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对农药的要求有哪些?
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包括化肥、农药、食品添加剂、兽药、饲料添加剂等)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而AA级绿色食品的要求更为严格,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并按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AA级绿色食品较A级绿色食品更高一个层次,相当于国外的有机食品。生产A级绿色食品对农药使用要求 1.严禁使用的农药品种在作物生长期和贮藏期间严禁使用高毒(包括剧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包括生物源、矿物质农药中的高毒品种,还有一些农药因其他原因也在作物上 被禁用。其中: DDT、六六六、林丹、甲氧DDT、硫丹、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 基对硫磺磷、甲胺磷、甲基异柳磷,治螟磷、氧化乐果、磷胺,地虫磷、无克磷(益收宝)、水胺硫磷、氯唑磷、杀扑磷,特丁硫磷、克线丹,苯线磷、甲基环硫磷、涕来威、克百威,丁硫克百威、丙硫磺克百威、杀虫脒、二溴乙烷,环氧乙烷、二溴氯丙烷,溴甲烷、甲基胂 酸辣锌(稻脚青)、甲基胂酸钙(稻宁)、甲基砷酸铵(田胺)、福美甲胂、福美胂、三苯基醋酸锡(薯瘟锡)、三苯基氯化锡、三本苯基羟基锡(毒草菌锡)、氯化乙基汞(西力克)、醋酸苯汞 (赛马力散)五氯硝基苯,稻瘟醇(五氯苯甲醇)、敌枯双、2、4-D类化合物、除草醚、草枯醚 、有机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禁止在所有作物上使用。 三氯杀螨醇禁止在蔬菜、果树、茶叶上使用。 阿维菌、克螨特禁止在蔬菜、果树上使用。 稻瘟净、异稻瘟净禁止在水稻上使用。 拟除虫菊酯类镣虫剂禁止在水稻及其他水生作物上使用。 各类除草剂不能用于芽后(苗后)茎叶处理。 以上规定可随国家新规定的公布而加以增添和修改,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产品)及 制剂。 2.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允许使用的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 允许使用中等毒性以下的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如植物源农药中的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植浏辣锌(稻 脚青)、甲基胂酸钙(稻宁)、甲基砷酸铵(田胺)、福美甲物油乳剂,大蒜素、印楝素、苯楝、川楝素、芝麻素等;动物源农药中的性信息素、活体天体动物;微生物源农药中的农抗生素井岗霉素、多氧霉素等,以及微生物源农药中的活体微生物,如蜡蚧轮枝菌、苏云金杆拮抗菌、昆虫病原线虫、微孢子、核多角体病菌毒等。 允许使用矿物源农药产品中的硫制剂和铜制剂,如硫制剂中的石硫合剂、可湿性硫、硫悬浮剂,铜制剂中的硫酸铜、氢氧化铜、波尔多液、王铜等。 3.有限制地使用有机合成农药有机合成农药是由人工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的一类农药。对这类农药的使 用限制主要在4个方面。 (1)品种的限制可使用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和贮藏过程中的有机合成农药仅限于本文第一部分第1条中被禁用品种之外的品种。 (2)使用次数的限制每种可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品种在一作物的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 (3)施药量和施工药安全间隔期的限制可以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在某种作物上的使用必须遵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六)"规定的施药量和施药间隔期的规定执行。 (4)在农产品残留量的限制有机合成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最终残留量不能超过"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使用准则(一)~(六)"规定的最高残留用量(MRL)的标准。生产AA级绿色食品对农药使用的要求 1.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 禁止使用有机合成的化学农药,包括化学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杀鼠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含有有机合成的化学农药成分的生物源、矿物源农药的复配剂。禁止使用基因工程品种(产品)及制剂。 2.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 (1)允许使用中等毒性以下的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驱避剂和增效剂。如除虫菊素、鱼藤酮、烟草水、大蒜素、苦楝、川楝,印楝、芝麻素等。 (2)在害虫捕捉器中允许使用昆虫性息素及植物源引诱剂。 (3)允许使用矿物油和植物油制剂。 (4)允许使用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 (5)允许使用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中的其他品种。 3.经专门机构核准可以有限度地使用农药品种(1)活体微生物农药包括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放线菌制剂,拮抗菌制剂,昆虫病原线虫、原虫等。 (2)农用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链霉素等。 (
茶树的栽培技术
古时候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化学农药,人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防治水果和稻谷的害虫:
1. 选择优良种苗:古人认为,选择质好强壮的种苗是预防病虫害的基本措施。在古代农业中,人们通过选择优良的种苗来保证作物的抵抗力和适应性,从而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2. 改善生长环境:古人认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与病虫害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他们通过改善生长环境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在种植水稻之前,古人会翻耕田地,将田地晒干,以消除病虫害的生存环境。
3. 物理防治法:古时候没有化学农药,但人们仍然有自己的一套物理防治法。比如,他们使用草木灰、生石灰等碱性物质来防治害虫;用烟草、硫磺等熏蒸法防治;利用虫类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
4. 人工捕杀:当害虫数量较多时,古人们会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例如,在果树上摘除害虫较多的果实,或者在田地里捕捉害虫。
总的来说,古时候人们主要采用选择优良种苗、改善生长环境、物理防治法和人工捕杀等方法来防治水果和稻谷的害虫。这些方法都是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
茶树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般为灌木,在热带地区也有,下面我要介绍的是茶树的栽培技术。
茶树的栽培技术茶树的繁殖多采用扦插育苗法,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现已很少人使用。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
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就气温而言,从热带到温带茶树都能广泛的适应。但作为生育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即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适宜温度和低限温度。
茶树的病虫防治1.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行条植法,行距1.5米,丛距0.33米,每丛3株,每亩栽苗4000株。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以埋没根颈为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使植株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抗病虫能力相应提高。
2.加强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修剪,剪去病虫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10厘米,中剪枝为现有树高的一半,深修剪离地面20~30厘米,台刈为离地面5~10厘米。将病虫枝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轮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减少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的越冬虫卵块和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三是中耕培土。这项措施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而且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杀灭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基数。四是及时分批留叶采摘。这样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幼若虫和卵块,减轻茶枯病危害。五是诱杀害虫。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用灯光、毒饵、色板诱杀。此法大面积应用效果更明显。
A.生物防治 这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和环境无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在茶园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
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例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危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B.化学防治 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对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注意轮换用药,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这样既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又可以减少残留。
茶树的优良品种适制绿茶品种有:特早芽种有元宵绿;早芽种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九龙大白茶、福云595等品种。
适制乌龙茶品种:早芽种有黄旦、茗科一号、丹桂等品种;中芽种有铁观音、佛手、白芽奇兰等品种,迟芽种有肉桂、本山、杏仁等品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7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