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产养殖适合养什么?
养虹鳟鱼吧,虹鳟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生长迅速,人工繁殖简便易行。目前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产量高而优良的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被列为高档鱼,是宾馆的高档菜肴。湖南省郴州市东江和张家界现已有养殖,但由于目前养殖得少,常常是有价无货。中南地区冷水资源丰富,人工流水养殖虹鳟鱼可谓是广大山区农户一条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大面积实践证明,流水高密度饲养虹鳟鱼,每亩水面可年产鲜鱼3~3.5万公斤,投入产出比一般为1∶1.5~2.0,经济效益极为显著。目前虹鳟鱼出塘价为每公斤60元左右,因此,进行虹鳟鱼人工流水养殖前景诱人。
虹鳟鱼介绍
虹鳟鱼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其体侧具一棕红色纵纹,如同彩虹一样而得名,又俗称为淡水“三文鱼”。虹鳟鱼属冷水性鱼类,其正常生长水温为1℃~24℃,最适水温在14℃~16℃之间;每公斤水中含氧量要求在5毫克以上;水体PH值在7~8之间为宜。
养殖方式
虹鳟鱼适合于利用山洞溪流、地下水、水库底层水以及冷泉水等进行冷水养殖,可以专池饲养,也可以搞网箱养殖。虹鳟鱼养殖一般均采取流水高密度饲养法,建场地要求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进、排水,同时水的落差又有利于自然增氧。每个养殖池的面积100~200平方米,池深1.5~2米,最好为长方形水泥结构,有利于投饵、管理和控制鱼病,并可使水流均匀流到水池各处,以符合虹鳟鱼喜欢逆游的特性。鱼池若能依山而建则更为理想,但进出水口处都要安置拦鱼栅。养殖水面的规模要依水流量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像600平方米的养殖水面,每秒注水量为100升才能保证其所需交换量。也可以在江河水质条件适合的河段,挂网箱养殖。网箱规格为4×7×2米,成片串联设置。
技术要领
为了获得较高的效益,鱼池应经常保持最大饲养密度和良好的饲料效益。由于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鱼类的营养完全来自于人工投喂的饲料,所以饲料的质量是高密度饲养虹鳟鱼成败的关键。为了使饲料的营养能满足鱼类生长的需求,虹鳟鱼种鱼和咸鱼用的全价饲料,其营养成分中粗蛋白含量须达到40%~45%,粗脂肪为6%~16%,粗纤维为2%~5%,灰分5%~13%,水分8%~12%。日投饵量一般不超过鱼体总重的3%,每日投饵2~3次。为改善虹鳟鱼肉的颜色,在虹鳟鱼上市前一段时间,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虾壳粉。
控制水质,保证池水有充足的溶氧量。充足的溶氧状况是密养下水质控制的重要指标,当水量充足时,无需增氧即可获得可观的生产量,通常注水率(注水率=[注水量(升/秒)/饲养鱼重量]×1000)在10~15时饲养效益最好。
东北我大概给你介绍一下,辽宁现在主要是精养,吉林黑龙江多为大水面养殖,辽宁地区的经济养殖主要是以黄磉 乌鳢 鲶鱼为主。(要求当地要有鸡肠或海川丁的供应)现在乌鳢也可以吃膨化料 但效果不很好。黄桑主要是上色问题 裂头问题。您也没有说你具体是在东北哪里 我实在不太好给你介意。不过最好是找当地有销路的产品。否则销路很麻烦.
