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从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唯物史观去看待化学农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答: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我们不能只看它的有利一面,也不能只看有弊的一面.而对于农药,我们就走了两个极端,不能正确的眼光去看待。我就对农药对人类的利与弊做一个浅显的薄论。 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一种“农药恐惧症”,人们注重的不再是温饱,而是吃好 还要吃安全。确实,近几年出现了很多触目惊心的事件,像三聚氰胺奶粉,甲醛白菜,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胶囊等等,让人们发现食品,药品的安全堪忧,所以吃东西总是多长了心眼,以至于心眼长得多了一点,有人甚至提出农药有害,为什么就不取消使用呢?下面给大家一些数据就明白了。 农药化肥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种产物,更是一种进步。农药以其见效快,防止广谱,性质稳定,便于贮存,价格低廉的优点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如何从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唯物史观去看待化学农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我是一位菜农,请问农药对人以及其他生物的危害有哪些?

一、农药在农业中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农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创了有机合成农药的新纪元。滴滴涕(D盯)在瑞士诞生、有机磷在德国推出、氨基甲酸醋类除草剂在英国发现,标志着农药大量生产使用的形势已经形成。此后,农药由于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具有高效、快速、经济、简便等特点而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每年人口以15万的速度增加;而耕地面积仅为0.95亿公顷,每年以40.0-46.7万公顷的速度减少。要养活众多的人口,并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其中农药的使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发生的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有1648种,其中害虫838种、病害724种、杂草64种、农田鼠害22种。20世纪8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农作物病虫草鼠害1.87亿公顷次;90年代扩大到2.50亿公顷次;近几年发生达2.7-3.3亿公顷次。每年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造成的损失占农作物产量的30%。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主要是靠农药解决的,每年农药用量数万t(折纯),农药施用与经济效益之比为l:4以上,可挽回粮食损失3亿t、棉花40万t、蔬菜4800万t、水果320万t,总价值在5亿元左右,可解决l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因此,我国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农药功不可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疑会产生许多新的技术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例如生物防治、抗虫基因导入、绿色农业及有机农业等不使用农药的方法,但没有一种可以完全取代农药。20世纪许多发达国家曾尝试不使用农药,全靠自然调控的措施来保护作物,结果损失惨重。据美国农业部资料,美国一旦停止使用农药将导致植物产品的产量降低30%,农产品的价格提高50%-75%;英国试验证明,一年期间不使用农药导致谷物产量下降45%、马铃薯产量下降42%、甜菜产量下降67%,而两年不用损失又增加一倍;德国亦得到类似结果,苹果园不用农药处理产量减少40%,商品质量的水果数量从80%减少到30%;在日本秧苗稻的产量减少40%,播种水稻的产量减少90%。

由此可见,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目前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最有效和不可替代的防治方法。正如197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小麦育种学家NormanE.玩d皿g所说:“没有农药,人类将面临饥饿的危险”,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丰衣足食。可以肯定,在较长时间内,农药仍将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重要手段。

二、农药的负面影响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它对人畜、环境、农产品等特别是在管理、使用不当的条件下有负面影响。农药的负面影响主要源于农药化合物本身、生产中的废弃物与产品中的杂质、使用不当三个方面;虽然与活性化合物本身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使用不当造成。农药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畜农药中毒我国每年农药中毒者达数万至10万人,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占70%以上。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每年发生急性农药中毒者达10万余人,致死率达20%(即每年约有2万人死亡);90年代以来每年约有5-7千人死亡。据2(XX)年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研讨会”纪要报道,每年因食用蔬菜中毒者高达数千人、死亡数百人。

2.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中国加人WID后,我国农产品因农药残留超标遭遇欧美、日本等国的“绿色壁垒”,严重地制约了农产品出口。据有关部门估算,自2仪犯年以来国外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达100多亿美元以上。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也必将失去市场。

3.抗药性增强,我国到1994年至少已有50种农业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其中鳞翅目lo种、同翅目10种、鞘翅目7种、蟀蜻3种。

4.环境污染严重,我国每年有100万t农药制剂、1亿t药液喷撒到农田中,有效利用率只有10%-30%,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平均水平,喷撒的大部分农药流失到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采取的克服措施

