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对环境条件有什么要求?
茶树原是生长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木本植物。在系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喜温、喜湿、喜酸、耐阴的遗传特性。
1.温度
茶树萌芽生长的起始温度8~11℃,早生的低于8℃,生长温度10~35℃,最适生长温度18~25℃。中国茶区≥10℃的持续日数200~360d,全年累计活动积温4500~7500℃。活动积温低于下限或常年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生产上非设施栽培已很困难。
降水充分,生长季节月降水量100mm,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最有利于茶树生长。中国茶区的年降水量700~2000mm,长江以南1000~1500mm,华南沿海和台湾、海南等地可高达1800mm以上。但在3~9月生长期内的降水必须有65%以上的保证率,且各月分配均匀。如7~9月的降水量少于生长期内降水量的30%,很易导致旱害的发生。
3.土壤
茶树根系属于菌根,即一些真菌与茶树的根形成共生复合体。真菌的分泌物能溶解被土壤吸附的磷、钾、锌、镁、铜等矿质元素,有利于茶树吸收和利用。而真菌在酸性条件下才能生存,故茶树对土壤的酸碱度非常敏感。茶树能生存的土壤pH值在3.5~6.5,以4.5~5.5最适宜,低于3.5或超过6.5会导致生长不良或死亡。
中国茶区的土壤从南到北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等,土壤的酸碱度亦由强到弱。大部分茶区的土壤是红、黄壤。以花岗岩、硅质岩等母岩形成的沙质壤土(尤其是白沙壤土),因土质疏松透气性强,含有较多的钾、镁及其他微量元素,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生化成分的合成或转化最有利。其次是砂岩或页岩、石灰岩形成的黏壤土,最差的是第四纪红黏土。
4.光照
茶树是常绿阔叶树,茶叶中90%~95%的干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故茶树是喜阳光的作物。中国茶区年太阳总辐射值在334.7~585.8kJ/cm2,台湾、海南等地可高达585.8kJ/cm2以上,但四川盆地、秦巴山区不足334.7kJ/cm2;全年实际日照时数1200~2600h,川西平原和贵州山地则不足1200h。这些是南方茶树年生长量高于中北部的外部条件。
由于茶树起源于亚热带森林中,在系统发育过程中适应了漫射光的照射,故也具有耐阴的特性,所以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较低,为5000lx,光补偿点在1000lx,在这一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当光照强度超过5000lx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即达到了茶树光合作用的饱和点;当光照强度低于1000lx时,光合作用就处在CO2收支平衡的状态,即达到了茶树光合作用的补偿点。强光照会抑制光合速率,故国内外热带茶园以种植遮阴树来减弱光照强度。
太阳光中的不同光谱对茶树也会有不同的影响。红、橙光能使茶树快速生长发育;紫外线波长较短部分对生长有抑制作用,较长部分有刺激作用;红外线能使茶树本身和小环境增温,为茶树生长提供热量。采用**遮光幕滤去部分蓝紫光,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会有明显提高,而茶多酚有所减少,这对增强新梢的持嫩性和改进绿茶的色泽、香气和滋味都很有利。云雾对光的折射与覆盖**遮阳物有着相似的作用,故高山茶园芽叶肥硕,香高味浓,这是“高山出好茶(绿茶)”的原因之一。
茶叶种植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衮老期。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士,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亳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_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越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