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圃地土壤管理、改良及实生苗木培养的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 文献标识码:A一、苗圃地壤管理及改良措施(一)土壤管理技术措施1.整地:整地的主要目的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等。育苗前整地包括翻地、耙地,要做到深耕细整,耙平,要求土碎、无草根,无石块。秋季翻耕土地,翻耕深度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厚度而定,一般为20—25厘米,土壤较厚的圃地,应该先深翻后浅翻,土壤较薄的圃地,要采取翻动表层,松动底层、逐步加深的办法进行。用于插条、换床、育大苗的土地翻耕要适当加深,保证苗木根系发育需要。低湿地、土壤粘重地、有积雪的圃地,秋翻后翌年早春耙地。气候干旱地区,秋翻后翌春做床前耙地。翻耕主要技术措施为:不出生格子、随翻随耙、镇压平整、以使蓄水保墒。
2.消毒:消毒主要目的是消灭病虫。用硫酸亚铁、福尔马林等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除达到灭土壤病菌效果外,还有改良碱性土壤、促进肥效作用。
3.轮作:轮作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和调节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苗圃区间轮作顺序为播种—移植—插条—休闲。树种轮作顺序为:樟子松一落叶松一红松一樟子松。豆科作物轮作顺序为豆科作物一阔叶村一豆科作物。应该注意杨树不能重茬,不能与落叶松轮作。松类可连作4年、休闲一年连续轮作。休闲地一般采用全休闲或半休闲方式。半休闲土地只允许种植一些能够提高肥力、不影响苗木生长的农作物,不准种植蔬菜。
4.施肥:施肥要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基本原则。施肥量与施肥种类要根据适地、适树、适性、适量的原则进行测土施肥。施肥量一般每公顷8—10公斤。施基肥时,采取分期分层进行:在秋季翻地时,施入总肥量25%做床肥,翌春耙地前施入50%做中层肥,其余25%在作床(垄)时施入上层肥。使用的肥料必须是经过消毒及充分腐熟的。施追肥时,要根据不同的树种特性决定追肥次数,针叶树种每年追3—4次,阔叶树种每年追2—3次,移植苗追1—2次。苗木生长前期追氮肥、后期追磷钾肥。追肥方式可采用上方喷晒和开沟投放。上方喷洒追肥,要严格控制浓度。尿素肥液浓度为0.2%—0.5%,过磷酸钙肥液浓度为0.5%—1%。追肥后要及时用清水洗净残留药液,以免烧苗。开沟追肥后,要及时覆土浇水。草炭土和人粪尿不能混用。
(二)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1.沙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透气性强、要混拌草炭和有机肥。
2.偏粘的土壤,透气透水性差,要进行混沙和炉渣改良。
3.偏酸的土壤要混拌石灰、偏碱的土壤要拌沙压碱、增施磷肥、拌腐熟的草炭土。
4.采取有效的轮作、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
二、实生苗培育各环节的技术措施
实生苗是用种子直接培育的苗木,其从种子萌发、出土、生长发育到苗木出圃,各阶段环境要求严格,必须把握好作业方式、圃地选择、消毒、种子处理、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法及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
(一)作业方式、播种地选择、土壤消毒
1.作业方式:可分床作和垄作两种。选用何种方式,要根据气候、土壤、地下水位、树种不同而定。针叶树和微粒种子的阔叶树适合床作,阔叶树可采用垄作。作床规格为床基宽1.1米,床面宽1米,高15—20厘米(低洼地或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床可适当提高,干旱或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床面可适当低些),长按实际壮况而定,一般以10—20米为宜,步道宽40厘米。垄作规格:垄基宽60—70厘米,垄而宽25—30厘米,垄高15—20厘米。无论床作或垄作必须做到土壤疏松细碎、平整。
2.播种苗选地: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灌溉方便、排水良好,无病虫害的区域做圃地。
3.土壤消毒:为消灭杂菌病虫,播种前一周用2%—3%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3.5—4千克,均匀的浇在土壤上,七天后方可播种。也可用五氯硝基苯原粉,每平方米用6克混拌适量细土制成毒土撒于土壤中。
(二)种子催芽、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法
1.种子催芽:种子催芽目的是打破种子休眠。种子催芽方法较多,常见的有雪藏法、水浸法、混沙埋藏法、隔年埋藏法及变温处理法等,无论哪种方法要掌握好种子温度、湿度待种子有30%裂口时播种。
2.播种期:视地区而定。鸡西地区,一般以土壤解冻深度达5厘米、地温稳定在8—10度时为宜(大致5月7、8日左右)。
3.播种量:根据最适宜计划产量和种子的品质指标。用X(∥m2或∥m)=(P×n×10)/(E×K)×C计算Ⅸ—播种量、P-种子千粒重(克)、10 -常数、K-种子发芽率、E-种子净度(%)(纯度)、n-计划产苗量(株数)(密度)、C-损耗系数。
4.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及点播,微小粒种子采用撒播和条播,中粒种子采用条播,大粒种子采用点播。针叶树播幅宽5—6厘米、条播间距4—5厘米。播种后要用三合土(草炭粉、马粪及原床土)进行覆土。覆土厚度根据种粒大小、圃地土质、播种季节和覆土材料而定,一般为种子横径1—3倍为宜.微粒种子以微见种子为宜。覆土镇压后要立即浇水。
