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中国沙漠治理效果出众,半年造出三千亩“良田”,具体是怎么治理的?

目前,全世界陆地总面积,大约为1.49亿平方千米,其中单是沙漠就占了20%,并且每年都在以几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大,不断地与人类抢夺生存空间,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理沙漠化,也就成了全球性的难题,我国重庆交大的易志坚教授,带领团队经过7年地反复实验后,打破传统的治沙模式,成功找到了沙子与土壤之间的转换密码,在沙漠上造就了万亩良田。

中国沙漠治理效果出众,半年造出三千亩“良田”,具体是怎么治理的?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沙漠就是缺水造成的,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沙子与沙子之间的缝隙很大,沥水性极强,不能像土壤一样存住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的稳定,因此非沙生的植物也就难以存活。

那如果沙子遇到水之后,能够跟土壤一样变成水泥的糊状,沙粒之间能够彼此约束黏合,于是这个团队就从植物中,提取了一种植物纤维粘合剂,只要把这种黏合剂放进沙子里,再加入一定规模的水,2分钟左右,原先金**的沙子,就会像泥土一样变成深褐色,摸上去很有黏性,手握住的话,也不会像原本的沙子一样散掉,倒进沙坑内,沙坑内的水也不会流失,这一现象为农作物的种植,带来了极大的可能性。

技术成熟后,重庆交大的团队,就在我国最难治理的沙漠之一,内蒙阿拉善乌拉布和沙漠展开了25亩试验田,准备啃下这块硬骨头,他们将植物粘合剂加入沙子后,沙子当即得到了固定,表现出了持久的抗风蚀能力,试验地种植了玉米、小麦、瓜果蔬菜等,结果显示70多种植物长势喜人,并成功开花结果,与围栏外的茫茫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意味着沙漠试验地取得了圆满成功。

于是研究团队就展开了大范围的实验,将沙地面积扩大到了3000,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方法,将材料洒到了沙漠的表面,不过半年时间,试验基地就长成了一片约800米,绵延近4千米的绿洲,西瓜、茄子、西红柿等瓜果蔬菜,不仅产量高口感还好,之后内蒙新疆、四川等地,纷纷展开了试验,从沙漠手中抢出来了一片又一片地良田。

那有了这种方法,所有沙漠都能变为绿地吗?

这种技术手段最大的制约条件还是水源,如果在干燥炎热的大漠区植树造林,不仅难度大还是徒劳的,因为这种地方缺少水源灌溉,但是对于河套地区附近的沙漠,由于它具备水源和引灌条件,不会造成水分过分蒸发和水资源浪费,也不会造成二次生态破坏,就有了改造成耕地的可能性,不过即使有着一定的制约,也不能否认,这项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沙漠化的趋势,改善沙漠的土壤,为人民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在任何时间都可吃到反季节的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种植蔬菜普遍使用的一种大棚样式是有立柱日光温室,这种温室棚内有多排立柱支撑,使整个棚体的稳固性得到加强,棚体的抗压抗风雪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一、大棚蔬菜浇水时的注意事项

合理浇水,是保证大棚蔬菜健壮生长、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冬季气温低,大棚菜浇水不同于其它季节,既要看天,又要看地看苗情,以避免副作用。根据经验,大棚蔬菜浇水应采取以下四个措施:

1.浇水时间适当冬季棚菜浇水应安排在中午前后,以上午10点以后下午3点以前为好,这段时间棚温较高,浇水后副作用最小。要避免清晨和傍晚浇水,以防引起蔬菜冻害。浇水应尽可能用井水,因井水温度较高,可减少对蔬菜的生理刺激。

2.看天灵活浇水:根据天气状况,掌握“晴天适当多浇,阴天少浇或不浇,风雪天切忌浇水”的原则进行。当天气由晴转阴时,水量要逐渐减少,间隔时间适当拉长;由阴转晴时,水量由小到大,间隔时间相应由长变短。

3.浇水应有侧重:大棚各部位的温度相差较大,浇水量也要有所区别。大棚南部及靠近火炉、烟道等热源的地方,土壤水分及靠近蒸发量大,浇水量可适当大些;大棚东西两侧及北部温度较低,日照时间亦短,浇水量应适当少些。

