫就打药,有病无病都打药的现象,提高了农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与协作精神得到了加强。拓宽了学员的知识面,传播了ipm知识。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学员一定程度的掌握了农业生产中多方面的知识,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同时通过电视台的宣传报道,扩大了ipm的宣传面,让更多的农民了解了ipm,为推动无公害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ipm区和农民实践区的经济分析对比,ipm区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农民实践区,单产纯收入ipm区比fp区最低的增加收入69.46元,高的增161.5元。

 在他的多方努力,争取了政府及科技局的支持,购进了电动喷雾器,为农民免费服务。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水平、操作技能、及时防治,进行统防统治。两年间稻飞虱发生面积达42.7万亩,大暴发年份未造成大的粮食损失,挽回了粮食损失7286吨,为勐海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做出了贡献。

 高兴华同志还在茶叶、甘蔗、云麻、亚麻等经济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培训工作,任特派员以来,共培训23期,参训人数达1740人。为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勐海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贡献。

 茶叶是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茶叶市场下滑,严重影响了我县经济增长和农民经济收入,严重打击农民种植、管理茶叶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如何提升这一传统产业,提高品质,打造勐海普洱茶品牌,从原产地做起,加强栽培管理和入手病虫害防治。高兴华同志从各方面争取项目,在州、县科技局的支持下,争取到“茶叶绿色防控”项目。在全县十个乡镇共进行了11期现场培训,参训人数达1050人次。系统讲解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的新技术,如何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在最佳防治时期进行统防统治,从而提高了农民绿色防控技术,增加了种好茶、管好茶的信心,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降低茶园污染,提高茶叶品质,提升勐海茶叶在市场竞争力,为勐海的农业产业增质增效奠定了基础。

;

国家有哪些政策支持残疾人创业?

一、残疾人创业无息:

《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国家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应当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并按照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家对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在期限内给予小额信贷等扶持。

二、部分地区残疾人创业优惠补贴政策:(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准确之处,请留言更正。)

北京市:1.对自主创业并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残疾人,按照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标准给予创业扶持;对租赁场地的,再给予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场地租赁费扶持。

2.对从事个体经营(含农村民俗旅游经营)实现就业并取得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残疾人,按照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给予扶持;对租赁场地的,再给予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场地租赁费扶持。

3.对进入市场从事个体经营或由街道(乡镇)、社区安排,在社区内从事个体经营或便民服务的残疾人,按照最高不超过5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

上海市: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除按中央和市里有关文件规定,由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在核发营业执照、办理有关手续、减免税费和落实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优先和照顾外,给予一次性开办费补贴:补贴标准为失业、无业残疾人5000元,协保残疾人2500元。

天津市滨海新区:残疾人自主创业最高可获5千元补贴

重庆市:农村残疾人发展种植养殖业达到规模,并安排10名以上残疾人就业,可以获得一次性5万—20万元的创业就业扶持补助金。

重庆市城口县:给予初次创业残疾人发放1000-3000元补贴

云南省昆明市: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六个月以上的残疾人,可按照最高不超过5000元的标准给予创业扶持;取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含农村民俗旅游经营)并正常经营六个月以上,可按照最高不超过4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

云南省大理弥渡县: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将给予每户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扶持;对到省外务工的残疾人给予每人补助400元;到省内州外务工的残疾人给予每人补助200元。

福建省石狮市:启动阳光创业工程残疾人可获5000元创业扶持金

四川省绵阳市:最高不超过5000元

河北省石家庄市:残疾人自主创业可申请补助5000元

河北省廊坊市:残疾大学生创业可获补贴3000元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西沟社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西沟社区从2010年成立残疾人互助基金会,利用各级政府帮扶资金及社会捐款为辖区内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残疾居民提供无息资金支持,残疾人项目获得审批后最多可获得3000元资金,在创业成功后返还本金。目前已经累计帮扶100多名残疾人。

江苏省镇江市:一类是残疾人自主创业者,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平均月营业净利润超过市区最低工资标准,可获补贴1000元;二类是市级残疾人创业基地,正常运营一年以上,且符合省市残疾人创业基地标准、有配套合理的残疾人经营实体优惠办法、残疾人经营实体满意率达到85%以上等条件,可获一次性补贴3至5万元。同时,获得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表彰的创业先进个人或授予荣誉称号等,还可获得2000元至5000元奖励。

江苏省句容市:残疾人创业可获3000元创业补贴

浙江省宁波市:对低腰包不瘦残疾妇女发展具有规模的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及开办小店小摊服务业等项目的,经申请,可给予一次性就业创业补助;根据家庭状况和投资规模,给予每户2000-10000元的就业创业补贴。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一是一次性补助:凡困难残疾人自谋职业有营业执照并正常开业的,一次性给予2000元以下补助,残疾人新办企业的,一次性给予10000元以下补助,残疾人所办老企业新投入的,一次性给予30000元以下补助;二是残疾人扶贫基地:安置残疾人5-10名或以上的,给予10-30万元以内贴息补助,经年终考核合格者,给予3000-20000元奖励性补助。三是利息补贴:凡主要靠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自谋职业(凭营业执照)腰包不瘦生活的,小额按5万元以下补贴利息。

甘肃省白银市:实现自主创业并持个体工商营业证6个月以上的残疾人,“创业补助金”为每户2000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员创业的,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元的补助。对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对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所得,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安徽省合肥市:按照安徽省“万人就业工程”的项目要求,对有创业意向又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一次性给予1500元残疾人就业扶持金,作为其就业启动、项目开办经费或入股股金,同时帮助残疾人选好就业场地,协调相关部门给予减免税费。

河南省:一次性给予不低于2000元的资金扶持。

一、残疾人创业贷款条件

1、申请贷款的残障人士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2、申请贷款的残障人士信用良好

3、有可经营并且预期有良好收益的经营项目

4、具有一定的自备资金用以经营项目

5、银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二、残疾人创业贷款优惠

1.残疾人服务专用窗口:各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开设专门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窗口,将有创业愿望的残疾人登记入册,并免费办理求职登记,免费咨询,免费求职指导。

2.优先推荐残疾人就业:对需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各级就业培训机构,要提供方便,积极组织培训;可以参加技能鉴定的,要优先安排参加。

3.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优惠:可优先免费办理营业执照,并酌情减免个体工商管理费,税务部门应优先免费办理税务登记及按规定减免税收,其它行政部门及事业单位免收可免的各项收费。

4.残疾人种养殖业优惠:种植规模在20亩以上(含20亩),或年养禽1万羽以上,或年养猪200头以上,或年养羊100头以上,或水产规模在30亩池塘以上的,其用于种养殖业的商业贷款,贷款金额5万元以内,由市政府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贴息,贴息年限为二年。

三、残疾人创业贷款流程

1、贷款的残疾人向信用社提供残疾人申请贷款的残障人士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以及担保人的身份证的原件和复印。

2、向信用社提供盖有三级政府的:《借款合同》、《残疾人自主创业小额贷款的申批表》上的章。

3、信用社负责进一步上门调查核实并了解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是否符合贷款条件。

4、信用社与残疾人约定贷款的日期和还款计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