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母猪如何养殖

养猪是一种重要的农业项目,在养殖过程当中,母猪的养殖也是基础,它起着繁殖后代的作用,在养猪过程当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母猪的饲养不同于普通的产肉猪,一定要掌握好母猪养殖技术。

母猪如何养殖

一、母猪养殖场建设

1、性质和规模

100头基本母猪规模,年出栏2000头肥猪的小型自繁自养商品猪场,品种为TOPIGS父母代种猪或大长二元母猪和杜洛克公猪。

2、生产周期

配种到上市=41周(怀孕16周+哺乳4周+保育5周+育肥16周)。

3、养猪场构成

①怀孕定位栏:100头母猪,每2周产仔9窝,从配种到分娩前一周的怀孕母猪66头,需66个定位栏。

②空怀母猪栏:分娩率80%,断奶到配种1.5周/80%×4.4头/周+1(后备)=9头,每3头一个栏需3个栏。

③种公猪栏:单栏饲养需4个栏和一个配种间。

④分娩栏:4.4×6周=27个.

⑤保育床:6周×4.4=27个。

⑥育肥栏:16周/2×9-10=720-800头,即72-80个栏。

产房3个单元,每个单元9个产床;保育舍3个单元,每个单元9个保育床;公猪单栏饲养,4头4个栏圈,1个。

4、配种栏

空怀母猪3-4头一个栏,设3个栏;育肥猪舍每栏8-10头,每个单元10个栏,共8个单元。

5、猪舍设计

①产房1栋,3个单元,每个单元1.8×5+3=12米,栋长36米,舍宽7.8米。

②保育舍一栋,3个单元,每个单元1.5×5+3=10.5米,栋长31.5米,舍宽6.6米。

③种公猪、待配母猪舍一栋,8个栏,栋长3×8=24米,单列舍宽5.5米。

④怀孕单体栏66个一栋,栋长0.65米×33+2.5=24米,双列舍宽7.8米。

⑤育肥猪舍4栋,每栋2个单元,每个单元长3×5+1=16米,栋长16×2=32米,栋宽11米。

二、母猪养殖技术

(一)强化免疫 在养猪生产中,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都可不同程度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乃至繁殖失败。如何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将损失降至**水平,要因地制宜地制订好免疫程序,在配种前必须切实搞好免疫,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

(二)饲养优良品种 实践证明,地方良种和杂交(土杂、良杂)猪具有产仔数的遗传特性。选留优良地方品种和杂交猪作种猪,能增加胎产活仔猪数。

(三)科学饲养管理

1、创造一个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一是勤消毒,减少环境病原微生物。二是温度适宜,冬暖夏凉,避免高温应激。三是通风。四是栏舍内干燥、干净、卫生。五是供给清洁卫生新鲜饮水。六是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

2、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科学饲喂。按饲养标准配制饲料,满足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要。饲料新鲜,不得饲喂变质、霉败、冰冻和带毒性及刺激性的饲料。实行科学饲喂,看膘投料,保持一个健康的体质。

3、提高精子活力。公猪适度运动,适度的配种强度,保持健康的体质,旺盛的精力和性欲,才能保持优良的精液品质,精子活力好,受胎率高。

4、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工作,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产仔数的关键和**。母猪的发情鉴定采用外部观察、压背法和公猪试情法综合判定。当母猪阴道粘膜由深红变成浅(粉)红色、外阴肿胀开始消退出现细皱,流出白色稍带粘性液体,接受公猪爬跨或用手压背腰出现呆(静)立反应:母猪往往表现两耳竖立,两后肢叉开,呆立不动,频频排尿,尾向上或一侧移动,这时为适宜配种期。在生产中常采用的配种方法是:后备母猪上午出现呆立反应,下午和每二天上午种配(输液)种一次;经产母猪,上午出现呆立反应,第二天上、下午种配种一次,下午出现呆立反应,第二天下午和第三天上午各配一次。

5、减少胚胎死亡。在母猪妊娠过程中,即卵子与精子结合,胚胎着床,胎儿发育到分娩,胚胎有三个死亡高峰:一是合子附植初期,即受精的9~13天;二是胚胎器官形成期,即妊娠后大约三周;三是胎盘停止生长,而胎儿迅速生长期,即妊娠后期的60~70天。特别是胚胎器官形成期是胚胎死亡最多的时期,据报道占胚胎死亡的30~40%。为了减少胚胎残废一定要加强母猪护理,保持环境相对安静,适宜湿度,防止拥挤和跌倒,严禁鞭打,配种后的头一个月,一定要限量饲喂,能量不能过高。

6、做好母猪分娩的助产工作。在母猪产仔前一周,做好接产各项准备工作,干净消毒的产床,仔猪的保温箱、手术剪、药棉、毛巾、消毒药水、药品等。母猪产仔有人值班、助产,所产仔猪用毛巾擦干,断脐(消毒)、剪牙、断尾,若发现假死仔猪及时救护,难产时及时处理。产仔完毕注射催产素20~30毫升,一是促进胎衣等子宫内容物排出,二是加快子宫复原,三是促进排乳。还可注射抗生素,抗菌消炎,为仔猪全活全壮打下基础。