(三)苗期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苗木从播种开始到苗木生长结束的年生长过程中,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按其自身规律性可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等四个重要时期。必须根据苗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1.出苗期:从小种子萌发到幼苗出土时期为出苗期。此时期正是苗木出土的关键时期,要为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此时浇水要掌握量少、次多,使床面经常保持湿润。
2.生长初期:亦叫幼苗期,以幼苗出土到旺盛生长以前的这段时期。这段时期幼苗开始长出初生叶,能够独立进行光合作用,根系生长较快,产生侧根,形成根系。同时,幼苗仍很嫩,对外界不良条件(炎热、干旱、低温等)抵抗力弱。此时的技术措施为合理灌溉、及时除草松土、间苗、浇降温水、病虫害防治,提高保苗率和苗木根系生长。
3.速生期:从苗木高生长量大幅度增加开始到高生长量下降时为止。这段时间苗木生长速度较快,此时高生长及径生长都非常活跃。这个时期影响苗木的主要因子是土壤的水分、养分和气温。有些树种因缺乏水分会出现一次或两次的生长暂缓现象,有些会停止生长,有些树种易受病虫危害。苗木速生期决定苗高地径及根系等质量指标,而满足这些指标,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人为的创造良好的空间,这一时期的主要措施,主要是做好苗木的灌溉,追肥、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工作,但在这一时期的后阶段,要适时地停止追氮肥及灌水。
4.生长后期:从苘木高生长量大幅度下降时起,到苗木根系停止生长为止。这个时期苗木的生理特点是苗木高生长速度急剧下降、代谢作用减弱、然后高牛长停止、陆续出现冬芽,含水量下降,营养物质转化储藏状态,苗木逐渐形成木质化,同时,虽然高生长停止,但径和根系仍在生长。当径生长停止后,根系还要延续一段时间才能停止生长。根据这些生理特点,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是防止徒长,促进木质化,要停止灌溉、对苗木进行切根控制水分,同时要做好防霜冻工作。
(四)移植苗培育的技术措施
有些树种当年出不了圃,需要培育二年(如落叶松、樟子松)或三年以上(如红松、云杉)才能出圃,故需在苗圃地继续培育。苗木二年生以上培育方式有留床及移植两种,大部以培育移植苗为主。移植苗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为:
1.移植将一年生的苗木,在已做好的床上进行移植,移植时先开沟,将苗木均匀地栽植在苗床上,一般针叶树种每平方米移植160株左右(每行16株左右)。移植时要做到不窝根、不露根、不倾斜、踩实。
2.浇水:移植后马上浇好水,保证苗木吸水扎根萌发。
3.除草:换床后在顶芽及叶芽萌发前,可用果尔等药剂除草。
4.灌溉:苗木生长期间要掌握好灌溉,灌溉量根据不同树种不同特性而定,一般讲苗木速生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要满足其生长需要。
5.施肥:苗木生长期间要进行追肥,苗木生长前期追施氮肥,后期追施磷钾肥。
6.病虫防治:在苗木生长期内进行病虫防治。
7.苗木出圃:秋起苗时,概据不同树种的不同成苗规格要求,进行分类捆扎,然后做好越冬保管,待翌年春上山造林。
春季绿化苗木如何施肥以及注意事项
滴肥前首先检查过滤器并清洗。
按施肥器标示箭头方向,把施肥器安装在过滤器前,一块苗圃地一次要安装2个施肥器同时施肥。
根据滴灌施肥面积确定一次施肥总量。新定植的小苗和新嫁接小苗,每亩滴肥量前期控制在2公斤左右,以后加大到3公斤至5公斤;定植树每次滴肥量要控制在5公斤左右,要薄肥勤施,15天至20天施一次为宜。
施肥器安装后先关闭,开始滴水,同时溶解肥料。
滴肥肥料配比,尿素:磷酸二氢钾=10:1。
滴水时检查滴管带,施肥均匀度取决于灌溉均匀度,如果滴灌系统均匀度高,施肥均匀度也高,要保证滴灌带滴水均匀,不能跑水、漏水。
滴水1个小时后打开施肥器开始滴肥,施肥器以开1/3为宜。
肥料滴完后,要再滴水1至2个小时为宜。
1、什么地施什么肥
不同的土壤所含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要根据款识而施用不同类型的肥料。如在石灰性土壤或强酸性苗圃土壤上,易发生缺磷情况,要注意增施磷肥;一般土壤以氮肥为主,如果氮素充分的土壤,就应加大使用磷钾肥的比例。
不同土壤质地不同,其营养条件和保肥能力也有差别,因而施肥方法也不同。土壤保肥能力好,追肥每次用量可多些,次数可少一些;土壤保肥力差的沙土类土壤苗圃,追肥次数宜多而每次用量宜少。
2、肥料的种类
绿化苗木追肥使用的肥料一般采用速效肥,如草木灰、硫酸铵、尿素、氯化铵、氯化钾等,这些化肥必须完全粉碎,不宜成块施用。也可追施有机肥料,如人畜粪 水、堆肥等,但有机肥一定要充分发酵、腐熟,切忌用生粪(容易携带、虫、病毒),且浓度宜稀。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强,可浅施渗透到根系分布层内,容易被 绿化苗木吸收;钾肥移动性差,磷肥移动性更差,宜深施至根系分布密集处。
3、什么苗用什么肥
绿化苗木生长一般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硬化期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施肥也有所不同。
出苗期:出苗期绿化苗木不能自行制造养分,其营养主要靠种子内贮存的养分;
幼苗期:幼苗期是指幼苗地上部分出现真叶、地下部生出侧根,到幼苗生长量大幅上升为止,这时对氮和磷比较敏感;
速生期:速生期是苗木地上部和地下部同时生长,对养料需求量大,应增加氮肥用量及次数,并按比例施用磷钾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9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