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大豆新品种哪种最高产(早熟高产又优质的大豆种子介绍)

大豆的新品种中齐黄34的产量是比较高的。除此之外,还有合农91,这是黑龙江省的农业科学院所研制出来的大豆品种,每亩的产量可达449.96,算得上是非常高产了,还有中黄35是由原农业科学院的院长培育出的新品种,产量也很高。

大豆新品种哪种最高产(早熟高产又优质的大豆种子介绍)

什么品种大豆种子产量高

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是我国夏秋季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多年以来,大豆由于产量低,效益差,栽培面积受到很大限制。选择高产优质的大豆新品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前提。

齐黄34大豆

齐黄34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12年通过山东省审定,2013和2018年两次通过国家黄淮海地区审定。2015和2018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20年通过贵州省审定。

审定区域特别广泛,覆盖黄淮海、长江流域、西北、西南等大豆主产区,从长城以南到南海之滨都可种植。

该大豆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蛋白含量高等突出优点,深受豆农、经销商及加工企业的青睐。

①生育期短

齐黄34普通型夏大豆品种,黄淮海夏播生育期平均103~108天,西南地区春播全生育期113天,为中早熟大豆新品种

②抗倒性好

齐黄34为有限结荚型品种。株型半收敛,株高68.8~87.6厘米,主茎15节,有效分枝1.2个;底荚高度21.4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2~40个,单株粒数68.6粒,单株粒重18.6克抗倒能力强。

③抗病性强

经接种鉴定和生产表现,该品种高抗花叶病毒病,抗霜霉病、抗灰斑病等病害,综合抗病性好,后期籽粒灌浆充分。

吉育86大豆

吉育86适应性好,产量高。在2007年参加北方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0斤。2008年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0斤。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7.2斤,比对照品种九农21增产6.7%~8.3%,稳产性非常好。

2020年10月1日,在新疆石河子综合实验站,经测产验收,除去水分和杂质平均亩产907斤,刷新了我国大豆单产最高纪录。

中黄35大豆

①中黄35的试验产量

中黄35在东华北地区种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10.2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8.2斤。在黄淮海地区种植,平均亩产410.24斤。在西北地区种植。

②中黄35的测产试验

2007年在新疆种植,平均亩产743.6斤。200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植,平均亩产729.34斤,刷新全国大豆高产纪录。

2012年在新疆塔城地区种植,平均亩产842.74斤,再次刷新我国大豆单产纪录,连续3年平均亩产均超800斤.ruguo

在高水肥地块种植,增产潜力巨大。2020年,在新疆石河子四宫村种植,平均亩产833.78斤。

合农91大豆

合农9大豆的丰产性好,2019年9月,通过对大豆新品种“合农91”实打实收现场测产,该品种创造了423.77公斤/亩的大豆单产记录。

验收专家组对1.044亩“合农91”大豆试验田进行了实地测产,收获籽粒449.96公斤,平均产量431.00kg/亩。按标准含水量13.0%折算亩产423.77公斤,该产量刷新我国大豆单产的全国纪录。

大家也都知道中国是农业大国,其实很多人都是靠种植东西来获得一定的收益。那么你对人试验田了解多少呢?小编也在网络上查找到了有关信息,想给各位网友们进行一下介绍。

一、试验田

其实就是进行农业试验的田地,一般来说就是用来做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品种,对比和肥料对比以及病虫害防治对比等各种项目的农田。也就是说需要在这个田地里面进行农业科学实验,在这里会进行有关于农业种植的一些试点工作。一般来说,选择农田也是有一些标准的,因为这些试验田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些田地里做的一些实验,对于今后的一些种植活动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二、具体的分析

现在各个省份可能都会去进行进行实验田,比如说中国农业科学院其实也做了试验田,主要是在北京市北三环那选择一块合适的田地其实就是试验田,一般来说试验田可以离的偏远,当然也可以选择在寸土寸金的土地做实验,其实试验田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也都知道农业对于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虽然国家一直强调坚持发展,并且强调工业的速度发展,可是如果没有农业作为支撑那么工业是无法继续进行的,所以如果农业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那么工业自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试验田中做了一些相关实验,在今后的田地工作中就会进行运行。

三、结语

大家也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在农业上也是这样子的,就必须要在一些田地上线进行试验。这样就可以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而且大家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之中,肯定都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这些问题也会被在试验田进行试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