三、养殖母猪的成本和利润

猪是比较好养活的,因为猪不挑食,也不容易生病,只要在猪还是幼崽的时候多留意它的健康的话就很容易健康的长大。养殖母猪有很多的好处。**,母猪可以生小猪,市场上对于小猪的需求也是比较大的,因为小猪又可以长成大猪,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第二,母猪的寿命是比较长的,所以就可以不断的孕育更多的小猪。第三,母猪的剩余价值也是比较大的。

据了解,在饲养母猪的时候,主要的饲养成本包括饲料成本以及其他费用。母猪在不同的时期所使用的饲料量是不同的,在怀孕期间,饲料的用量大致为114天*2.5千克/天=285千克,而在哺乳时期,饲料的用量大致为28天*5千克/天=140千克,在空怀期饲料的用量大致为7天*3千克/天=21千克,一般来说生产一胎大致所用的饲料量为150千克。

而对母猪的用水、用药、配种等其他费用进行分析,母猪每生育一胎大致需要340元左右的费用。而根据目前的猪价来看,母猪养殖仍然存在着一些利润,养殖户在饲养母猪的时候,应注意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并且采用科学的方法降低饲料成本仍是存在养殖利润的。

养母猪是技术活,你有技术利润大风险小。有风险,疫病、生产管理技术水平、配种率、产仔率、死亡率都是风险。不过正常管理水平下,养殖母猪会比养殖商品猪效益平稳,收益会高一些。

母猪是一个猪场的根本,如果母猪养不好,那么这个猪场想盈利很困难。可能很多人会说可以外购仔猪来养,虽然可以外购仔猪,但是外购仔猪成本大,如果有一两头仔猪伤亡,那么就可能损失上千块钱,所以外购仔猪所需承担的风险是很大的。但凡有经验的养殖户,他们都会选择自繁自养,自己养母猪,生下的仔猪自己养,知根知底也放心。

 猪是大家及其熟悉的动物,为六畜之首,十二生肖属相中作为压阵排在最后,可见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历代流传下来的有关猪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如《泛胜之书》、《齐民要术》、《三农纪》、《本草纲目》等都有涉及猪与神话传说、语言文字、民俗风情以及饮食文化的关系。

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家猪出自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当时中原地区可能已出现规模养猪。

商、周时代养猪技术型性革新是猪的阉割手术,《易经》记载:“豶豕之牙吉”,即阉割了的猪性子就会变得驯顺,虽有犀利的牙也不足为害。《礼记》上说:“豕曰刚鬣,豚日腯肥”,即未阉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阉割后的猪长得膘满臀圆,叫“豚”。阉割术这是养猪史上的一件大事,表明古代人对于猪睾丸的功能和生理作用有了突破性认知。而后阉割技术广泛流传于古代民间,深受农民的欢迎。

原始养猪业不同于现代,以放牧为主。史料记载秦汉时期有“牧豕人”,即放猪者,古代粮食比较匮乏,但荒地多,适合放牧猪这种杂食动物。另古代养猪并非全部阉割,未阉割的猪味道较大,只有底层农民才会经常食用。到宋代苏东坡对猪肉做法进行了改良,加入作料经久炖而成东坡肉,成为一绝才被广泛接受。

古代养猪业伴随着农业生产而发达起来,不仅为了食肉,也为积肥。汉代人们对肥料与土壤的关系已有相当的认识。经对汉墓出土的陶猪圈的考证,证明某些地区已出现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养殖方式。为了积肥,设计了各种形式的猪圈:独立式猪圈、与厕所相连的连茅圈以及与作坊相连的猪圈等。汉代在猪种选育方面也有相当发展,方以智所著《物理小识》中提到“短项无柔毛者良,一厢有三牙者难留。”说明当时已掌握了猪机能与形态的关系,对猪种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魏、晋、南北朝以后,群众养猪的经验日益积累.并用文字记载下来。北魏的《齐民要术》中载有:“圈不厌小,圈小肥疾;处不厌秽,泥秽的避暑。春夏草生,随时放牧,八九十月放而不饲,所有糟糠,则畜待穹冬春初。”说明当时人们已注意到放牧与舍饲的结合、因季节而实行不同的饲养方式、利用放牧节约饲料等重要观念。

隋、唐以来,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养猪已成为农民增加收益的一种重要手段。《朝野佥载》中载:“唐洪州有人畜猪以致富,因号猪为乌金。”即古代养猪专业户。又据《新唐书·卢杞传》记载当时官办养猪场数目有数千头,可见唐代我国养猪业的规模。

到了宋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对人们对饲养以及猪肉的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苏东坡游历民间,因此尝过各地的猪肉,“熳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是东坡肉做法最真实的写照。《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北宋末年京都开封每天从南薰门赶进猪只的情况:“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头者。”说明当时城市发展对猪肉的需求程度和宋代养猪业发展的情况。

元代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强调“以农桑为急务”,因此养猪业也得到长足发展。王桢的《农书》在养猪技术方面创造发明一些可贵经验,书中提及:“江南水得多湖泊,取萍藻及近水诸物,可饲之。”把生长速度很快水草用来喂猪,扩大了饲料来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提到我国浙江省衢州的农牧情景:“在这个地区,看不到绵阳,但有许多公牛、母牛、水牛和山羊,至于猪的数目则特别的多。”这都反映元代重视农区猪的饲养,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