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内在质量检验项目有哪些?
兽药内在质量检验项目主要有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三个。
(1)鉴别
①性状
就是通过人的眼、鼻、口等感观器官从兽药的外观、色泽、气味、味道、晶型等对兽药进行初步判别。也可根据一些理化性质,通过一些物理常数如溶解度、熔点、比旋度的测定等对兽药进行初步判别。
②鉴别
主要是依据各兽药的化学结构不同而与之进行的化学反应也各不相同的特点来进行兽药真伪的判断。同时,可根据不同的兽药有其不同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光图谱及薄层层析等方法来判断兽药的真伪。
(2)检查
主要是通过一些限度的检查,对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引进的杂质进行限量,以此来保证兽药的纯度符合要求。通常不同的制剂要求的检查项目不同,如针剂一般要检查澄明度、装量、pH、重金属等项目,片剂则要求检查重量差异、崩解时限等。
(3)含量测定
一般采用化学分析或理化分析方法,如容量分析、重量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高压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能准确地测定出兽药的有效成分是否符合规定的含量标准。判断一批兽药的内在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必须全面地考虑以上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这三者的检验结果,同时参考外观性状,任何一项不符合规定要求,这批兽药都是不合格的产品。
兽药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法律分析:为了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兽药市场,对兽药的安全性进行保质保量的监督管理,行使严格的评估要求对其质量的生产和经营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
法律依据:《兽药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药管理,保证兽药质量,防治动物疾病,促进养殖业的发展,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条 为加强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兽药 GMP)。
《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条 为加强兽药经营质量管理,保证兽药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规范。
(1)坚持对症用药 每种药物都有适应症。应在确定鸭病后对症用药,切勿滥用,以免贻误病情,引起不良后果。
(2)选择适宜的给药方式 养鸭场应根据鸭群的病情、用药目的、药物的理化性质确定适宜的给药方式。例如,给鸭群用药时,要搅拌均匀,载体由少到多,分多次拌匀;饲喂时要细心监护,防止强壮者多食中毒,弱小者食少不治病。也可采用分组给药等方法。
(3)剂量准确并按疗程给药 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防止耐药性产生,用药剂量应当准确,严格按疗程给药,不得随意缩短或延长用药时间。
(4)兽药质量可靠 养鸭场应在有“兽药经营许可证”的药店购买兽药,并留心察看使用说明、批号、产地、有效期及使用方法。包装不应乱扔,待药用完一定时期无异常作用后再作处理。切不可购买假冒伪劣兽药,否则会造成事故。
(5)注意药物对鸭肉、蛋产品安全性的影响 在用药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操作,给鸭群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药物。在治疗鸭病时,应严格执行停药期制度,严禁鸭肉、蛋中药物残留超标。如果定向出口鸭肉、蛋产品,必须参照进口国的有关标准用药。同时,还要注意药物对鸭肉、蛋产品质量的直接影响。例如,给病鸭使用磺胺类药物,可导致鸭产软壳蛋和薄壳蛋。
(6)注意配伍禁忌及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 两种以上的药物在同一时间联合使用,能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但应注意配伍禁忌。如果配伍不当,可能降低疗效或产生毒性。在表28中,同一栏内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品种不能同时使用。
表28 兽药的配伍禁忌注:表中同一栏内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品种不能同时使用。
第一类 盐酸氨丙啉,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氯羟吡啶,莫能菌素钠,拉沙洛西钠,甲基盐霉素钠,甲基盐霉素钠+尼卡巴嗪,马杜拉霉素第二类 越霉素A,潮霉素B 第三类 杆菌肽锌,恩拉霉素,维吉尼霉素,黄霉素,硫酸泰乐菌素,金霉素,土霉素,杆菌肽锌+硫酸黏杆菌素 第四类 硫酸黏杆菌素,金霉素,土霉素,杆菌肽锌+硫酸黏杆菌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6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