4.浅水且不宜过大在低温下,棚内蔬菜蒸发慢,需水量相应减少,所以浇水量要小,间隔时间适当长些,切忌大水漫灌,应以浇灌或喷雾为宜,以免低温高湿导致蔬菜沤根。浇水后的前两天,容易引起棚内湿度加大,应注意合理通风降温,防止诱发病害。通风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为宜。

二、大棚蔬菜肥水管理技术

大棚蔬菜要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丰富土壤微生物,增加土壤保肥、供肥、畜水能力。而且要以基肥为主,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便于日后的生产管理,减轻或避免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害。在使用化肥时,要注意深施,一次施肥不要过量。在棚内决不允许化肥面施。掌握上述施肥原则后,生产者可根据作物的种类,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个体生长情况进行追肥。如在低温季节追肥,应选在晴天中午,追肥以后要通风1~2小时,直到叶子上的水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二氧化碳施肥以增加产量。

大棚蔬菜的灌水以滴灌较好,不但可以节水,而且可以降低棚内湿度。若没有滴灌设施,也可以浇灌或沟灌。在低温季节尽量不要沟灌,浇灌也须在晴天中午进行,浇灌后开棚通风,最好灌水与追肥结合进行。如果棚内土壤很干,确实需要沟灌的,要在持续晴好天气后才可沟灌。沟灌时,水不能淹没畦面。

三、如何防止大棚蔬菜弱光症

冬春季节,采用塑料大棚栽培的蔬菜,往往会因为光照不足而出现弱光障害(简称“弱光症”),其一般症状为:植物生长不良,茎秆细软;叶薄、色浅,容易黄化;花芽分化不良,花器畸形,落花落果严重;果实生长缓慢,色浅,味涩,着色不良。弱光症对蔬菜产量和品质都有一定影响。

预防措施:主要是尽可能地改善棚内光照条件。定植时,适当加大株行距,减少株间遮光。保持棚膜清洁,防止膜面附着水滴和尘物。蔬菜生长中后期,中午前后膜外温达到15℃时,适当揭开部分棚膜,让阳光直接射入棚内。另据试验,利用聚酯镀铝膜拼接成2米宽、3米长的反光幕,挂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后立柱上端,下边垂至地面,可使地面增光40%_43%,棚温提高三四摄氏度,地温提高1.8℃_2.9℃,可使番茄增产41.8%_58.1%,并对果实品质有所改善。地面铺设银灰膜或铝箔,也能增加植株间光照强度,使果实着色良好,并能有效防止下部叶片早衰。

四、蔬菜大棚建设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蔬菜大棚建设必须要考虑其耐久性。温室耐久性受温室材料耐老化性能、温室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透光材料的耐久性除了自身的强度外,还表现在材料透光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衰减,而透光率的衰减程度是影响透光材料使用寿命的决定性因素。

2.温室大棚建设时要注意保温性能。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是提高温室生产效益的最直接手段。温室的保温比是衡量温室保温性能的一项基本指标。温室保温比是指热阻较小的温室透光材料覆盖面积与热阻较大的温室围护结构覆盖面积同地面积之和的比。

3.温室大棚建设时需要有良好的透光效果。透光率是评价温室透光性能的一项最基本指标。透光率是指透进温室内的光照量与室外光照量的百分比。温室透光率受温室透光覆盖材料透光性能和温室骨架阴影率的影响,而且随着不同季节太阳辐射角度的不同,温室的透光率也在随时变化。

五、大棚蔬菜受冻后采取的措施

在种植蔬菜期间,有时会出现蔬菜受冻的现象,这就需要一定的补救方法来使蔬菜正常生长。

1.人工喷水:喷水能增加棚内空气湿度,使棚温稳定,并抑制受冻组织脱出的水分蒸发,促使组织吸水。

2.灌水保温:灌水能增加土壤热容量,防止低温下降,稳定接近地表层的大气温度,有利于气温平稳上升,使受冻组织恢复机能。

3.放风降温:棚内蔬菜受冻后,不能立即闭棚升温,只能放风降温,以使棚内温度缓慢上升,避免温度急速上升使受冻组织坏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