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庭院生态工程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绿色庭院。绿色庭院设计首先要遵循本土景观特色,避免大面积地搞绿化、美化而失去了乡村的景观味道。通过果树、菜园以及一些花卉合理组合,不仅给游客一个多彩的、更具乡野风味的庭院,而且为其创建生态体验的场所,游客不需出户就能体验到农事劳作的喜悦,学到关于果树、蔬菜种植等知识。其次要巧用“借景”,将庭院外的乡野景观作为绿色庭院景观的一部分,从而增加人的开阔感,通过巧妙的头饰和恰当的开口将周边(可一直延伸至远山或地平线)诱人的自然美景引入庭院,最后以顺应自然的绿化方法进行庭院绿化,栽种乡土的乔木、灌木与草种,避免栽种大面积的外来物种造成乡村本土景观风味的改变甚至生物入侵等生态安全问题。

庭院生态工程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水资源系统设计。水资源系统设计主要从节约用水、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角度出发,即将人粪尿、生活杂用水、雨水、庭院的果蔬灌溉用水与景观用水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创造循环的水利用系统。该系统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将雨水收集系统、生活杂用水、庭院果蔬用水及景观用水结合起来:雨水和生活杂用水收集起来后进入一个有水生净化植物(如睡莲、水葱等)和卵石组合而成的土壤—植物处理系统,然后进入庭院可作为庭院景观用水及庭院灌溉;二是将人粪尿等生活污水与庭院果蔬系统结合起来:人粪尿和厨房用水经过化粪池后进入果蔬园作为农用水,实现污水的利用与处理,其流程见图6-4。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动力的需求,利用现有的地势条件形成重力使水系循环与流动,而经循环利用与净化的水最终流入乡间小溪,实现与外界水系相连,防止雨量过大或者水量过大而造成庭院的溢水。为保证出水水质的安全性,在庭院出水口周边可以配置一定净污水植物及一定宽度的水杉、栎树等,以降低生化需氧量。

(3)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主要从减量化、资源化角度出发,设置安全、简单与美观的垃圾储存设施。首先要减少对一次性物质的使用与废弃物的产生量,其次实行有机物垃圾和非有机物垃圾的分类收集。对于有机物可采用自然堆肥桶等现代化生态技术,利用高效微生物对有机垃圾进行自然发酵成为有机肥料后用于农田、菜园及自留地等;对于非有机物垃圾,将可资源化回收的垃圾(如金属、塑料、玻璃等)与其他非有机物垃圾分类,可资源化的垃圾卖给物资回收部门进行再加工;不能资源化的其他非有机物垃圾则运至该区域的垃圾处理场所进行卫生填埋或者焚烧处理,见图6-5。

(4)能源系统。对能源的高效利用是生态农家服务设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应从清洁能源使用与节能角度考虑。清洁能源即是对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的合理利用,风能由于受当地季风、风速等因素影响一般可开发区域较少;生物质能如利用家畜粪便与人粪尿等发酵产生沼气,但对一般农家从经济效益来讲并不一定有足够的原料用于沼气开发。因此太阳能利用成为生态农家主要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光热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等的设置将使其对外来能源的依靠降低,同时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节能主要是从建筑物的朝向与设计、庭院绿化配置等方面考虑能充分利用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光照充足、自然通风等,即风水中所说房屋设计要能“藏风聚气、得水锁金”:①在庭院绿化配置上,夏季庭院丰茂的树木与植被能够营造良好的小气候,抵挡烈日;而冬季能获得充足的阳光抵挡寒流。②在建筑布局上,夏季能够促进主导风向顺畅进入,加强迎风面上的风压,从而强化室内自然通风,减少制冷的动力;冬季则能阻隔主导风向的进入,减弱迎风面上的风压,从而减少制热的动力。

(5)建筑设计。对建筑设计无论是对原有农舍的改建还是新建都应尊重自然,注重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建筑色调要与周围的乡村生态环境背景相协调;建筑体量与其性质、功能、自然气氛等相协调,忌大、忌高;风格要与当地乡土风格相一致,质朴简约但能体现对环境的适应。在建筑及其室内装饰等材料上尽可能选用当地材料或者选用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如可再生材料、无毒材料等)。新建的农舍要充分结合现有的土地现状,尊重原有土地的面貌:如对于丘陵地带的农家生态旅游区建筑应根据原有自然的山势形态进行建造,既能减少土方的挖掘量,又能展现出伸展、飘逸的体形。

此外,要能充分整合庭院与周边自然景观特征,利用窗户、阳台等强化最佳景观部位,使居住在屋内的游客能够体验到与自然的亲切感,将自然要素与自然环境带进居住环境,在突出优美景观时,要注重通过墙体、树木以及装饰等将欠佳的景观视觉效果加以屏蔽。

家庭室内及庭院绿化养护方案怎么做?养护成本怎么得到?

