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茶叶一季能赚多少钱
据2020年统计数据,岳西有茶园18万亩,茶叶年产量6000吨,年产值8亿元,15万茶农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
2021年7月4日,茶叶新品评审会在岳西县响肠镇新浒村举行。专家组对新开发的两个新品“岳西金兰”“岳西金红”啧啧称赞。新品成功研制,标志着岳西引进“黄魁”“黄金芽”获得成功,丰富了岳西茶叶品类,拓宽了增收渠道,为全县推广起到很好示范作用。通讯员 王璐 徐卫兵 摄
日前,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收获颇丰,石翠牌岳西翠兰被评为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推荐产品,“亲山茶路云上之旅”被评为全国百条红色茶乡精品旅游线路,姚河乡梯岭茶园入选“中国茶产业T20 最美生态茶园”。
岳西产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秦汉时期。从地理环境看,岳西地处深山,常年云雾缭绕,天然是个产茶的地方,自古便是贡茶产地之一。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岳西才有自己的茶叶品牌——岳西翠兰。“一个采茶工,一天不到七毛五。一个制茶工,日夜不到一块五。”过去,岳西“有茶叶无产业,有茶厂无市场”,种茶收益低,导致茶产业一直发展缓慢。
进入新世纪,岳西县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成立茶叶产业化建设指挥部和茶产业扶贫工作组,出台加快茶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利用成片田地建高标准茶园,改建老茶园,新建规范化茶厂。2014年以来,全县新建茶园3.15万亩,改造老茶园8万亩,新建或改建中小型茶叶清洁化加工厂54座,创省级以上茶叶示范乡镇2个、县级以上“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29个。
“我家之前是贫困户,通过发展茶叶脱了贫,现在有5亩茶园,一季茶叶收入两万元左右。”如今,茶叶成了菖蒲镇菖蒲村农民程贤宏每年稳定的收入。脱贫攻坚以来,岳西县将茶产业作为扶贫第一大产业,发挥扶贫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贫困户种茶,对按照技术要求自主新建茶园半亩以上、改造茶园1亩以上的贫困户,分别给予每亩2000元、500元的政策扶持,帮助贫困户通过流转茶园、土地、山场等方式推进规模经营,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茶叶家庭农场,培训贫困户种茶技术。通过几年的推动发展,绿油油的茶叶已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截至2020年底,岳西累计扶持近3万户贫困户改造和新建茶园5.4万亩,带动贫困人口8.72万人,人均增收2000多元。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2020驻村第一书记 脱贫攻坚 发言材料
只要一户不脱贫 我就坚决不撤岗
我是 20xx 年7月到 XX 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三年多来,我与支部一班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扑下身子, 带领群众向困难叫板、向落后宣战,同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只有帮助建强党组织,脱贫攻坚才有主心骨XX 村过去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村干部缺想法、缺干劲, 党员开会难、议事难,群众不支持、不买账。到村后,我通过 深入了解,发现本村党员 XXX,过去曾担任村干部,又在乡里 干过综治协管员,群众基础比较好,便向乡里建议,请她担任村书记。
一开始她有顾虑,我三番五次到她家里,请她家人一 起帮忙,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最终被乡党委任命为村书记。同时,将 2 名后备干部选进村班子。3 个月下来,我和村?两委? 干部一块动员群众实施了 2 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完成了 39 户 49 间危旧房屋改造重建,组织县中医院 125 名医护人员与贫困 户结对进行健康帮扶,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
过去我们村党支 部活动不正常,党员一年到头开不了两次会,各干各的。我们 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日?制度,组织 61 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 73 户贫困户?结穷亲?,做到生产联手帮扶产业 发展、就业联动帮带劳力务工、经常联系帮解生活难题、思想 联络帮提精神状态。
二、只有帮助找到致富路,脱贫攻坚才能见实效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我与村?两委?干部一起, 逐一走访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查看每家每户的住房条件、 劳动能力、教育医疗、收入状况等,搞清致贫原因;先后 5 次 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建议,3 次组织党员群 众到河南洛阳市、江苏华西村、安徽利辛县等地培训,学习经 验,开阔眼界。
在此基础上,立足大湾资源优势,坚持就业、 产业?两业?并进,明确?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发展思 路,因人因户制定脱贫措施。通过?支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 发展方式,引进龙头企业一笑堂茶叶公司,流转土地 1200 亩, 把村民组织起来,大力发展茶叶、灵芝等主导产业;依托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绿色资源,深入挖掘红 11 军 32 师驻地旧 址红色资源,成立 XX 村旅游发展公司,带动群众发展民宿和 农家乐。
三、只有帮助群众一起干,脱贫攻坚才会聚合力我和村?两委?一班人始终同群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住 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记得刚到村 10 多天,受苏迪罗台风影响,夜里 11 点突降特大暴雨,山洪倾泻而下,40 多户村 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我强忍着刚断奶的阵阵刺痛,和 5 名村
班子成员一起冲进齐腰深的洪水中,挨家挨户拍门呼叫,使群 众避免了更大损失。正是从那天起,很多群众认识了我,有什 么事就来找我。我和村?两委?完善议事规则和村务监督机制, 重大事项经过?四议两公开?决策,组织引导群众制定村规民约, 开展?我脱贫、我光荣?授牌、?最美家庭?创建等活动,让村里管 理井井有条,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到村以来,我每天都要入户走访,动员群众易地搬迁、处 理矛盾纠纷、办理养老保险、代办小额扶贫贷款等,像陀螺一 样忙得顾不上家,也很少回家。
