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养殖技术
1、蜈蚣养殖简单,占地少,喂养饲料少,成本不高。
2、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缸、池等方式,采用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好直径在0.5米以上,口朝下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将外边的土拍实。缸内中间用砖或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厘米左右,坯与缸壁间留有一定空隙。如果用完整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厘米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只左右。
3、采用池养时,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水方便、阴湿、僻静的地方。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用砖或石块等砌成,水泥抹面,池高80厘米,养殖池面积大小随意,一般在5-10平方米为宜。池口四周内侧粘贴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或用玻璃片镶成一圈15厘米左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投放成年蜈蚣500-900只。
蜈蚣蝎子的养殖技术
蜈蚣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方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虽然有分布,但是数量较少。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活动觅食。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活动与食性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小昆虫类。它有能射出毒液的颚爪,甚至可杀死比自已大的动物。也有同种互相残杀中毒而致死的现象。蜈蚣所食的昆虫有蟋蟀、蝗虫、金龟子、蝉、蚱蜢以及各种蝇类、蜂类,甚至可食蜘蛛、蚯蚓、蜗牛以及比其身体大得多的蛙、鼠、雀、蜥蜴及蛇类等。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人工饲养时食物新鲜,稍有腐败即不进食。
饲养蜈蚣
一、生活习性。在自然条件下,蜈蚣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井沿、柴堆以及砖瓦缝隙间,特别喜欢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的基本特点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时便停食,零下7℃进入冬眠期。
二、繁殖特点。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80-15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
三、饲料。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如黄粉虫、蟋蟀、金龟子、白蚁、蝉、蜻蜓、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里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牛奶、面包等作蜈蚣的食物。
四、养殖池建造。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缸、池等方式,采用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好直径在0.5米以上,口朝下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将外边的土拍实。缸内中间用砖或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厘米左右,坯与缸壁间留有一定空隙。如果用完整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厘米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只左右。
采用池养时,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水方便、阴湿、僻静的地方。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用砖或石块等砌成,水泥抹面,池高80厘米,养殖池面积大小随意,一般在5-10平方米为宜。池口四周内侧粘贴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或用玻璃片镶成一圈15厘米左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投放成年蜈蚣500-900只。
五、管理要点。
1.要防止蜈蚣逃跑,蜈蚣性急,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蜈蚣很容易逃跑。
2.注意饲养密度,必须按蜈蚣的体长和体大的变化而分群、分池饲养。
3.做好温度、湿度、光线管理,保持环境安静。
4.所投饲料保持清洁卫生,沾有农药的食饵不能投喂。
5.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内。
6.防止食物、泥土的霉变。
7.及时剔除有病的蜈蚣。
养殖方式
1、 箱养,养殖箱用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长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较为适宜,箱内壁贴上一层无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制有一个铁纱的箱盖。箱制成后,放在 室内适当的位置,多个箱则排放好,箱底放多层瓦片,瓦片间的距离为1.5厘米左右,用水泥在四周垫脚,通常5-6片为一叠,这样瓦片间留的空隙可供蜈蚣栖 息。瓦片入箱前,要用水洗干净,并吸足水,以便为蜈蚣创造一个潮湿环境。而且一定时间后更换一批与限制做好的新的瓦片,以保持湿润和清洁卫生。 2、 缸养,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宽50-60厘米,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在室内摆放在适当位置,缸底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在上面盖一层30厘米 厚的肥沃菜园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养方式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离缸口20厘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铁纱盖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3、池养,是 在室内或室外建池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池内环境要温暖、凉爽、潮湿、安静。室内池一般每个池面积2平方米左右为适宜,长方形,池高为50-60厘米,内 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衬上农用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玻璃在池上方镶嵌一圈。池底不铺放水泥,先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小土块,再在上面堆放5-6 层瓦片,瓦片间留有1.5厘米的空隙,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在天气寒冷的地区,可在池壁围墙内侧距离墙的一定距离外挖一条深50至60厘米的坑,坑内堆 放石头,碎砖碎瓦片,并造成空隙,供蜈蚣越冬,池口用铁纱盖或塑料纱盖罩严。
