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灌溉施肥与冲施肥哪个效果更好一些

冲肥是将粉状或颗粒状固体肥料包括尿素、磷二铵、硝酸铵、氯化钾或颗粒复合肥等固体颗粒,甚至腐殖酸等有机肥料撒在蔬菜地表,然后通过灌水用水冲施肥料。这种方式遇上气温较低时,颗粒复合肥料不易马上溶解,要经过数日才能溶化渗入土中。可见水冲肥的施肥方式粗放,一般是通过大渠道将灌溉水输送到田头后,采用地面灌溉方式,或畦灌或沟灌都具有大水冲肥的特点。亩均灌水量可达60~80立方米之多。施肥量也较多,都在20~30公斤。例如钾肥推荐量,在冲施肥中全水溶硫酸钾或硝酸钾的使用量提高到15公斤以上,这显然是过量而不合适的。这样的大水大肥既可能造成肥水的淋失,降低利用率,又会出现水肥不均匀的问题而降低农产品的高产和优质。因此,经过多年的生产经验总结,这种方式已经表现出弱势化。

灌溉施肥与冲施肥哪个效果更好一些

灌溉施肥的灌水方式较多,但基本特点都是加压条件下的管道系统灌溉。可以采用小管出流、喷灌、微喷灌、滴灌、渗灌等多种方式。它们与大水漫灌相反,具有精量灌溉的特点。肥料种类既可选液态也可用固态,但要求其水溶性强,含杂质极少,一般不应该用颗粒状复合肥;如果要用沼液或黄腐酸等有机液肥,事先要过滤,以免堵塞管道。

可见灌溉施肥系统需要泵、管道、溶肥池、贮肥液罐和施肥机等配套设备。以滴灌施肥为例,将作物当前生长阶段所需的水、肥,通过滴灌管道输送到作物根围。由于水肥定量、定时和准确供应,所以该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高产和优质的特点。

总之,灌溉施肥的主要特点是施肥均匀、少量多次和及时供应。要求根据作物种类和不同生育期的需肥量进行差异化配制,并与所灌水量匹配。避免了铵态和尿素态氮肥施在地表的挥发损失。这一点很重要,即使水冲肥也难以完全避免挥发损失。所以灌溉施肥既节约氮肥又有利于环境保护,肥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在发展集约化农业生产中将要被广泛采纳。

最后要提醒,灌溉施肥的关键技术是要掌握适时适量供应水肥的原则,其依据是目标作物营养需求的时空规律,确定合适的施肥时期和施肥量。

答:根部灌溉施肥技术是一种节水省肥的高效施肥技术,各地果农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应用。

(1)管道滴灌施肥技术

管道滴灌施肥技术是将含有化肥的灌溉水在低压情况下,借助于滴灌管道系统,通过等距离细管和滴头将可溶性肥料直接输送到果树近根的土壤中。进入土壤的肥液,在滴头附近的土壤中养分浓度较大,可借助毛管力的作用逐渐扩散到根围土壤而直接被根系吸收,肥效高,节水省肥。通过控制滴头数量和流速的方法来调控用水施肥量。目前这项技术要求投资大,科技含量高,多用于经济效益高的大型果园和智能化温室群内果品生产中(图6-7)。滴灌施肥一般比喷灌施肥节水约60%,节能和减少养分流失。同时在果树生长旺盛期需要大量养分时,可及时将养分输送到近根周围的土壤中,起到了节水省肥的双重作用。由于滴灌施肥的滴头堵塞与管道维护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肥料质量、肥液配制、灌水水质等技术难关。

图6-7 果树滴灌施肥

滴灌系统由三部分组成:①首部枢纽:自压滴灌必须修建压力池,机压滴灌必须由水泵加压,首部附属设备有流量表、化肥罐、压力表、过滤器等。②管路系统:一般分干管、支管、毛管三级。③滴头。

