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蒙顶山茶的发展史

西汉

蒙顶山茶的发展史

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 蒙山县人吴理真在蒙顶山驯化野生茶树,研究制茶工艺,开创了世界人工植茶的先河。

陶谷的《清异录》载:“吴理真住蒙顶,结庵种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绝佳者曰‘圣扬花’、‘吉祥蕊’。”蒙顶山,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

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蒙顶茶开始入贡皇室。

宪宗元和8年(公元813年) 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严道县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公元816年 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蜀茶得名蒙顶,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

公元825年 李肇撰《唐国史补》: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文宗开成5年(公元840年) 蒙顶茶传入日本。

神宗熙宁7年(公元1074年)、9年(公元1076年) 提举茶马司先后在名山、百丈设置“茶场”,尽“榷”全县茶叶。

神宗元丰4年(公元1081年) 皇帝下诏:“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7年) 重申神宗原诏:“用名山茶易蕃马”并“定为永法”。

孝宗淳熙13年(公元1186年) 蒙顶茶创始人吴理真,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

上清峰的七株“仙茶”,进一步神化,列为正贡茶。

并在该处修建石栏围护,取名“皇茶园”。

蒙顶贡茶,改制芽茶进贡。

蒙饼制艺,开始改为炒青,重色、香、味、形。

所制黄芽、石花、芽白、雀舌驰誉全国。

创制“甘露”名茶,质量超过唐、宋时代的“石花”。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祛疾。”

蒙顶“仙茶”演变为皇室祭祀太庙之物,“皇茶园”外所产茶叶,开始列为正贡,副贡和陪贡。

德宗光绪32年(公元1906年) 名山王恒升、李裕公等18家茶商,为 *** 印茶侵销 *** ,集资5万两白银筹建“名山茶叶有限公司”。

中华民国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名山县成立茶业同业公会,入会会员172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8 年 *** 名山县委按照毛主席关于“蒙顶茶要发展,要和群众见面”的指示,组织800余人上蒙顶山开荒种茶。

并以净居庵为场部,建立了茶叶培植场。

1959年 “蒙顶甘露”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63年 成立“四川省国营蒙山茶场”。

1979年 国营蒙山茶场李家光等人在蒙顶山中部海拔1400米处柴山岗娄子岩,发现四株千年古茶树。

1981年 “蒙顶”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

2003年 “蒙山茶场”改制为“四川省蒙顶皇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4年 《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在蒙顶山发表,明确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地位。

1958 年 中共名山县委按照毛主席关于“蒙顶茶要发展,要和群众见面”的指示,组织800余人上蒙顶山开荒种茶。并以净居庵为场部,建立了茶叶培植场。 1959年 “蒙顶甘露”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63年 成立“四川省国营蒙山茶场”。 1979年 国营蒙山茶场李家光等人在蒙顶山中部海拔1400米处柴山岗娄子岩,发现四株千年古茶树。 1981年 “蒙顶”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 2003年 “蒙山茶场”改制为“四川省蒙顶皇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4年 《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在蒙顶山发表,明确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地位。 2012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公布认定2012年度中国驰名商标,名山县“蒙顶山茶”证明商标顺利通过认定,成为四川省首个茶叶类地理标志类驰名商标,雅安首个农产品类驰名商标。[1]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