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渔业经济对环境的影响

海洋渔业是中国海洋经济中发展较早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最传统的基础产业,居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政策上的支持,科技上的进步,加之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海洋渔业得到迅猛发展,我国渔业产量已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首位。然而,在海洋渔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大量物种濒临灭绝,赤潮、水母灾害不断,破坏海洋渔业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类从事的渔业活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

渔业经济对环境的影响

1过度捕捞对环境的影响

1.1海洋生态系统退化

2017年9月的一则新闻曾引发人们的评论——14.8万!50多厘米长4.9公斤的大黄鱼卖出一辆轿车价格。然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石首鱼出水能鸣”“每岁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害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之”。据统计资料显示,1974年我国大黄鱼捕捞产量为19.72万吨,为历史上的最高产量,其后产量逐年降低。1986年仅有1.72万吨,仅为12年前的8.7%。短短二三十年,东海大黄鱼就被捕杀殆尽,令人惊愕。当初在我国产量极高的大黄鱼,曾经作为我国近海的“四大海产”之一——大黄鱼,如今,沧海桑田,销声匿迹了。大黄鱼的消失,可能让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压力。美国《科学》杂志在2003年曾公布:过度捕捞导致大西洋海域鲨鱼的数量锐减。最近几年,从黄海海域到日本海水域的水母数量大幅提升,海洋鱼类被过度捕捞就是原因之一。水母的暴发式增长,会影响到浮游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而且还影响到植食性桡足类数量减少,导致以硅藻为主的二次水华的发生,这无疑给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威胁。世华财讯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称,长期过度捕捞已经导致了海洋渔业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并且难以逆转。目前87%的世界鱼类被认为处于过度或完全开发状态。据联合国环境署2010年报告,如全世界继续以目前的速度捕捞,所有鱼类都可能在2050年前灭绝海洋近岸水母暴发的原因和影响。据文献统计,在全球中有1/5左右的海洋哺乳动物正濒临灭绝。由于食物链、食物网之间环环相扣,一种生物数量的锐减甚至生物的灭绝,必将导致该物种所在食物链上的某一环节断裂,又必然会导致与之相关的生物面临生存威胁,进而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最终将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性。2018年3月1日起,广西将施行史上最严珠江禁渔制度;贺州最严“禁渔令”,非法捕捞重可入刑;6月31日前,韶关三江水面禁止所有捕捞作业……等等一系列新闻报道,都充分说明了政府加大对捕捞的控制力度,旨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英国海洋生物学家保罗说:“大鱼,包括剑鱼和鲶鱼,正在消失。如果不加制止,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充满了没有人想吃,可怕的小东西的海洋。我们最终得到的可能是一个充满浮游生物的垃圾场。”

1.2“海洋垃圾带”的形成

在捕捞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垃圾,而大多数垃圾都被排放到海洋中。从事海洋渔业活动所产生的海洋塑料垃圾成为破坏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统计显示,全球每年通过河流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有115-241万吨,亚洲占全球总污染量的67%。污染最严重的20条河流大部分位于亚洲,超过90%的海洋塑料垃圾来自污染最严重的122条河流,其中有103条也位于亚洲。受东亚季风影响,每年74%的垃圾在5月到10月间经由河流入海。据英国《镜报》3月6日报道,英国45岁的前机械设计工程师理查德?霍纳在美丽的印尼蓝梦岛海岸附近游泳时发现,水里全是瓶子、包装纸和袋子。昔日风景如画的巴厘岛如今海洋污染如此严重。

2近海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2.1水体资源富营养化以及海洋灾害频发

近海养殖产生的残饵和排泄物进入水体,残饵、粪便中所含的N、P营养物质以及悬浮颗粒物和有机物会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开始加速生长,形成了适宜的环境,为赤潮、水华等灾害提供了便宜条件。以赤潮为例,自2008年到2012年间,平均每年发生赤潮灾害66.6次,赤潮灾害面积约10556km2。

