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养猪行业的优势和劣势

 1 生产肥猪型

养猪行业的优势和劣势

这种生产模式是指养猪户到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仔猪进行育肥,直到90-100公斤时出栏销售。

该模式的主要优势:⑴ 经营方式简单,易于起步,而且可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随时上马或下马。如果能摸准市场脉搏,不但可以赚取养猪本身的利润,还可赚取差价。⑵ 猪群全进全出,猪舍结构要求相对简单,设备要求不高。⑶ 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从投入到产出最多3-4个月。⑷ 固定资产投入少,栏舍周转快,每个栏舍每年至少可饲养3批。

该模式主要问题:⑴ 仔猪供应不稳定,很难卖到品种、质量、规格一致的仔猪。⑵ 对仔猪疫病和免疫情况不可能了解得很清楚,易将疫病带到猪场,有引发疫病的危险。⑶ 流动资金较大,收益易受市场波动的冲击,利润随仔猪和大猪的市场价格变化而变化。

2 生产仔猪型

这种方式是指养猪户饲养母猪生产仔猪,待仔猪断奶后到一定体重时销售给育肥猪的饲养户。

该模式的主要优势:⑴ 流动资金投入较少。⑵ 开始周转慢,一旦种猪投入正常生产后,资金周转就会加快。⑶ 每头猪的采食和排泄都较少,每天投入喂料和清粪的劳动力相对较少。⑷ 种猪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从外界带入疫病的机率减少,因而能保证良好的安全卫生和健康状态。

该模式主要问题:⑴ 固定资产投入较高,不但要建造怀孕母猪舍、哺乳母猪舍和仔猪保育舍,还要花较多的资金购买种猪。⑵ 猪舍结构是产房、哺乳母猪舍和保育舍,不但需要较科学的猪舍结构,还要有防暑保暖及通风等设备。⑶ 收益受仔猪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每头猪的利润较小,因为另一部分利润分摊到育肥猪上了。⑷ 种猪饲养和仔猪培育都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既要求有较高的产仔指数和初生窝重,还要求有较高的哺育率。

3 全程饲养型

这种模式是指养猪户要历经从种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公斤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是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综合。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 ⑴ 从场外购猪的机率小,因此带人疾病的机会减少,猪场安全卫生有保障。⑵ 可获得仔猪和育肥两部分收益,因而每头猪的利润高。⑶ 自繁自养,有利于均衡生产。

该模式的主要缺点是:⑴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投入高。⑵ 生产周期长,从母猪培育到肥猪出售需10个月以上,因而前10个月没有收入。⑶ 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需要掌握各个环节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⑷ 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劳动力。⑸ 收益受育肥市场的冲击较大。

养猪周期和成本~效益分析

任何工业品的生产都包含待加工原料购入成本,厂房设备投入成本,加工过程消耗成本和成品包装出场成本等4个重要部分。

养猪工业与传统工业不同之处在于猪是活着的物体,它发生随机位移或改变的概率大于传统工业产品。随机位移或改变指的是你将有一头猪关在某处,第二天这头猪有可能位移到其他地方,或者生病,或者死亡,不能完成既定的流水线操作。所以,和传统工业相比,养猪工业每道工序上都应该设置包括正品和有残值的残次品的标准和流程,并为正品和残次品设计分配比例和干预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榨取每一件产品的价值,同时,也最大限度避免流程管理人员的权利寻租。

养猪工业待加工原料包括购买预计产下后代的种公猪(或精液)和种母猪的成本(成本占比25%),饲料成本(成本占比50%)等。厂房设备投入成本约占所有成本10%,当然随着固定资产折旧完成,这一部分成本计入比例就为0。不过,当前的生产实践中,厂房使用5年左右后会被腐蚀严重,届时是需要追加翻新的厂房设备投入。厂房折旧一般是20年,20年后,设施设备成本占比约3%。2017年来,新成本过高主要在于这些年为了应对非洲猪瘟而过度投入了“新”厂房设施设备。加工过程消耗成本占比约10%,包含组织必要生产的人员工资(成本占比5%)和维持用日常消耗物料成本(成本占比5%)等。成品包装出场主要指的是为了售卖某些产品而进行的销售宣传的成本,占比2%。当然,不同情景下,各部分成本想比较于总成本会有所不同。不过,其重要性和排名不会有太大差异:饲料成本>种猪成本>厂房成本>组织必要生产的人员工资>日常消耗物料>成品包装出场。

接下来的这些年,养猪行业会真正实现从农业行业到工业行业的转型,追逐高产高效低成本高风险管控是所有参与这一行业的最终需求。

再往下深入分析,饲料成本由饲料原料成本,饲料生产成本,饲料运输成本3大部分构成。种猪成本由公猪(精液)成本,母猪成本构成。厂房成本由设计成本,原材料购入成本,建造成本等构成。

以上是一些浅见罢了。确实自己对养猪工业的成本构成和占比了解得还不够深入,还需要大量(只要遇到谈论这个话题,就认真的倾听和记录)的学习。

一般行业中按标准化猪舍及环境

估计喂料量如下:

每头母猪一胎所需饲料(150天)

约390

kg/头

平均每头断奶小猪摊母猪所需饲料

约430

kg/头

哺乳母猪每日供给饲料量

约2kg+0.2

kg

X小猪头数

乳猪10-30天共摄取教槽料量

约2.5-3.6

kg/头

仔猪30-56天共摄取保育料量

约15-18

kg/头

肉猪15-90kg摄取育肥料量

约260

kg/头

仔猪出生至出售共需饲料

约306.6

kg/头

中小型猪场以一头母猪年产2.3胎次计算仔猪的保守估计来计算成本,一头母猪年消耗饲料897千克,母猪饲料成本主要为妊娠母猪饲料和哺乳母猪饲料,平均一下价格为:2.8元/千克,所以,一头母猪年饲料成本:897×2.8=2511.6元,加上药物免疫和人工成本500元,则一共为3011元。

如果购买育成母猪母猪时的成本一般为2000-5000元不等(按能配种),至于购置成本,则淘汰母猪可以出售,也大约就是2000元,购置成本可以用这项收入来抵消。

如果引进的后备母猪约4月龄,需要继续饲养3个月才能配种,这中间消耗后备母猪饲料240千克,成本为:240×2.8=672元,加上期间的药费50元,运输和人工500元,共1222元,以后进入生产期成本计算期,生产期大约为5年(中小型猪场护理得好,可以达到五年使用期限),则每年摊入后备母猪饲养成本1222÷5=244元。

所以,母猪一年的成本大概为3011+244=3255元。按一头母猪年产2.3胎次,每次产10头小猪计算共产23头小猪,那么141.5元/头

以上数据要以当地实际原料或饲料成本计算。

饲养周期大概出生到-90公斤需要150天左右。

至于市场前景因为随着粮食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国家又对肉价的调控,利润将变得越来越小(个人观点)养猪行业的集约化养殖会越来越明显,散养户将越来越少。所以不能抱着投机的心理来搞养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