渠道输水是目前中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中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

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①三合土护面防渗;②砌石(卵石、块石、片石)防渗;③混凝土防渗;④塑料薄膜防渗(内衬薄膜后再用土料、混凝土或石料护面)等。 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发达国家的灌溉输水已大量采用管道。目前中国北方井灌区的管道输水推广应用也较快。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硬(软)管及金属管等。管道输水与渠道输水相比,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优点,其效益为: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节电20%—30%;省地2%—3%;增产幅度10%。目前,如采用低压塑料管道输水,不计水源工程建设投资(以下同),亩投资为100元—150元。

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管道输水。但是,管道输水仅仅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而要真正做到高效用水,还应配套喷、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目前尚无力配套喷、滴灌设备的地方,对管道布设及管材承压能力等应考虑今后发展喷、滴灌的要求,以避免造成浪费。 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

喷灌的主要优点如下:⑴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9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立方米水可以当2立方米水用。⑵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0%—40%。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⑶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⑷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⑸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⑹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常用的喷灌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

移动管道式喷灌通常将输水干管固定埋设在地下,田间支管和喷头可拆装搬移、周转使用,因而降低了投资。北京市顺义县全县数万亩粮田均采用这种灌溉形式。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移动式管道喷灌除了具有一般喷灌省水、增产、省工、减轻农民负担和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等优点以外,还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投资低、对田块大小和形状适应性强、一户或联户均可使用等优点,是目前较适合中国国情、可以大力推广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可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等,亩投资为200元一250元。

固定管道式喷灌是将管道、喷头安装在田间固定不动, 其灌溉效率高,管理简便,适用于蔬菜、果树以及经济作物灌溉。但是投资较高(亩投资一般在1000元左右),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中心支轴式与平移式大型喷灌机, 只能在预定范围内行走,行走区域内不能有高大障碍物,土地要求较平整。其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大型农场或规模经营程度较高的农田。使用国产设备,每亩投资为300元-400元。

绞盘式喷灌机, 靠管内动水压力驱动行走作业, 与中心支轴式及平移式的大型喷灌机相比,具有机动灵活、适应大小田块、亩设备投资低等优点。目前进口设备每亩投资为50元左右, 设备国产化后可进一步降低投资, 这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有发展前景的喷灌形式, 可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等。绞盘式喷灌机有喷枪式和折架式两种, 后者具有雾化好、耗能低的优点。轻小型机组式喷灌,可以手抬或装在手推车或拖拉机上,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价格较低等优点,通常用于较小地块的抗旱喷灌。每亩投资为100元-200元。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6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目前,国产设备已基本过关,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滴灌。

按管道的固定程度, 滴灌可分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固定式滴灌,其各级管道和滴头的位置在灌溉季节是固定的。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省工、省时, 灌水效果好。国产设备亩投资约为700元(果树)-1400元(大棚蔬菜)。半固定式滴灌, 其干、支管固定, 毛管由人工移动。亩投资为500元-700元。移动式滴灌,其干、支、毛管均由人工移动,设备简单,较半固定式滴灌节省投资,但用工较多。亩投资为2元一500元。

结合中国劳动力多、资金缺乏的具体情况而研究开发的半固定式、移动式滴灌系统,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为滴灌在大田作物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储水滴灌, 是通过雨水集流或引用其它地表径流到水窖(或其它微型蓄水工程)内, 或利用储水罐蓄水作为小型移动水源,再配上滴灌以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它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家家户户都能采用的特点。对于旱贫困山区实现每人有半亩到一亩旱涝保收农田,解决温饱问题和发展庭院经济有重要作用,应在干旱和缺水山区大力推广。