2.2破坏生物多样性及沿岸生态系统

在近海养殖对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养虾业对红树林有明显的影响。然而,红树林在大陆-沿岸水体交换过程中充当十分重要的缓冲剂。如深圳福田的红树林被破坏后,栖息和觅食鸟类的种类,数量都会减少,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害虫特别是鳞翅目的昆虫缺少天敌,虫害大量发生,甚至降低了水体的pH值,对多数水生生物都有着毒害作用,由此产生了很多环境的变化。可见,不合理的海洋渔业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导致海洋中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栖息地收到破坏,而且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科学的证据是无法驳斥的:地球的气候正在变化,整个地球上一直发生着奇奇怪怪的事情——珊瑚礁死亡、大型泥石流、不寻常的倾天大雨、一些地区的持续干旱……可以说,海洋生态系统参与了整个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全球的气候、水体、环境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海洋渔业也得到迅猛的发展,称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致使海洋渔业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退化、海洋垃圾泛滥、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海洋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下降、沿岸生态系统被破坏……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果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顾及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信我国的海洋经济将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1931年出生于闽清贫苦家庭的黄双安,6岁随父母到印尼谋生,不到20岁就在一家伐木厂当工人。1957年,立志做一番事业的黄双安以仅够成立公司登记费用的一点储蓄和向朋友借贷的资金创办了材源帝公司,走进别人不愿涉足的蛮荒的原始丛林,从事木材、家具的生产,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凭着不畏艰难的闯劲和合作共赢的态度,上个世纪60年代初,黄双安取得印尼东部伐木专营权。70年代初,其企业的森林伐木面积迅速扩大,并在马辰兴建了第一间锯木厂。此后,黄双安进军夹板工业,建起了印尼第一家和第二家综合木材加工中心,在苏门答腊的几个岛屿上分别建起了伐木场和锯木厂。1976年,他又在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建起了全国第一家大型的多元化综合木业工厂,产品畅销欧美市场。1979年黄双安开始进军海洋渔业,和森林工业一样,黄双安亦采用“一贯化”的作业方式,从渔船渔具制造维修,到捕捞养殖、鱼虾加工、外销出口等全部包办。

到了80年代初,他又投资印尼的瑟兰岛,兴建了一间更大规模的木业城,当时在印尼,这是一项破天荒的创举。同时,他又在印尼东部海岛种植数万公顷的油棕园,并建立起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硕莪粉生产基地。1985年,创建东南亚最大的胶合板厂,苏哈托总统主持了这家大工厂的揭幕典礼。

如今,材源帝集团已成为一家以木材加工、渔业、农业、矿业为支柱的跨国企业集团。该集团在印尼拥有庞大的森林区,雇员8万多人,年产木材100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44万立方米,成为印尼林牧业支柱企业;集团属下的渔业年生产各类海产品达30多万吨,拥有几百艘各种马力的冷冻、冰鲜捕鱼和捕虾、加工船以及万亩水产养殖、加工基地。此外,该集团还拥有食品加工企业、化工企业、造船厂、机械维修厂、宾馆服务业和房地产等。印尼东部许多岛上均有该集团兴建的加工厂、发电厂、制冰厂、冷库、专用码头、海水淡化设施、水库、卫星通讯系统、飞机场等。集团在新加坡、泰国、日本、美国、法国、香港地区及非洲设有办事处和贸易机构,有70多家子公司、上千艘渔轮、9万多员工。

不断拓展的多元化经营,使“材源帝”的旗帜飘扬在许多国家,为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表彰黄双安的功绩,印尼历任总统都对他予以不同形式的嘉奖,马来西亚苏丹册封他为拿督斯里,南非总统封赐他最高荣誉———“非洲之星”勋章。

黄双安的夫人白嘉莉在书中这样评价他:“熟悉他的朋友都称他为‘森林人’。‘森林人’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博大宽宏,不骄不傲,不屈不挠。大树能参天,小草能沃土,大树能千年不死,小草可年年再生,他们的生命不分贵贱,一样充满激情……”正是凭借不骄不傲、不屈不挠的精神,黄双安成就了他的创业梦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