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掌握好浅—湿灌溉技术?

水稻浅—湿灌溉技术是指秧苗栽插后,田面保持2~3厘米浅水层返青,在返青以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田面不再建立灌溉水层,一般保持湿润或半饱和状态。这种方法充分发挥水稻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具有节水、高产、优质、低耗、保肥、改土、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等优点。该技术要掌握以下几点:

如何掌握好浅—湿灌溉技术?

(1)浅水促返青。返青期约7天左右,保持浅水层1.5~3厘米。干旱缺水时要保持湿润。要注意烈日高温下不能断水,否则蒸发蒸腾量大,易造成叶片缺水枯死。

(2)分蘖前期汪泥塌水,保持田间含水量在80%~100%,这段时期约在插秧后20天左右,最迟不超过1个月,当茎蘖数达到预计穗数时即能形成一个较好的群体结构。分蘖后期,为控制氮素吸收,防止无效分蘖过多,要重控水分吸收,要特别注意遇阴雨天适时排水晒田,使表土层呈干旱状态,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

(3)水稻幼穗分化至减数分裂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时稻田不能缺水,否则易造成颖花大量退化,穗子变小,结实率下降,品质与产量降低。这一时期约在抽穗前15天左右,或剥看幼穗,当幼穗长8~10厘米时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适时灌上饱和水,灌一遍水,露田几天,当含水量降至80%时再灌饱和水。注意逢雨天不灌,大雨后要排干,达到调气促根保叶的目的。

(4)水稻抽穗开花期光合作用强,新陈代谢旺盛,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较多的时期,这一时期约15天,灌水采取灌一次饱和水,露田3~5天,当土壤含水量降至70%时,再灌饱和水与露田,要注意排除多余积水。

(5)灌浆结实期的灌水方法是灌跑马水,保持田面干、土壤湿,4~5天灌一次,注意断水不可太早。这样的灌溉有利于通气、养根、保叶、促灌浆,提高粒重和产量。

1、大棚渗水灌溉:大棚蔬菜渗水灌溉试验推广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其作法为:用管径为10—15毫米,管壁上扎有间距为35厘米,孔径为1.2毫米的水平单眼塑料细管做毛管,每1米间距布设1条,埋入地下8—10厘米土壤中,两侧种植蔬菜。毛管首部与管径为38毫米的塑料支管用三通联接,支管首部安装同径闸阀并与水源接通。蔬菜灌溉时开启闸阀即可。这种灌水方法,棚内灌溉设施总需投资约570元/亩,是一项人人会作,家家能用的廉价灌溉新技术。

2、“润佳”小型滴灌系统:“润佳”小型滴灌系统由中外合资企业设计制造,广泛适用于大棚温室蔬菜灌溉。系统设计只需1米压力水头,90%的滴灌均匀度。系统设计简单,安装灵活,每套灌溉设施(包括水源工程)成套购买,分为1/2亩、2/3亩和1亩3种。用户需要做的只是向水箱加水,打开阀门灌溉作物。

3、双翼软管微滴灌:用双翼软管微灌带作用灌水器,广泛适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等小面积田地,一家一户使用很方便,已在全国推广数万亩。主要特点是抗堵塞性能好,采用地下水源可不用过滤设备,运行水压低(1—3米水柱),田间各级管道采用片状盘卷的薄壁软管,体积小、重量轻,由于不需要投资昂贵的水源净化和过滤设备,因而大大地方便了一家一户单独使用,符合目前我国农村现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