地下滴灌,是把滴灌管埋入地下作物根系活动层内,灌溉水通过微孔渗入土壤供作物吸收。有的地方在塑料管上隔一定距离钻一个小孔,埋入地下植物根部附近进行灌溉,群众俗称“渗灌”。地下滴灌具有蒸发损失少、省水、省电、省肥、省工和增产效益显著等优点,果树、棉花、粮食作物等均可采用。其缺点是2,当管道间距较大时灌水不够均匀,在土壤渗透性很大或地面坡度较陡的地方不宜使用。亩投资为400元-1000元。其效益为:节水50%-60%;省电40%-50%;增产30%左右。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薄、浅、湿、晒”的控制灌溉,既节约用水,又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改变了以往水稻大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它不需增加工程投资,只要按照节水灌溉制度灌水即可。“薄、浅、湿、晒”(薄水插秧、浅水育秧、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旱育稀植”(旱育旱栽,稀植,适当补水)等技术均属这一范畴,近年已在广西、吉林等10多个省、自治区大面积推广。一般每亩可节水100m3,增产稻谷25kg,效益显著。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应在水稻区大力推广。

江苏、上海、浙江等经济条件好的地区采用铺设暗管系统进行控制灌溉和田间排水,有利于节水、节肥和作物生长,为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墒情和灌区输配水系统的水情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处理,可以科学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合理调度,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以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目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节水管理,改变目前农业用水水价过低、不利于节水的状况,实行按成本收费、超计划用水加价等政策。要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

在现代家庭住房中,不少底层房屋都有一个大到30~50平方米,小到20~30平方米的庭院,人们都喜欢种树栽草、堆山叠石、造水景、水车、小型喷水池,使它们有山野之趣,再摆些小桌凳或树阳伞,创造一个休闲、舒适的宁静环境。

庭院中的配置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设计,若把植物杂乱无章的种植在庭院内,就达不到美化和景观艺术的效果。所以先要考虑庭院面积的大小,大有大的规划,小有小的灵巧布局,那么就可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环境。

若庭院较小,尤其在正面的,那就不适宜种植过多的花木,尤其高大粗壮,会遮住视线,给自己活动带来不便。一般来说,庭院四周建筑多,日照不很好,光线较弱而阳光直射时间短,那么可栽种些耐阴的小灌木,如杜鹃、山茶、枫树、佛手、葡萄等。也可盆栽龟背竹、万年青、吊兰、棕竹、君子兰、马蹄莲、橘子等置放在庭院中或四周,也可放在窗前或落地门上,若再悬挂些观叶的蕨类如铁线蕨、鸟巢蕨、肾蕨及其它观叶植物,如长春藤、泡叶冷水花,那么上下呼应,会勾勒出风韵美、形态美的效果。若庭院的门左右两边落地种植几株棕榈,离开门窗远一些不挡视线为好,再植一些草坡,叠几块山石,旁边缀些花草如铃兰、玉簪、蝴蝶花、虎耳草与色彩漂亮的彩叶草、紫叶酢浆草、红花银莲花相称,颇有野趣。

如果庭院较大,在30~50平方米,阳光较好,空气流畅,湿度不大,可以栽种一些喜光性的阳性花卉,如丁香、木兰、石榴、牡丹、月季、梅花,使其有漂亮的花景。也可以在离门窗近的地方,砌一个花槽,长约达2~3米,宽0。5~1米,种上盆栽球根,宿根性的草本植物,如郁金香、石蒜等。再可种一些矮牵牛、萱草、铃兰、三色堇等形成花境,邻旁地区再高低错落种些观叶植物如桃叶珊瑚、八角金盘、枫树等,使其在冬秋有色彩,显得光彩夺目。在庭院中间或一旁可再造花架,种上攀援月季、紫藤、木香、凌霄、茑萝、牵牛花,那更是草本、木本植物竞相辉映,在种植时应以绿色造景为主,偶尔点缀一些石笋、太河石,挖一些小井,则十分古朴幽静。现在还盛行挖一小池,置以卵石,养几尾金鱼,循环小泵水声潺潺,美不胜收。

庭院一角也可种植几株芭蕉,芭蕉以叶大幽雅而著名,尤其在夏天可孕风贮凉,尤在中秋之时节,雨打芭蕉,其声清妍,如听古之弹奏之曲,幽静万分,别有风味。

在庭院布置的时候,需总体掌握土壤排水的畅通,避免积水。如果庭院过于潮湿,光照不足,排水不良时,可改为盆栽。也可搭梯状的花絮,以增加光照,同时透风通气,使植物生长良好。

有些庭院需做绿篱,植株一般选择达2米的要与庭院的花木相配合,作为背景。如珊瑚树、阔叶十大功

劳、大叶黄杨、凤尾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8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