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发展历史
茶叶的发展历史如下:
相传神农氏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人,茶叶一开始并不是饮用的,而是当作药物。从魏晋南北朝开始,茶饮开始走入普通百姓家,成为生活的必备品,而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品茗清谈,坐而论道。饮茶的风尚形成,逐渐由南向北、自上而下地普及。
唐代是茶文化走向兴盛的时期,也是茶叶产区大规模普及的时期。唐开元之后,饮茶活动达到空前规模,成为国饮。而对比唐之前,茶主要作为药用或者粗放型的解渴的饮用形式相比,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继唐代之后,虽经历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割据,但它却未衰反盛,至宋代更为盛行。宋人还发展了一些新颖独特的技趣性饮茶,如:斗茶、分茶。到了明代,明太祖废除福建建安团茶进贡,禁造团茶,改茶制为芽茶,也就是散茶。
而这种散茶,不需蒸青而直接烘焙,保留了茶叶的本色、真味。到明末清初,茶的饮法逐渐变成如今直接用沸水冲泡的瀹饮法。近代茶叶的衰落局面,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为止。新中国成立后,茶业也再次蓬勃发展起来。
茶文化的特性:
1、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
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融入了儒家、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2、时代性:在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不断扩大,延伸、和发展,交往日益频繁,茶文化传播方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
3、民族性: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形成的民族茶艺,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以及茶俗与喜庆婚礼,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