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花卉现状及发展前景和方向
① 我国花卉行业现状
我国发展花卉产业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其发展迅猛。从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27倍,产值增长了57倍,出口创汇增长了47倍,分别达到了43.5万公顷、353亿元和9756万美元。
花卉产品结构严重失衡。
我国花卉产品结构严重失衡,绿化苗木、草皮等产品占了绝大多数。据介绍,我国花卉销售额最高年份时达到540亿元,但是八成以上是观叶植物、绿化苗木和草皮,鲜切花和盆花所占比例有限。
产业效益低下。
与一些花卉大国相比,我国花卉产业效益还很低下。我国花卉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鲜花总量占国际市场的比例约为3%。据了解,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的鲜花六成以上都是进口的,自产鲜花的份额微不足道。由于重视程度和投入不够,不少本地花卉还在节节萎缩。
产业发展缺乏科技后劲和内涵。
我国花卉产业缺乏科技后劲和内涵,正面临考验。传统的大路货花卉由于不注重科研更新和提纯复壮,品种严重退化,已经难登大雅之堂。
国际市场竞争力低。
近年来,我国花卉产业呈现出超常规发展态势,生产面积增长过快、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质量低、效益低,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
② 我国花卉行业的发展前景
花卉是大有潜力的朝阳产业。
我国花卉消费绝大多数属于集团消费和节假日消费,全国城镇人口年平均消费鲜切花3枝,按全国人口计算人均消费不到1枝,个人消费人均不到2元。如果我国人均鲜花消费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仅国内个人年消费总值就增加37亿元以上,所以国内花卉市场的潜力巨大。
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带动花卉市场的发展。
当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专家预测,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西部12省区仅退耕还林对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亿株以上,缺口很大。西部广大地区的退耕还林、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泥石流、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等对花卉苗木有很大的需求量。
小城镇建设为花卉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与小城镇建设将掀起城市绿化、美化的热潮。以广西为例,按照规划,“十五”末广西的城镇化水平将由目前的23%提高到31%,届时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分别达到36%、30%和10平方米。这为花卉业提供了较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国际花市的活跃为我国花卉业开辟了另一增长点。
目前,国际花卉市场异常活跃,近几年行业产值(包括鲜切花、盆花、盆景、绿化苗木、草皮等)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就鲜花消费来说,世界人均年消费额为3美元,西欧、北美人均年花卉消费额在100美元左右。我国也已跻身世界花卉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特别是我国的盆景和珍稀花卉在国际市场上十分抢手,出口前景广阔,近10年来,我国花卉出口创汇额达2.6亿元以上,以后,随着我国花卉产品的品质、规模等不断提高,花卉出口业还将呈不断增长趋势。
第一、 自古农业就有看天吃饭的说法,因此如果要保证大规模种植花卉的可行性,我们就要减少自然灾害对花卉的影响,而无土栽培所需要的营养液正好践行了这样一点,根据花卉的需要因地制宜所配制出来的营养液可以促进花卉的生长发育,保质保量。
第二、 无土栽培可以节约水分和肥料,根据研究发现土壤中所含有的养分被植物利用、吸收的其实很少,因此,如果直接配置营养液就可以减少水分和肥料的浪费。
第三、 传统的土壤栽培花卉的方式里,我们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保持土壤的肥沃,需要去除杂草等等,然而无土栽培可以直接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管理,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第四、 传统栽培方法中,我们需要施加有机肥,这样会助长病虫害,而无土栽培我们往往选用无机盐,使花卉的成长更加清洁卫生。
第五、 大规模花卉的培育往往会受到地形、土壤、水源的制约,这样并不利于花卉的产业化模式,而无土栽培可以直接在温室里孕育花朵,使花卉生产可以就近生产,减少了交通成本。
第六、 无土栽培对设施条件和技术条件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而高要求导致的必然是高产和优质,无土栽培技术的推广十分有利于花卉栽培的自动化和工厂化。
第七、 无土栽培模式的引进可以开拓更加广泛的市场,在传统市场已经陷入瓶颈的情况下,新技术的引进代表着市场的抢先占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5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