农药是在适应农业发展要求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对人畜、环境、农产品等的负面影响是在其广泛使用过程中逐步被认识和关注并不断地被克服和消除。为了克服和消除农药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农药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工作始终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关于安全使用农药的法规,如《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国务院1997年5月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农业部1999年发布了《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2002年发布了《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农业部公告第194号、274号停止受理了一批高毒、剧毒农药的登记申请,撤销了一批高毒农药在一些作物上的登记,第199号公布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不得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的高毒农药品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荐了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和植保机械;国家有关部委每年联合开展了农资打假活动;建立了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实施了高毒农药削减方案等。这些措施为推动我国克服和消除农药的负面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科学评价农药

人们对农药的功过争议一直不断。评价农药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脱离现实。只有客观、科学、公正、辩证的评价农药的功过,才能扬其利、避其害。农药如同人类科技进步的任何创造发明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为人类造福的一面,又有不符合人类利益的一面。农药最重要的负面影响是对人畜及其有益生物的毒性。但不能借口其负面影响而全盘否定农药,甚至出现“农药命当休矣”的过激论调。正如不能因为交通事故早已列人人类死因前茅而取缔交通工具;也不能因为有不少人触电身亡而否定电气化。医药自古就有“是药三分毒”之说,从来不回避其毒性副作用。但医药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不因药物有不良反应而不使用医药。

何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药必将会被不断改进与提高,向“高效(亩用药低)、安全(对人畜、环境安全)、经济(用药成本低)及使用方便(高效剂型)”的方向发展。因此,只要采取加强《农药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加大科研投人,进一步开发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科学合理安全农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等措施使人们扬长避短、恰当地使用农药,那么农药必将会在21世纪对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同时,生物防治、抗虫抗病育种、物理防治、农业技术防治及其他新方法、新途径的应用(昆虫性外激素、保幼激素、不育技术、拒食剂、抗菌素及微生物农药等)也必然会有更大发展。

农药对人以及其他生物主要有以下一些危害:

一、 农药对人体的危害

1、急性中毒。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每年有400多万人因农药中毒,其中30万人死亡。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我国农药中毒事故每年近百万人次,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1995年9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广西宾阳县一所学校的540名学生因食用喷洒了剧毒农药的卷心菜而被农药中毒。本世纪更为严重,此类事件每年都会发生。

2、慢性危害。杀虫剂在人体内不断累积。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引起明显的急性中毒症状,但会产生慢性危害,如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干扰人体激素平衡,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和免疫缺陷。杀虫剂的慢性危害降低了人类免疫力,影响人类健康,并增加了其他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3、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根据动物实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证实,广泛使用的杀虫剂具有明显的致癌性。据估计,美国与杀虫剂有关的癌症患者数量约占中国癌症患者总数的50%。

二、 农药对其他生物的危害

1、直接杀戮。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杀死大量非目标生物,导致害虫天敌和其他有益动物死亡。环境中的大量杀虫剂也会导致生物群体的急性中毒和快速死亡。

2、慢性危害。农药的生物累积是农药对生物体间接危害的最严重形式。植物中的农药可通过食物链逐步传播和积累,对人类和动物构成潜在威胁,并影响生态系统。农药的生物累积在水生生物中尤其明显。例如,绿藻可以将环境中1 ppm的滴滴涕浓缩到220倍,而水蚤可以将0.5 ppm的滴滴涕浓缩到100000倍。滴滴涕被用于控制美国明湖的蚊子。湖水含滴滴涕0.02ppm,湖中绿藻含滴滴涕5.3ppm,是水中滴滴涕的265倍。最后,肉食性鱼类中的含量高达1700ppm,富集到85000倍。

3、破坏生态平衡。农田环境中有多种害虫和天敌。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它们相互制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农药的广泛使用杀死了大量害虫天敌,严重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导致害虫抗性增强。在中国,抗杀虫剂害虫已蔓延到粮食、棉花、水果、茶叶和其他作物。它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以上就是农药对人以及其他生物主要的一些危害,希望对您有帮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