繁殖特点
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80-15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
饲料
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如黄粉虫、蟋蟀、金龟子、白蚁、蝉、蜻蜓、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里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牛奶、面包等作蜈蚣的食物。
养殖池建造
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缸、池等方式,采用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好直径在0.5米以上,口朝下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将外边的土拍实。缸内中间用砖或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厘米左右,坯与缸壁间留有一定空隙。如果用完整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厘米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只左右。
采用池养时,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水方便、阴湿、僻静的地方。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用砖或石块等砌成,水泥抹面,池高80厘米,养殖池面积大小随意,一般在5-10平方米为宜。池口四周内侧粘贴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或用玻璃片镶成一圈15厘米左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投放成年蜈蚣500-900只。
管理要点
1.要防止蜈蚣逃跑,蜈蚣性急,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蜈蚣很容易逃跑。
2.注意饲养密度,必须按蜈蚣的体长和体大的变化而分群、分池饲养。
3.做好温度、湿度、光线管理,保持环境安静。
4.所投饲料保持清洁卫生,沾有农药的食饵不能投喂。
5.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内。
6.防止食物、泥土的霉变。
7.及时剔除有病的蜈蚣。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蜈蚣蝎子的养殖技术具体如下:
蝎场选择:蝎舍要建在地势稍高,无农药化肥污染的地方。蝎房四周开窗,以利于空气流通,窗户要有纱窗,防止外界天敌侵害人。注意蝎舍附近方便的水源,保证蝎子的饮水和环境的合理湿度。
蝎子的食物选择:饲料的种类可以促进蝎子的健康成长。不仅有人工饲养的黄粉虫,还有多种食物。一般喂食时间应在天黑前1小时,每次喂食量应根据蝎群大小和蝎龄供给。供水时间应在喂食前两小时。
蝎子饲养: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会有新的蝎子出现,小蝎子的生长也有差异,需要及时分离,防止不蜕皮就被宰杀。管理需要跟上,同龄的蝎子要及时放在一起,以便及时分开饲养,便于同步成长。
蝎子繁殖温度:蝎子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在25℃-39℃之间。温度在35~39℃时,蝎子最活跃,生长发育加快。它们大多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生育和交配。当温度超过43℃时,蝎子很快就会死亡。
蝎子养殖经验的积累:刚进入蝎子养殖行业,可以从小规模做起,这样可以更好的学习蝎子养殖技术,总结经验。小规模饲养可以降低风险,更好地了解蝎子的生活习性和活动情况。
做好定时定时投放食物,及时处理伤、弱、病蝎子。注意蝎场的卫生,经常清理蝎粪和吃剩的食物,保持水池清洁,让蝎子始终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蜈蚣的繁殖方法:
第一,常温养殖。
在室温下繁殖意味着蜈蚣的繁殖完全依赖于自然界的温度变化。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蜈蚣也有恢复期、生长繁殖期、育肥期、冬眠期等几个过程。常温水产养殖具有以下特点:①工艺简单,管理方便;②投资少,不需要建温室和安装取暖设备。因此,室温培养是一种较好的培养形式。
从立冬到小雪,气温逐渐降到10℃以下,蜈蚣开始冬眠。这时候要在养殖池里盖一层草帘,防止冷风吹来。整个冬季,养殖池每半个月通风一次,同时在池中的猪舍周围喷水,保证猪舍湿润,为蜈蚣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所有操作活动都应在晴天中午进行,时间以2小时左右为宜。
立春气温升高后,蜈蚣慢慢苏醒。当温度上升到15℃时,几只蜈蚣开始往外走。当温度上升到20℃时,大多数蜈蚣开始出来觅食。此时蜈蚣正处于恢复期,活动性和消化能力都不强。在此期间,应少量喂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喂养量。
不要大量喂食,以免引起腹胀死亡。同时也要注意意外寒潮的保温。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进料量可以适当增加。清明至小满气温升至25℃左右时,大部分蜈蚣外出觅食,消化能力强,食量大增。此时应供给充足的饲料,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
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池中水的蒸发加快,所以每天都要往池中喷足够的水。随着气温升高,喷水量逐渐增加,蜈蚣进入最佳生长期,活动量大,食量骤增,生长发育旺盛。蜈蚣在此期间产卵和孵化。
秋季气温下降时,当年孵化的小蜈蚣已长到5~7cm。因为小蜈蚣生长发育特别快,体内脂肪堆积少。要保证它过好冬天,就要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肉、蛋、豆腐,让它储存足够的脂肪和能量,为安全过冬打下基础。
第二,取暖和饲养。
蜈蚣的加温养殖也叫无冬眠养殖,即采用人为控制温度的方法,打破蜈蚣的冬眠习性,使其一年四季都处于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加热培养最关键的设备是有一定面积的可加热、可控制、保温条件好的温室。
这些大棚可以新建,也可以对现有的普通住宅和塑料大棚进行改造。无论什么样的大棚,都要符合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经济实用;二是具备加热保温条件;第三,可以保持良好的通风;第
四,结构科学合理,易于管理。
加热培养在日常管理上与常温培养基本相同,有以下三点不同:一是注意控制温度保持在20℃~36℃之间;二是水分蒸发加快,必须及时补充充足的水分;第三,由于大棚内温度较高,通风相对较差,蜈蚣吃剩的饲料必须及时清理,以免腐烂变质,形成难闻的气味。
三,杂交育种方法。
所谓杂交育种,就是把温热育种和常温育种结合起来,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扩大生产规模。在春季,当室外温度上升到20℃以上时,可以将温室内的蜈蚣(约5cm)移至常温池中进行繁殖,最大限度地为温室腾出空间。
搬到常温池里的蜈蚣经过四个月的生长可以长到12cm以上,然后就可以卖了。这批蜈蚣卖出去后,如果你的大棚饲养池不够,可以继续拿出一批蜈蚣,放在常温池中饲养。这样可以达到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杂交育种法特别适合有专属院子的农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