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自己种蔬菜水果的种植小技巧(水果蔬菜种植小妙招)

自己种蔬菜水果的种植小技巧(水果蔬菜种植小妙招)

1、自己种蔬菜水果的种植小技巧首先花盆要够大:种菜的容器可以是旧花盆,或是旧洗脸盆,或是一些泡沫箱,空油壶之类的,但是不能用太小的花盆,否则种不出什么来,土壤太少了,肥力不充足,而且,不管用什么容器来种菜,底部一定需要有排水孔透气孔,就是打出几个小洞来,这样不容易积水,不容易烂根。

2、阳台种菜,土壤要够肥沃:我们种菜的土,最好是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可以是外面自己找回来的泥土,园土,普通土壤,但是必须加入一些腐叶土,泥炭或是腐熟的有机肥进去,增加养分。也可以加点河沙,增加排水透气,让盆土更加疏松一些,不易板结,这样蔬菜的根系会顺利生长,这样它的叶子也会更加茂盛一些,一些挂果的蔬菜,也会开花结果更多。在给盆栽蔬菜施肥的时候要注意,尽量使用有机肥,发酵后的肥料,因为有机肥种出来的蔬菜果蔬,不仅味道更好,味道更足,而且会土壤的质量提高,如果图方便用了化肥或是复合肥,可能会对盆土造成一定的影响。虽然肥效比较快,但是没有有机肥好。有机肥可以是草木灰,鸡粪肥,羊粪肥,饼肥等等,如果找不到有机肥,我们平常生活中的淘米水,洗菜水,自制的一些有机肥,鸡蛋壳,也可以拿来浇菜种菜,会长势特别旺盛,叶片又大又绿。种菜之前,土壤里面也需要下一些有机肥做底肥。这样后期它们会长得更顺利更茂盛,收获更多。

3、其次在阳台种菜,露台种菜,晒太阳非常重要,如果有条件,尽量搬到室外露台上养,多晒太阳,这样蔬菜小苗不宜徒长,不会长得老高老高的,而且多晒太阳,会让它们矮壮,开花多,挂果多。另外,一个花盆里种的菜,播下的种子,不宜太多,小苗不能太密,太密了就会影响生长,长势瘦弱,要学会间苗才行。浇水也不宜太多,盆土不干一定要浇水,这样它们才会长得更壮一些。在蔬菜生长的过程中,也需要多次补充肥料,毕竟花盆里的养分有限,所以经常施肥,薄肥勤施,就会让它们长得很旺,很养眼,绿油油的蔬菜真的很好啊。

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并获取比较利益,是自由贸易理论学派的一贯主张。认清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自身的劣势,这将对我国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而言的,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素禀赋优势。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有绝对优势。

(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的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蔬菜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其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30倍,出口额是进口额的50多倍。从长期来看,我国蔬菜行业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将会保持相当时间的竞争优势。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要强于种植业,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他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中,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1997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达到3602万t,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9.87kg,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4。2000年我国肉类产量达6270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苹果、柑橘、梨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但是这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水平仍然较低,如水果类产品,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与其产量相比,出口潜力较大。

(4)出口商品质量优势。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准1550项,开展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另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早稻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速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的提高。

2、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品。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类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国内市场花生油、菜油和豆油的价格已分别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4、43和45。这种价格上的劣势使得中国的粮、棉油等农产品极易遭到国外价廉质优的同类农产品的冲击。

(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长期以来粮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而价值比较高的农产品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出口数量有限,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与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相对应的是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单一化:一是出口地区过于集中。据统计,近年来外贸农产品出口70以上集中在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而占全国大部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农产品的生产比重偏少,造成外贸农产品生产地域分布不合理。二是出口市场过于单一。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如2000年1-8月份,亚洲占出口份额的73.4,山东省2000年农产品出口日、韩就占80左右。这种状况造成对局部世界市场过分依赖。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过去计划体制通过价格扭曲造成多数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随着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农产品的提价,外贸农产品价格日益提高。其次,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使直接生产费用不断提高,粮油生产几乎无利可图。再次,如果按照国外统计口径计算完全生产成本(包括土地费用、劳动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直接费用和税收等),外贸农产品的成本会更高。成本偏高,将会直接削弱价格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主要粮食生产成本普遍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的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几大粮食作物的国内市场价格都已超过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与国外差距明显。我国畜产品用于加工的肉、蛋产品占全国总产的3~4和1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30~40,有的高达70。就农产品质量而言,我国主要农产品与国外农产品的质量差距参差不齐。就稻米来说,国外消费者喜食长粒米,而我国优质大米粒长平均为6.8毫米,比国际名牌大米短0.4毫米;影响煮熟及食品品质的直链淀粉含量,国外名牌大米平均为20.1,我国8个优质米平均为17.5。从小麦来看,我国小麦品种与国外代表性品种在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差异不大,但在特质粉、专用粉的专用品种上差距较大,不仅数量缺,而且质量差。

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