适合东北地区的几个品种介绍如下。
1 澎泽鲫
又名芦花鲫,为广温、杂食性的鱼类,营底栖生活,喜在底质较肥沃且水草繁茂的浅水区栖息和摄食。彭泽鲫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在各种水体中生长,抗高温,水温达38℃时也不影响它的生存,耐严寒和低氧,即使在冰封的水下,彭泽鲫亦能较好地生活。在东北地区生长期为5~10月,其中6~9月生长最快。
澎泽鲫为杂食性的大型鲫鱼,食物来源广泛,在天然水域中以生长快、个体大而著称,目前发现的最大一尾达6.5kg。在池塘养殖中,一般情况下,当年繁殖的彭泽鲫鱼苗,经6个月左右的养殖平均个体可达19cm以上,体重可达200g,成鱼常见的个体重多在400~500g左右。这种较快的体重增长速度是其他鱼类养殖品种中所不多见的。
该品种在生产中表现出优良的生长特性,而且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强。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 东北六须鲶
东北六须鲶,又称东北大口鲶,土名怀子、怀头,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河流中,喜栖息于水流平缓,水质清新的江河水域,白天隐居于水色深暗的底层,夜晚活动摄食。它的生存水温是0~38℃,最适水温是25~28℃,较不耐低氧,在水中溶氧3mg/L以上时正常生长,低于2mg/L则出现浮头,低于1mg/L就会导致缺氧死亡。
东北六须鲶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鱼苗阶段摄食轮虫、水蚤、摇蚊幼虫及野生鱼苗;成鱼阶段摄食底鱼、虾、青蛙、蝌蚪,也吞食畜禽内脏等下脚料,甚至吃动物腐尸,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同类相残现象较严重。冬季食量减少或停食。东北六须鲶生长速度极快,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1龄鱼重可达1~2kg;2龄鱼可达1.5~2.5kg;3龄鱼体重可达3~5kg;3龄以上鱼生长减慢。
池塘主养东北六须鲶具有投资小、见效快、产量高、效益大的特点,是目前养殖东北六须鲶的主要推广模式。
3 乌鳢
乌鳢,又名乌鱼、黑鱼等。乌鳢喜栖息于水草茂盛且易混浊的泥底水体中,常潜伏于光线暗淡的水底。水体溶氧低时,可离水靠鳃腔内的鳃上器官呼吸,因此乌鳢生存能力很强,在无水的潮湿环境中也能维持生命。生活的水温为0~41℃,最适水温为16~30℃。
乌鳢是一种凶猛型肉食性鱼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鱼虾以及水生昆虫都是它喜爱的食物。乌鳢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在自然条件下,1龄的体长为19~40cm,体重110~753g;2龄的体长为40~47cm,体重625~1395g;3龄的体长为47~60cm,体重在2kg左右,最大个体可达5kg以上。
乌鳢是东北近年来新兴的养殖品种,它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肉质细嫩、具有滋补保健功能。
4 黄颡鱼
黄颡鱼,俗名嗄牙子、嗄鱼、黄鳍鱼,黄姑等。在东北分布较广,特别是嫩江流域及附属的湖泊和水库中广泛分布。黄颡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江河、湖泊、水库、沟渠等水域中都能生存。它喜栖息于静水缓流中,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水底层,夜间则游到上层觅食。生存水温0~38℃,较耐低氧。
黄颡鱼是一种广谱的肉食性的中小型鱼类。天然水域中,一般1冬龄鱼体重15~40g,2冬龄体重100g以上。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年体重达30g以上;第二年100g以上。
该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是我国优质名贵鱼类之一,也是一种适合养殖、垂钓的优良品种,近年市场需求大,在东北池塘养殖取得很高的效益。
5 鳜鱼
鳜鱼,俗称桂花鱼、鳌花鱼等,在我国南北各大水系都有分布,尤以长江水域出产的鳜鱼久负盛名。鳜鱼喜欢在水草丰富、生物饵料丰富的江河湖泊中生活,栖息于光线暗弱的水体底层,鳜鱼白天很少活动,夜晚觅食活跃。对水质要求较高,不耐低氧。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终生以活鱼虾为饵,宁肯饿死,也不吃其他食物。鳜鱼的生长速度较快。当年仔鱼可长到100g;二龄鱼可达300g,三龄可长到1kg左右。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最大者可长至5kg。鳜鱼是享誉海内外的淡水珍品,价格稳定,是名优水产的代表,亩产效益高,在东北已有一定的友展。
6 泥鳅
泥鳅为温水性鱼类,分布广,适应性强。适宜水温10~30℃,喜栖息于底层腐殖质淤泥的表层。水温在5℃以下或在34℃以上时,潜居于泥底深10~30cm处。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吃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昆虫,水生植物碎屑,藻类等,有时也吃水底腐殖质。
泥鳅肉质肥美、营养丰富,是消费者喜爱的水产食品,也是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且因易饲养、效益高,养殖泥鳅一直是南北水产养殖的一个好项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