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怎样正确使用农药

农药的使用必须遵循:(1)要根据不同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2)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情况,确定施药时间。(3)掌握有效用药量,做到适时施药。(4)根据农药特性,选用适当的施药方法。

怎样正确使用农药

常用的施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1、喷务法:是防治大田农作物病虫草害最常用的一种施药方法。利用喷雾药械将液状使用的农药制剂,加水稀释后,喷洒到作物表面,形成药膜,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喷雾需要喷雾器、水源和良好的水质。

2、喷粉法:是用喷粉器产生风力将农药粉剂喷撒到农作物表面。适于缺水地区,工效较高,但粉剂粘着力差,飘逸性强,防治效果一般不如喷雾法,易污染环境。

3、泼浇法:是把定量的乳油。可湿性粉剂或水剂等,加水稀释,搅拌均匀,向植物泼浇或用水唧筒进行喷雨。主要用于稻田害虫的防治,用水量比喷雾多出2-3倍不适用于多数病害的防治。

4、撒施法:适用于施用颗粒剂和毒土。制作毒土时,药剂为粉剂时,可直接与细土按一定份数混合均匀;液剂时,先将药剂加少量水稀释后,用喷雾器喷到细土上拌匀撒毒土防治植株上的害虫应在雾水末干时进行,防治地下害虫应在雾水干后进行。对剧毒农药,不能做成毒土撒施。

5、土壤处理法:结合耕翻,将农药利用喷雾、喷粉或撒施的方法施于地面,再翻入土层,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线虫、土传性病害和土壤中的虫、蛹,也用于内吸剂施药,由根部吸收,传导到作物的地上分,防治地面上的害虫和病菌。

6、拌种法:将一定量的农药按比例与种子混合拌匀后播种,可预治附带在种子上的病菌和地下害虫及苗期病害。

7、种苗浸渍法:利用一定浓度的药液浸渍种苗木的方法,一般应用的农药为水溶剂和乳油,用于防治附带在种子苗木上的病菌。浸渍种苗要严格掌握药液浓度、温度、浸渍时间,以免产生药害。

8、毒饵、毒谷法:将具有胃毒作用的农药与害虫害鼠喜食的饵料、谷物拌匀,施于地面,用于防治地面危害的害虫害鼠,配制毒谷应先将谷物炒香或煮半熟,晾成半干后再拌药。

9、熏蒸法:是利用具有挥发性的农药产生的毒气防治病虫害,主要用于土壤、温室、大棚、仓库等场所的病虫害防治。

10、熏烟法:主要应用烟剂农药,将农药点燃后产生浓烟弥散于空气中,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温室、大棚、仓库等密闭场所的病虫害。

11、涂沫法:将具有内吸性的农药配制成高浓度的药液,涂抹在植物的茎、叶、生长点等部位,主要用于防治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和钻蛀性害虫,也可施用具有一定渗透力的杀菌剂来防治果树病害。

要怎样科学的使用农药?

1、要使用安全的施药器械(具),在喷药前,应先检查使用的药械有无漏水,喷口是否畅通,接口是否坚固,以免作业中出现故障,接触药液引起中毒。 2、高配农药时,严禁用手拌药。 3、施药人员应是青壮年。老、弱、病残和经期、怀孕期、哺乳期的妇女不得施药。 4、施药时要穿戴防护衣具,如帽、口罩、眼镜、橡皮套、塑料雨衣等。防治粘上或吸入药液造成中毒;不要在高温、大风条件下施药,施药时应顺风退行;施药时,不能吸烟、喝水。身体不适时不要喷药。 5、施药人员连续喷药时间不能太长,每天喷药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并且,不要连续多日喷药。施药过程出现乏力、头昏、恶心、呕吐、皮肤红肿等中毒现象,应立即离开现场。脱去被污染衣服,用肥皂清洁身体,中毒症状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6、在喷药中,如果不慎粘上药液应迅速用肥皂洗净。若进入眼部应即用盐水洗净(食盐9,水1000)。施药后,及时用肥皂清洁手脸和被污染的部位。被污染的衣物和药械应彻底清洁干净后再存放。 7、喷药后的作物,应立警戒标识,尢其是瓜果菜应插警戒红牌,禁止人畜入内。 8、施药后的作物不能马上采收。应按国家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的各种农药安全间隔期,在距收获前一定的天数内停止用药,以免造成人畜中毒和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

1.对症施药:要根据病虫的为害特点,选用不同作用的药剂,做到对症施药,才能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为此,一是要了解和掌握常用农药的作用特点、剂型、防治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是要分清防治对象,确定发生的是什么病或哪些害虫。如发生的是刺吸害虫,要选用内吸剂和触杀剂;若为咀嚼口器害虫,要选用胃毒剂。防治白粉病,要选用硫制剂。如果是种苗传播的病害,应采取种苗处理,浸种或拌种;如为空气传播的病害,则应采取喷雾法防治;如为土传病害,需用土壤消毒剂。

三是要注意新老农药交替使用,尽量减缓防治对象抗药性的产生。

四是要尽可能选用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农药品种。

2.适时施药:防治病虫害需要适时。即选择病虫生长发育最薄弱的环节和最有利于大量杀伤的时机施药,才能提高防治效果。一般病害在整个侵染循环或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对农药的反应和敏感程度有显著的差别。

在发病初期或病菌孢子萌发侵入寄主阶段,是它的生活史中最薄弱的环节,此时对药剂较为敏感,抗药力最弱,因此是防治的有利时机。害虫的不同发育期,对药剂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害虫以3龄为分界,3龄以前抗药力弱,3龄以后抗药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卵孵化期和幼虫的蜕皮期抗药力最弱,是防治害虫的最佳时期。

但防治介壳虫和钻蛀性害虫则不同,介壳虫类害虫要在若虫孵化盛期进行防治,钻蛀性害虫要在钻蛀之前或刚刚蛀入时施药防治效果最好。

3.严格掌握施药量:任何一种农药的使用量和浓度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施用,不能任意增减。如随意提高用药浓度,增大药量,不仅易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而且还会出现大面积药害。

反之,任意降低使用浓度,就会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为此,一方面要准确掌握每种药剂对某种防治对象的使用浓度;另一方面还要掌握每种农药的药效期。根据农药的有效期长短和防治对象的生活习性选择药剂和确定施药次数。

4.轮换用药:在一个地区长期连续使用单一品种农药,容易使病虫等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特别是一些菊酯类杀虫剂和内吸杀菌剂,连续使用数年,防治效果就会大幅度降低。

因此,轮换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品种,是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5.合理混用农药:合理地混用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缓病虫等产生抗药性并可兼治不同种类的病虫。目前有两种混用方法,一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原药混配加工,制成复合剂,便可直接施用。二是防治人员现场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合在一起施用。

但现场混合不能随意组合,而应坚持先试验后混用的原则。混用的主要原则是:混合后必须增效,混用不能增加对人、畜的毒性,混配有效成分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变化。如遇碱分解的有机磷杀虫剂不能与碱性强的石硫合剂等混用;又如混合后会引起药害的农药不能混用,如波尔多液与石硫合剂混合后会产生多硫化铜,能引起植物药害;杀虫脒与代森锌混合后也会出现药害等。再如混合后若出现分层、沉淀现象的农药也不能混用。

如乳油剂型的农药不能与含钙、镁的农药混用,因为钙、镁能破坏乳化剂;可湿性粉剂与其他农药或肥料混用,若出现絮状沉淀的也不能混用等。混配时要随用随配,不宜久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4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