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降低养猪成本
1、 采取有力措施预防疾病
每次进猪前,均对设备及地面进行严格的高压冲洗和常规消毒,消毒后的干燥时间不少于7天。
2、 提高饲料利用率
使用饲料添加剂可显著提高日粮营养成分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泄,促进猪的快速生长和防止疾病。添加类型包括霉剂、酸制剂、抗生素、微生物制剂、微量元素、氨基酸、抗菌中草药和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物等。饲料添加剂要杂保质期内使用,应选择使用效果明显、稳定性强的。
3、 减少饲料浪费
根据养猪技术网经验,养猪生产成本中饲料约占总成本的69%~83%。饲料浪费是大多数养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浪费一般占总消耗的3%~5%。1个年产万头的猪场,按日需8吨饲料计算,每天就有240~400千克饲料浪费掉,每年损失20万元左右。
投料过多容易被猪拱出槽外而造成饲料浪费。
4、充分利用农村饲料资源
要充分利用农村各种饲料资源,利用优质牧草养猪,如稻谷、甘薯、大麦、紫云英、蔬菜、野生饲草等,做到合理搭配,这样既能保证营养需要,又能降低养猪成本。据测算,用混合料喂猪,料肉比为2.8∶1或3∶1,而用单一的玉米或稻谷喂猪,猪每增重1公斤需消耗6~7公斤玉米或稻谷。
5、猪品种对成本的影响
优良品种生长快,饲料报酬高,成本低一些;反之,地方品种则高一些。
6、饲养管理工作的影响
场地选择要选择交通便捷,冬暧夏凉、水电易通的地方,可以适当降低生产成本;科学的饲养包括科学的配料、合理的饲养方式、仔猪早期补料等。
强化管理包括适时配种、合理分群、防寒保暧、防暑降温等工作,均直接影响生产成本的高低。
7、疫病防治
据了解,当前1头猪正常的预防费、驱虫费、检疫费等要17元~20元,如果发生了疫病,则另外增加医药费,增加成本。一般搞得好点的养殖场育肥生猪发病率在5%左右,死亡率在2%左右;仔猪发病率在12%~15%,死亡率在7%~8%。因此,搞好疫病防治,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如果国家能减免防疫费、检疫费,也可以减少生产支出,增加养殖收入。
8、适时屠宰
猪的生长规律是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变慢,饲料报酬是前期高、后期低,且猪养到后期主要以沉积脂肪为主,耗料很多,但若过早屠宰生猪其屠宰率不高,肉品质不好,以猪的体重达到90~100公斤时屠宰比较合适。
另外有效的降低养猪成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制订适合本地区,价格便宜的饲料配方,可降低饲料成本。
2、实行自繁自养,可以降低育肥用断奶仔猪的成本费用,减少疫病发生,从而降低饲养成本。
3、采用科学管理技术,为猪的生长育肥创造适宜的条件,加快猪的生长速度,缩短饲养期,即可相对地降低饲养成本
4、寻找饲料替代物 利用糖渣养猪。糖渣是葡萄糖厂的附属产品,动物适口性好,饲喂效果不错。玉米糖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葡萄糖、多种维生素、粗纤维等,是喂养畜禽的理想原料。鸡粪发酵也能养猪。发酵鸡粪可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蔓延,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生猪体质,使兽医兽药费用大幅度下降。
5、发酵床养猪 在养猪圈舍内利用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与垫料建造发酵床,猪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利用生猪的拱掘习性,加上人工辅助翻耙,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发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发酵,使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增强猪只抗病力,提高饲养收益。
降低养猪成本口诀:
1、引进优良种猪,搞自繁自养。
2、科学管理,减少疾病、浪费。
3、选择优质饲料,科学配比。
4、改善硬件设施,提高生产效率。
除合理投喂外,还要做到:
(1)严格清塘消毒,清除野杂鱼等争食对象
池内野杂鱼、杂虾较多,会同罗非鱼争夺饵料,凶猛性鱼类甚至会残食罗非鱼,降低饲料利用率,因而应注意将其清除。一般可采用干法清塘或带水清塘两种方法:干法清塘时,可按每亩使用生石灰75千克或漂白粉4~5千克;带水清塘时,每亩可用生石灰150千克全池泼撒,尽量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拌匀,以彻底杀灭寄生虫、病原体及野杂鱼等,减少争食对象,提高饲料利用率。(2)注意合理放养,确保鱼类互利共生
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适宜与罗非鱼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鳙、草鱼、鳊和淡水白鲳等。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8℃以上时,便可放养冬苗。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罗非鱼种1500~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50~100尾,以控制水质;与其他鱼混养时,可亩放200~500尾。罗非鱼在网箱中可以单养、主养或搭配养殖。鱼种应以大规格为好,进箱规格一般为尾重10~50克,平均以30克为好。放养量应根据水质条件确定,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时,放养密度每立方米水体放养40~100尾。另外,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及轮捕轮放,以调节水体中的载鱼量,提高饲料回报率。(3)定期调节水质,提供良好的摄食环境
养鱼先养水,水质的好坏影响罗非鱼生长的快慢及饵料系数。罗非鱼喜清新的水质,水质好,生长迅速,疾病少,可充分利用饵料,降低饵料系数。因而,养殖罗非鱼应注意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一般要求水呈黄绿色,透明度30~40厘米,溶氧5毫克/升以上为好。池塘养殖时,要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清新的水质,严防浮头和泛池。一般每15天左右加换新水1次,每次换水10~20厘米,使池塘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高温季节时可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在养殖期间,还要视天气、水温及鱼类摄食情况,适当开增氧机增氧,在天气变化、气压低、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鱼类浮头时,要加大开机频率和开机时间。水库网箱养殖时,要经常刷箱,洗掉网箱污物及附着藻类,使水体充分交换。还要定期查箱,发现破损及时修补,以免跑鱼或凶猛鱼类入箱。必要时还要不断调整网箱,随着水库水位涨落,把网箱调节到水深适宜的位置,使罗非鱼拥有一个良好的摄食环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