滴灌施肥时,依果树根系吸收强弱、需肥特性和肥料种类而确定施用浓度。如钾肥浓度为2毫克/千克时,供肥后继续滴灌4~5小时,5天后钾可向下层土壤移动达80厘米,向四周移动达150~180厘米以上。硝酸铵浓度1~2毫克/千克时,供肥后向土壤下层移动达100厘米以上,向四周移动达120厘米。

(2)简易滴灌施肥技术

①制作塑料袋贮肥水器:容肥水量约为30~50千克的塑料袋(可用不漏水的化肥袋代替),并准备一些扎捆用的细铁丝。滴管为直径3毫米的塑料管,每株树需要3~5个水袋(依树冠大小而定),每袋需配备10~15厘米长的塑料滴管。

把塑料滴管短截成10~15厘米的小段,其中一端剪成马蹄形,在马蹄形的端部留一约3~5毫米(高粱粒大小)的小孔,其余部分用火烘烤黏合,把滴管的另一端平剪插入塑料袋约1.5~2.0厘米,然后用细铁丝扎紧固定。捆扎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好松紧度,过紧出水慢,过松出水快或漏水。出水量2千克/小时左右,约合110~120滴/分钟。

②埋设塑料袋贮肥水器:在树冠外围垂直投影的地面上挖3~5个等距离的坑,深20厘米左右,倾斜度25°,宽依水袋大小而定,将制作好的水袋放入坑内。水不要平放,因平放压力小出水难。放好后将滴管埋入40厘米深的土层中。滴管所处位置应在树冠外缘的下方,这样有利于肥水被根系吸收。为防止塑料袋老化,可在袋上覆膜或用旧化肥袋或薄土等物遮盖。

实践证明,采用塑料袋滴灌施肥的苹果树,在需肥期滴灌两次尿素(浓度0.3%~0.5%),叶绿素含量、坐果率均比滴灌不施尿素有所提高。

(3)简易渗灌施肥技术

简易渗灌施肥技术是山东省沂蒙山区和山西省运城县、临猗县果农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条件,在管道滴灌的基础上,改进兴起的一种节水灌溉施肥方法。此法对矫治果树缺素症效果特别好。

①修建蓄水池:地上部修建蓄水池,半径为1.5米,高2.0米,容水量为13吨左右,渗水管为直径2厘米的塑料管。每隔40厘米左右两侧及上方打3个针头大的小孔(孔径1.0毫米),渗水管埋入地下40厘米左右。行距3.0米的果园,每行可埋一条;行距4.0米以上的每行埋2条。每个渗水管上安装过滤网,以防堵塞管道。渗幅纵深约90~100厘米,横向155厘米。根据果树长势需要施肥时,可将化肥直接投入贮水池,也可先将肥料溶解过滤后再输入流水道,肥液随水流渗入果树根际土壤,直接被根系吸收,肥效快,省工节水。

②埋设皿灌器:渗灌也可利用果树皿灌器(已获国内发明专利),皿灌器是一种陶罐,可容水20千克,将肥料投入罐内随水慢慢渗入果树根部土壤层内。渗水半径为100厘米。贮肥液15千克,7天渗完。

(4)根系饲喂施肥技术

根系饲喂施肥技术是借助渗灌施肥的原理,在果树缺乏某种微量元素,采用其他施肥方法难以奏效时所应用的急救措施。特别是石灰性土壤果树黄化病的矫治,效果特别明显。

操作方法:早春于果树未萌芽前,将装有相当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肥液的瓶子或塑料袋(内装肥液约200~300毫升),埋于距树干约1.0米(视树冠与水平根扩展面积大小而定)处,将粗约5毫米的吸收根剪断放入瓶或塑料袋中,埋好即可。

根系饲喂施肥法在石灰性土壤上栽培的苹果、梨、桃、柑橘等矫治缺铁黄化病效果特别好。施用最佳期为果树落叶后或第二年春季萌芽前。果树生长期灌根时,必须严格掌握肥液浓度,以防发生肥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