第一书记工作考验了我、锻炼 了我,也充实了我、教育了我,使我坚强了内心、丰富了经历、 加深了群众感情,在农村的广阔舞台锻炼成长、淬炼成钢。今 年 6 月,我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很多人问我期满后是 否还继续干?我还是那句话:?XX 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2021年,云南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930.3万吨。在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看来,这与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技增粮措施和高产创建等措施密不可分。他说:“我们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间作套种等方式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土地综合利用水平,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他建议,云南要继续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育种技术融合创新,研发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广、资源高效、适宜机械化耕作的粮食新品种;加强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生产技术推广,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以点带面,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致力形成“专家团队+企业+责任农技人员+乡土专家+科技示范户+农户”多元化科技推广网络,提高全方位、全社会、全领域的科技增粮能力。同时,要提升病虫监测预警能力,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优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挖掘粮食生产潜力。
他还提到,对于云南而言,在种业振兴行动中加强玉米育种研究是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省玉米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50%以上,玉米不仅是粮食作物,还是畜牧业重要的优质饲料,对云南的畜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他建议加快热带亚热带玉米优异种质创新利用,为解决我国玉米品种同质化问题、实现种业振兴作出云南贡献。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云南曾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不少代表委员对于脱贫攻坚历程有着切身体会,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着深入思考。
全国人大代表、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党委书记所在的瑶山乡有1.2万人,其中5000余人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瑶山乡路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今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他表示,瑶山乡将重点抓好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民族团结三件事。他说:“瑶山乡立体气候突出,低海拔地区可种植青柚等热带水果,中海拔地区种植柑橘、柠檬,高海拔地区可以种植茶叶和中草药。只要产业发展起来,乡村就能留住人。”他建议继续加强对重点农业产业的扶持,加大农资农机补贴力度,让更多农民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增收致富。
对于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全国人大代表、临沧市临翔区圈内乡细博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也深有体会。她说“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来到细博村,与村党支部一起带着大伙干、教着大伙干,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细博村家家住上了安全稳固的房子,户户有了增收产业,高标准农田、蔬菜大棚、养殖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发展起朝天椒、茶叶、香橼、牛油果等农业产业项目,村民的收入翻了一番。”
看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她和群众都意识到,在乡村振兴中做好土特产文章至关重要。她建议,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乡村道路、仓储、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帮助山区群众的“土特产”更好地走出大山。同时,希望在东西部协作中深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帮助群众打品牌、拓市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
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围绕云南推进农业现代化,代表委员们结合自身实践和调研,分析短板、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宁蒗恒泰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宁蒗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苹果产业,但起初群众种植技术和理念比较落后,苹果品质和产量都不高。他带领公司团队着力培育优质品种“2700苹果”,培训果农技术,还建设了有机肥料厂和冷库,带动了宁蒗的苹果产业发展。2022年,“2700苹果”亩产量达到1.6吨,带动了976户合作农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他说,发展农业产业必须打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他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村本地“土专家”、“田秀才”的全方位、系统化培养,并给予一定的工作补助,让身边的本土人才全身心为本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他还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让“良田”出“良产”。同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以粮经复合、粮油复合、油经复合等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云南省委会主委说:“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信贷、保险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结构化、复杂化的特点,金融服务应实现从‘特惠’到‘普惠’的转变。”她认为,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时应同步完善普惠金融支持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产品,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需求。另一方面,要统一保险保费的补贴比例并维持稳定,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她还建议加快推进政企联合担保融资模式,让政府平台公司为农业企业增信,同时通过发放基础设施金融专项债券,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处着眼,从精细化入手,通过有力有效的综合治理激活乡村振兴原动力。”全国政协委员、沧源佤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依娲娜提出,必须把人才振兴放在重要位置,凝心聚智筑好人才之“巢”,激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此外,乡村振兴并非一套模具、一个样子,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统筹考虑生态、人文、美观、宜居风格塑造,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打造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乡居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