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一下,梅菜的高产种植具体步骤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梅菜一直是人们餐桌上受欢迎的美味佳肴,随着人们生活或水平的提高,对梅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那么梅菜如何实现高产种植呢?
一、幼苗移植,科学选地
双季种植时应选择早熟品种。9月中旬播种第一季,10月中下旬移栽,1月中旬收获;第二季,11月1日和12月中旬播种,12月中旬移栽,次年2月中旬收获。选择适应性广、耐热防潮、优质高产的品种,以及早、中熟品种。
苗床一般为沙壤土或壤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壤肥沃。种植前,苗圃应浇水、翻耕、干燥、整平、加压,并分别浇水。每亩播种量为300克,每公顷可使用。播种前用50%多菌灵消毒,播种后用细土覆盖0.5厘米厚。最好在苗床上搭一个小拱棚,盖上农膜和遮阳网。育苗过程中,要勤喷水,使幼苗湿润。当幼苗长出两片真叶时,打开农膜和遮阳网进行炼苗,施用2%高效复合肥溶液。移栽前5天施肥,每10公斤水加150克进口复合肥。苗龄一般为25-30天。当它们长出4到5片真叶时,就可以移植了。移栽前,蔬菜幼苗应喷洒足够的水,以方便土壤移植。苗期喷施1-2次,防病虫害。
二、科学整地
选择土地和选择苗圃是一样的。每亩施磷肥50公斤,优质基肥1500公斤。肥料均匀地撒在土壤里。然后用2m包裹框架,框架高度约30cm,框架宽度1.6m,框架宽度40cm。沟面泥要细滑,避免积水。挖掘种植孔后,可以喷洒出苗前除草剂。每畦5排种子,平均株距50 cm × 40 cm,每亩3300株。
三、水肥管理
定植后,及时喷足根水。天气干燥时,喷洒4-5天,然后根据天气情况浇一些水,保持湿润。播种后6天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喷施尿素10公斤;第二次追肥应在播种后12天进行。每亩施尿素15公斤,钾肥5公斤,洗喷;第三次追肥应在播种后20天内追肥,每亩交替施用进口复合肥30公斤;第四次追肥为每株施播后35天。进口复合肥25公斤。梅菜生长期,最好在根外施肥2-3次,用爱多寿液和5%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6000次。收获前20天停止灌溉和用药。
四、及时采收
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可在移栽后60-65天和85-90天采收。当叶色变淡**时,应及时采收。它应该在晴天收获,在空气中干燥,然后加工。
以上就是关于梅菜高产种植的方法介绍,供大家了解参考和学习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气候变化较大的北方地区,要想在四季都能食用到新鲜的蔬菜,必须靠大棚栽培。大棚蔬菜栽培是蔬菜中的主导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保证蔬菜的品质,必须掌握蔬菜栽培技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搭建大棚
在搭建大棚前应确定是用来长期栽培蔬菜还是短期栽培,长期栽培应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标准比较高、设施齐全,坚固的大棚。如果是用来短期栽培,可搭建简易的大棚,可降低投入成本。符合高标准要求的大棚,应具备高为2.2米以上、跨度为12米左右、使用金属或木质材料建设等基本条件。短期栽培蔬菜搭建中棚或小棚即可,标准为高度1.5米左右,跨度为3-5米。大棚内的土地面积主要依靠大棚的长度来确定,如果蔬菜栽培的量比较大,可以适当增加大棚的长度。
二、选择蔬菜种类
为了合理利用大棚,不至造成浪费,提高大棚投资回报率,应在经过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蔬菜的栽培及生长规律,在不同季节进行套作和间作,使大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春季以栽培黄瓜、番茄、茄子等时令蔬菜为主,夏季可栽培豆角、辣椒等,秋季可栽培大头菜、花椰菜等,冬季可栽培油麦菜、生菜、菠菜等,也可根据市场的需要对栽培品种进行调整。进行套作和间作,就是按照蔬菜不同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交替栽培,使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上市。
