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能灌溉作物吗?
滨海盐渍土时时受到盐分浸蚀,治理起来非常困难。现在各沿海国家均采取了选育耐盐品种,发展盐生植物的治理战略,发展海水灌溉农业成为多国科学家关注的焦点。
中国科学家将福建海边的水稻种子用钴源处理,选育出了成熟早又耐盐的新品种。蔬菜育种专家运用基因移植和细胞融合技术,将海边生长的野生西红柿和栽培品种杂交,获得了能用70%海水灌溉的耐盐西红柿品种。中国“863计划”设立了海岸带盐生经济植物的开发项目。在三个海水灌溉植物培育基地中,科学家们通过基因改造,已经选育出了可以用海水直接灌溉、味美质优的耐海水芹菜、耐海水牛皮菜、耐海水红添菜等一系列新品种。近年来走俏市场的馈赠佳果——火龙果,就是一种盐生植物。相信,随着耐盐植物的深度开发,昔日不毛之地的滨海盐土,将会变成五光十色的良田和经济作物区。
美国科学家选取了世界各地6000份大麦资源进行耐盐品种筛选,在经过杂交定向培育后,获得了可用全海水灌溉的大麦品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霍奇斯,从世界各地搜集了1300种野生盐生植物,选育出一种价值很高的北美海蓬子,现已成立了国际海蓬子开发公司。他们已在大田种植海蓬子,并走上了商业化产品多途径开发的道路。北美海蓬子种籽含油量可达26%~33%,高于大豆和棉花籽,可供人安全食用。嫩尖可作蔬菜,秸秆可作家畜饲料,还能提炼出供人使用的药品和化妆品。
20世纪中,科学家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对盐渍土的治理,为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使盐渍土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使用。但人为的经济活动,也影响到地下水文地质活动。在局部地区中,一些水利工程修建不当,造成地下水位猛烈上升,使地下水和土壤水随土壤毛管水运动向土壤表层累积,导致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1976年的统计,全世界灌区有50%的土地遭受盐化,每年都有数百万公顷的土地荒弃。由于水盐运动是一个亘古不息的运动,局部气象条件的变化,比如雨多雨少,均会影响到土壤中盐分的升降。所以新世纪盐碱地的治理,仍是世界各国重要的课题。相信21世纪高科技的发展,将会在人类治理盐渍土的历史上,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海水那么多,用来灌溉沙漠岂不是很好?看看国外进行的“后果”如何呢?
1.A(仅有时间的推移并没有用,成功的关键是技术同时进步。)
2.C(A项虽然在原文中有“它们的根部有个‘过滤’装置,能把海水的盐分过滤掉,使作物体内获得淡水营养”的依据,但与题目要求选择的“实验”无关;原文没有说海蓬子、碱蓬就是“能产生同小麦相当的蛋白质”的两种盐生植物,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是碱蓬的种子,不是海蓬子等,更不是“多种”,所以B项也不能选;原文3、4两段提到利用含盐分的水灌溉杂交技术培育出的黄瓜、西红柿、小麦等,获得了理想的收成,所以C项正确;原文说“将经过磁化的海水直接用于农作物灌溉”,而不是“消除大量盐分”,所以D项不正确。)
3.B(沙特阿拉伯靠海,可以直接利用海水进行灌溉,但不是所有的沙漠都有这样的地理条件,所以不能说“可以征服沙漠了”。)
提到中东地区,必定会想到中东石油,虽然他们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沙漠面积很大,因此水源对他们来讲十分的宝贵。中东地区临海,有人就想,海水取之不尽为什么不将海洋中的水用来灌溉沙漠呢?实际上中东国家在早前已经进行了一场海水灌溉沙漠的巨大工程。中东朋友一位只要沙漠里的海水被蒸发后就能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势必会引起降雨,到时候就会有大量可用雨水了。
但结果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由于中东是处于副热带高压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的地区,所以降雨比较少,加上地理位置特殊,才会常年干旱少雨。海水灌溉沙进沙漠后,不但没有形成降雨,反而是高温将沙漠里的海水都晒干,只留下了盐分,这些盐分渗进沙漠里,渐渐的沙漠变成了盐碱地,这些地方寸草不生,连胡杨、梭梭树之类的沙漠植物也不能存活,造成大量土地面积的浪费。
这些盐碱颗粒还会随着风吹到周边地区,给当地的居民造成很大的危害,会污染空气和地下水,原本可以引用的水都不能在饮用了,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恶劣的。但有一个地方成功将海水引入了沙漠,这个地方就是沙特阿拉伯,他们没有直接灌溉海水,而是运用了将海水淡化成淡水的技术,成功将沙漠变成绿洲。
其实,这种想法也并不是不可以,因为中东地区沙漠跟海的距离是很近的,想要把海水引入到沙漠里,也是比较轻松的一件事情,但是中东地区的气温非常高,海水输送到沙漠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就会被迅速蒸发,而这个都是我们不能断定的。
由于这项技术研发成本非常高,所以还未能全球普及,现阶段更多采取的还是播种沙生植物和设置沙障等方法。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8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