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木扦插技术
中华文木扦插繁殖栽培技术
来源:重庆林业科技
中华文木又称中国蚊母树,是金缕梅科蚊母树属的一种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俗称水湿柯子或水浆柯子,高可达1米以上,主要分布于长江三峡两岸海拔130以下的陡峭山坡或悬岩的石缝中,数量极少,随着三峡库区水位的上涨处于濒危灭绝状态,是三峡库区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中华蚊母根系发达,盘根错结,具极强的固土石作用,是三峡库区的主要优势灌木,是极好的扩岸树种,在库区消落带绿化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其耐阴耐湿,耐旱耐涝,树形奇特美观,嫩枝柔软,易于造型,是绝好的盆景制作材料,同时又是很好的绿化材料,发展前景广阔.2003--2005年,巫山县林业局花大力抢救保护了一批中华蚊母,并开展了无性繁殖技术研究.本文结合开展的有关工作,在中华蚊母扦插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对扦插繁殖技术进行总结,旨在抛砖引玉,为进一步扩大这一特有植物种群数量奠定基础.
1 扦插苗床的准备,基质的选择及消毒
1.1扦插地点选择按照生态环境相似性原则,选择扦插地点在"巫山渝东珍稀植物园"内进行,园区平均海拔350米,距长江与小三峡交汇处水平距离仅1.5公里,土壤为紫色土,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200.
1.2扦插床的设置及消毒苗床采用半地下式,做成深15,宽1.2-1.4的扦插床,以防止天气干旱,土壤水分不足.苗床之间留40宽的工作道,便于操作.首先在苗床底部用呋喃丹可粒剂防治地下害虫,其次选用清洁粗河沙铺底垫层,以利透水透气,后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苗床进行消毒.
1.3扦插基质的选择及配置为保证土壤通气保湿,基质选择河沙+林地腐叶土(1:1)或壤土+河沙(1:2),配置成微酸性的基质.
1.4扦插基质的铺填与消毒将基质作成高出地面10~15的苗床(实际铺填扦插基质深25~30),后在扦插前二天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基质进行消毒,并结合消毒浇一次透水,使土壤紧实但不板结.
2 扦插时间
除去严寒的12月份和1月份外,其余时间皆可扦插,但主要以春季2~5月份和秋季8~9月为主.扦插时间宜早不宜迟.
3 插条的准备
3.1插条的采集,修剪嫩枝扦插选取生长处于半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条,尽量剪取枝条中部,剪成长10—20的茎段,注意保留茎段上部的叶片和小枝,对多余的叶片剪除.对硬枝扦插,以2年生以上的枝条为好,除茎干生长势弱或呈枯死状态的不可用以外,其余枝条不论是上中部或是下部皆可采用,剪成15—20的茎段.插条上端剪成平口,下端剪成马蹄形,对硬枝扦插应尽量留一部份小枝,对小枝根据造型需要作一定的修剪.在插条上端口用蜡进行封口,以免插条水分丧失而干枯.枝条每30枝一捆,以便于进行处理;插条采收好在清晨和傍晚进行,随采,随处理,随扦插.
3.2插条的处理及扦插
将剪取的插条用广谱性生根粉进行处理,用浓度为1000水溶液浸泡插条基部1分钟至半个小时,或用滑石粉与生根粉配成1000的糊状醮基部1—2分钟后扦插;也可用500浸泡根部半个小时至2个小时,或用滑石粉与生根粉配成500的糊状蘸插穗基部3秒至1分钟后扦插,扦插时将插条与插床呈7.的角度斜插入床中,深度为插条的2/3,株行距56,,插后用手紧压插条两边的土壤,使沙土与插条基部切口接触紧密.插后立即浇一次透水,用竹片搭中部高为50~70的小拱棚架,并覆盖塑料薄膜.
4 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后3个月内是关键时期,中华蚊母扦插后2个月才生根,主要是苗床土壤水分,床内空气湿度,温度控制,光照控制和肥份施用等工作.
4.1水分管理
插条生根前水分需求主要是先靠切口,插条上的皮孔及插条叶面吸收,保持扦插床内土壤湿润但不积水,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为宜,在生根阶段保持扦插条叶片要有充足的水分是生根的关键,叶片失水过长,枯萎后插条就很难生根.秋季扦插的浇透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可很好的保持湿度,每隔1天左右要揭膜通风一次,对缺水的进行补充.8月扦插的到1月即可生根,到春季,地温开始上升,水不要浇得太多,随时保持空气湿度在85%左右.待根系全部长出后,控制水分,保持床土干燥,以促进根系生长.春季扦插的前期以保温,保湿为主,随着气温升高,增加浇水次数,搭建遮阳网.
4.2温度管理
秋季扦插的可在塑料薄膜上盖草席(配合使用遮阳网),在保持湿度的同时防止秋季晴日白天温度过高,进入冬季后揭去遮阳网,进行越冬管理,草席实行早揭晚盖,睛揭雨盖.来年气温升高后,在4月下旬搭建遮阳网,进行越夏管理,从次年秋季开始揭去全部遮盖物,进行日常管理.春季扦插的4—5是生根的重要时期,在至4月中下旬搭建遮阳网,防止太阳光直射.后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解除薄膜,进行喷雾补水,将温度控制在3℃左右,促进生根.进入秋季生根后揭去全部遮盖物,进行日常管理.
4.3光照管理
秋季扦插的,要注意早秋8,9月份遮荫,采用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防止太阳光直射,保持温湿度.进入1月份以后逐渐增加光照,降低土壤含水量,根系长成后,进行日常管理.春季扦插的在4月中下旬搭建遮阳网,进行越夏管理.
4.4肥份管理
在扦插后2天后,开始用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配合通风每隔7—1天1次,连用5次,一般在阴天,下午进行。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在农林业生产中,不同植物扦插时对条件有不同需求。了解和顺应它们的需求,才能获得更高的繁殖成功率。
嫩枝插 是在植物的生长期间(以雨季最适宜)所进行的带叶扦插。选择当年生发育充实的半成熟枝条作插穗,长度一般为10 cm左右,保证每个插穗带两到三个叶片,以便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促进生根。如叶片较大,可只留一片或将叶片剪去一部分,以减少蒸发量。草本植物的嫩枝插最好选取枝梢部分,可大大提高成活率,且能迅速获得理想株形。紫背大葵的扦插就属于嫩枝插。
水插 即把插穗基部先浸泡在水中,定期换水,等生根后再移植到土中。豆瓣绿的茎和叶都可以水插。
为了保证扦插的成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1.插穗的选择和处理。要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的枝条作插穗。选好插穗后要精心处理。嫩枝插的插穗采后应立即扦插,以防萎蔫影响成活。多浆植物(如仙人掌等),剪取后应放在通风处晾几天,等切口略有干缩再扦插;或用微火略烧烤下面切口,以防止腐烂。一般植物插穗的下面切口如沾一些刚烧完的草木灰,也有防止腐烂的作用。
2.温度。一般植物的扦插以保持20~25 ℃C生根最快。温度过低生根慢,过高则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烂。所以,如果人为控制温度的条件,一年四季均可扦插。自然条件下,则以春秋两季温度为宜。
3.湿度。扦插后要切实注意使扦插基质保持湿润状态,但也不可使之过湿,否则引起腐烂。同时,还应注意空气的湿度,可用覆盖塑料薄膜的方法保持湿度,但要注意在一定时间内通气。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6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