三、栽培与管理技术
3.1育秧栽培
采取育秧栽培的方法,可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及生长效率。育秧一般是在钵体中进行的,钵体多用塑料制成,具有吸热保温的功能。土壤是秧苗生长的重要依托,育秧前应先进行营养土的配制,可选择山地腐殖土,过筛后与腐熟的有机肥掺混均匀,有机肥也需过筛。土和肥的比例为3:1,混匀后装入每个钵体内中。有机肥以鸡粪或牛粪农家肥为宜。用这种方法配制成的营养土,肥力高、疏松性好,可保温保墒,有利于幼苗根系发育,培育出健壮蔬菜秧苗。营养土配制完成并装入钵体后,在每个钵体中播种2-3粒,用薄土覆盖,再适量浇水,使钵体内的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待秧苗长到5厘米高时,进行分苗定植,即将秧苗分植在大棚土壤里。定植时可先将适量的生根粉撒在栽植坑里,可起到壮根的作用。
3.2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
定植后要立即进行浇水,以确保为秧苗提供充足的水分,还可以用水控制土壤的温度,避免发生低温冷害。浇水要在晴天、棚内温度达到20℃以上进行,避免浇水导致土壤温度过低。
(2) 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应根据秧苗的生长和土壤表面的板结情况,适时进行。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温度,清除田间的杂草。培土一般一年中需进行2-3次,幼苗期培土易浅,防止伤到苗根,成秧期可稍深,彻底破坏土壤板结,有利于土壤保温保墒,使幼苗在适温和良墒的条件下生长。稍深培土还可以将杂草根部斩断,防止杂草再生。
(3) 适时炼苗
幼苗的生长期应进行适时炼苗,提高秧苗的抗性,使其对温度变化逐步适应。炼苗可选择在晴天进行,将大棚的通风口打开,进行适当通风。晴天时大棚内的温度会达到30℃以上,可利用通风的方法降低大棚内的温度,让秧苗适应稍低的温度环境,可以防止冻害或其它病虫害。
四、大棚的保温措施
大棚蔬菜栽培,控制温度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大棚白天的温度较高,但到了晚上温度会大幅度降低。为了防止秧苗出现冻害,应采取为大棚保温的措施。
4.1盖草帘
可采用晚上加盖草帘,白天揭去的方法,达到为大棚保温的目的。加盖草帘后,可减少大棚热量散失,使夜间大棚内的温度也能保持在18℃左右,比较适宜秧苗的生长。
4.2覆地膜
大棚育苗应以三膜育苗的方式为宜,三膜即覆盖三层地膜保温。第一层膜可在播种后覆盖钵体或苗床上,第二层膜覆盖在第一层膜上部50厘米处,双膜覆盖可以有效地隔绝冷空气。而第三层膜应在夜晚气温非常低时覆盖,在第二层膜上方30厘米处再覆盖一层膜。三重保险,可以确保幼苗远离冻害,健康生长。而在幼苗定植栽培后,要在地面上覆盖一层地膜,覆盖时应将地膜支起,与苗的尖部保持20厘米左右的距离,使秧苗生长空间内的氧气充足,并可以较好地储存热量。如果遇到极严寒天气,在夜晚于棚顶加盖草帘的同时,还应在草帘上再覆盖一层地膜,形成新的保温隔寒层,可防止大棚内温度过低。
4.3地膜选择
地膜应尽量选择深颜色的,有利于紫外线顺利透过地膜,辐射至大棚内,起到杀菌作用,还可以抑制秧苗徒长,提高秧苗对养分的吸收力。另外,深色膜还具有保温性好的特点,更有利于保温。浅颜色的地膜会阻止紫外线通过,不利于大棚内秧苗的生长。
五、防治病虫害
大棚蔬菜常见病虫害包括菌核病、灰霉病、霜霉病、蓟马、粉虱等。防治的主要措施是经常对大棚进行通风炼苗,增强秧苗的抗病性。将大棚内的温度和温度控制好,因为许多病虫害都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病虫害发生后要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将发现的病秧拔除,利用对症的农药兑水后喷洒。
六、结语
总之,栽培大棚蔬菜,是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良好渠道,也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途径之一。各地应该鼓励和支持大棚蔬菜栽培业的良性发展,为这项产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也应对大棚蔬菜栽培给予技术指导和服务,使大棚蔬菜栽培得到进一步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