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水产养殖中如何正确使用增氧机

在水产养殖中,增氧机是养殖取得高产高效的必备机械设备之一。合理使用增氧机,不但可以预防和减轻浮头,而且可以改善水质,加强池塘水体循环,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如何正确的使用增氧机是取得好的效果的关键。笔者就本人多年水产养殖经验现简介如下,供广大水产养殖户学习和参考。 1、高温期间的晴天中午开。睛天中午要开启叶轮式增氧机2-4小时,特别是水质较肥、浮游植物较多的池塘。因为晴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向水体中放出大量的氧气,使水体的表层溶氧达到饱和,而水体底层溶氧相对较低。叶轮式增氧机有向上提水的作用,开机时能造成池塘水体直垂循环流转,一方面可以将水体表层水中的溶氧传到底层,使整个池塘水体的溶氧达到饱和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增氧机的提水作用,把底层水带到表面曝晒,使底层水中的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2、 雷雨天气早开机。池水上下层急速对流,池中含氧量迅速降低,这时要早开、多开增氧机。如果白天太阳光强,温度高,傍晚突然下雷阵雨,大量温度较低的雨水进入池塘,使池塘表层水温急剧下降,比重增大而下沉,下层水因温度高比重小则上浮,因而引起上、下层水急速对流,上层溶氧量升高的水体传到下层去,暂时使下层水溶氧量升高,但很快就被下层水中还原物质所消耗,上层水溶氧量降低后得不到补充,结果使整个池塘的含氧量迅速降低,所以容易引起鱼虾类浮头。另外,白天起南风,气温很高,到晚间突然转北风,也要多开增氧机,因为加剧了上、下层水体的对流,易造成缺氧。 3、 连绵阴雨多开机。夏季若连绵阴雨,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水中溶氧的补给少,而池塘中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却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以致造成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容易引起养殖对象的浮头。另外,阴雨天有时水清见底,浮游植物很少,水蚤很多,几乎吃光了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因缺少光合作用产氧来源而造成池中缺氧。 4、“氧债”大时要多开机。即久晴未雨,池塘水温高,由于大量投饲而造成水质过肥,透明度低,水中有机物多,上、下层氧差大,下层缺氧(氧债)太多。此时除了要加长开机时间外,还要向池塘中加注新水,否则,会造成水质过肥或水质败坏而引起缺氧。 5、投饵时不开机。因此时开机会将饵料旋至池子中央与排泄物堆积在一起而不易被摄食,造成饵料浪费;傍晚时分不开机。困为这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即将停止,不能向水中增氧,由于开机后上下层水中溶氧均匀分布,上层溶氧降低后得不到补充,而下层溶氧又很快被消耗,结果反而加速了整个池塘溶消耗的速度。 总之,什么时候开机和开机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天气、养殖动物的动态以及增氧机负荷等灵活掌握。一般采取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天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开机时间短,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负荷面大开机时间长,负荷面小开机时间短的策略。(信息来源:阜宁县水产技术指导站)

水产养殖中如何正确使用增氧机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鱼病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生长、产量、品质和养殖效益,近年来,滨海县渔业生产服务站把鱼病防治作为渔业科技入户主推技术,积极指导水产养殖户科学防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人根据多年的生产指导经验,现将鱼病防治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把好清塘关

在冬季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的淤泥,冰冻暴晒池底;放养前彻底清塘,杀灭各种病原体及敌害生物;药物最好用生石灰,但对于淤泥较多的发花塘,应注意生石灰的使用方法、剂量和时间,以免鱼花下塘时池水过肥,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影响鱼花生产。

把好放养关

一是要选择到有资质的良种场去购买优质健壮的养殖品种;二是放养密度和混养品种及比例要合理,在放养时应参照往年的经验,制定合理的放养模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实行轮养方式,也可避免部分疾病的爆发。

把好投饲关

要早开食,晚停食,坚持“四定”、“四看”投饵,保证鱼类吃好吃足。提倡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饵料要新鲜适口,每天投喂两次即上午8-9时,下午3-4时,每次投饵要遵循慢快慢的原则,投饵量以80-90%的鱼吃饱游走为宜,做到晴天多投,阴天少投;夏季多投,春秋少投;水质好多投,水质差少投;闷热天和雨天不投;鱼类浮头和发病时少投或不投。

把好水质关

一是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PH值;二是定期加注新水或换水,促进水质环境改善;三是合理使用增氧机,保持水体的溶氧量;四是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和底质;五是定期搅动塘底,应选择晴天中午进行,促进底质分解;六是防止水温急骤变化;七是根据水色合理施肥,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把好药物预防关

抓好首次鱼病预防关,首次预防最好在3月底4月初。鱼类饲养前期水温低20-30天预防一次,中期水温高15天左右预防一次,后期20天左右预防一次。同时还应做好鱼种、饲料渔场、食场及鱼用工具消毒工作。

把好鱼病治疗关

一是疾病确诊。只有诊断准确,才能有效治疗,特别是对一些相似鱼病的诊断。二是治疗时间的选择。鱼病提倡早治,当塘口连续2-3天发现有5-10条死鱼的情况下,必须治疗,高温季节用药时间在晴天9-10时或16-17时。三是药物的选择。治疗鱼病要对症选择绿色高效药物,根据水质情况严格掌握用药量。具体情况可内服、外用及两者相结合使用。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养鱼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代。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并创造了丰富的养鱼经验和完整的养鱼技术。中国具备优良的自然条件和辽阔的水域,据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淡水水域约有2.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左右,其中可以进行养殖的水面7500万亩,还有大量的稻田具备养鱼条件;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且多数海区底坡度较小,平均深度不大,浅海滩涂广阔,可养面积约2000万亩,养殖潜力很大。1985年中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309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43.8%。其中内陆水域养殖产量238万吨,浅海滩涂养殖产量71万吨。

1982年世界水产养殖产量超过800万吨,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1/10,其中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的产量约各占一半。水产养殖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其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85%,其中中国的产量占1/3以上。此外,苏联约占6%,美洲和欧洲约各占2%。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