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用甘薯如何进行无公害栽培?
叶用甘薯因其营养价值丰富,保健功能强,而且味道鲜美,在美国有人叫?航天食品?,在日本叫?长寿菜?,而香港则称为?蔬菜皇后?,下面我就分享下叶用甘薯的无公害栽培技术。
叶用甘薯在无霜期内都是可以露地栽培的,但如果气温在15℃以下时它的生长是特别缓慢的,当气温在25~35℃时生长是最好,所以说叶用甘薯适宜在夏季栽培。
一、繁殖方法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繁殖方法,主要是以扦插繁殖为主。
1、扦插繁殖
这种方法就是指,从植株上间去健壮的没有病害的茎,每一段的长度在15厘米左右,要有2~4个叶的茎,注意把基部剪成马蹄状,然后在200倍黄腐酸液中浸泡10~20分钟,也可以在生根粉溶液中蘸一下,这样有利于生根和抑制病菌。然后斜向扦插在沙壤土的苗床中,你也可以扦插在营养钵或者是塑料穴盘中,基质要用草炭和洁净的河沙(或者是蛭石也可以),推荐比例是2:1,插入的深度大约是2/3,在上面再搭盖拱棚覆盖上农膜,主要是起到保温,保湿,要保持地温在16~23℃,气温是20~28℃,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大约有30天,生根成活以后就可以开始移栽定植了。
2、种薯育苗
播种要适期:在春季用地膜育苗通常要比露地育苗早出苗半个月,而且可以增加苗量40%左右。如果有条件可以采取日光温室或者是塑料棚里来育苗,苗床的温度要达到20~25℃,因为早春温度比较低,在育苗时可以在底层铺垫10~20厘米厚的马粪和沙土混合的酿热物,在温度适时的时候垫上一层洁净的河沙。
苗床的准备:育苗地要选用坐北朝南的,避风向阳的,而且是排灌方便,比较肥沃的沙质土壤,并且是在3年之内没有种过葱姜蒜以及芋头和木薯的地块来做育苗地。注意精耕细耙,还要做成高畦,高20厘米,宽度在120厘米的包沟内来准备播种。
排薯播种:这一点很重要,播种前先对种薯进行消毒,推荐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溶液进行浸种处理,10分钟。每畦排放种薯2~3行,注意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每亩苗床要用种薯1500公斤。排薯要注意头尾,切忌倒放,薯蒂要向上,注意角度是斜排成45?角,薯蒂要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然后埋上一层干净的细河沙,保证薯蒂微露土层。在排甘薯种要用地膜覆盖好。注意用土把地膜压严实。
苗期管理:种薯排好盖土后,一般情况下15天就可以出苗的,在苗高有1厘米的时候把地膜打孔,保护苗出膜,然后又用细土把出苗后的孔压实在。苗长出来后要勤于观察地膜内的温度,在苗高10厘米时,要注意,中午地膜内温度有35℃的时候,要及时揭地膜,同时施一次比较稀薄的水肥,记得清沟培土护好甘薯苗。当苗长15厘米左右的时候,要及时的剪苗进行假植。在分枝长25厘米就可以开始割苗定植了。
种薯育苗的方法虽然费工,并且是繁殖的系数还低,但是这种方法秧苗不容易感染病害,生长势也比较强,所以建议每年是先用种薯来育苗,然后再用扦插来扩大繁殖。
二、整地施肥
栽种甘薯要选择排灌条件比较好的露地或者是保护地来种植,露地栽培,春季是4月下旬,当地温稳定以后(一般都是14℃以上)就可以定植。如果是保护地可以在春,秋两季来定植,这样可以全年来供应市场。比较适宜的定植期是,春季2~3月,秋季8~9月。
由于叶用甘薯的采收期比较长,所以要施足基肥,建议每亩地要施用腐熟的比较细碎的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同时要深耕细耙,并和土壤掺匀。
三、合理密植
种植时,要根据叶用甘薯品种的特性和种植的方式来确定种植的密度,建议平畦种植长蔓,分枝性差的品种,推荐密度2.0万~2.2万株/亩,短蔓分枝性比较好的品种的密度适宜在1.8万~2.0万株/株,株行距在15厘米?20厘米左右。如果是垄栽的话,推荐每亩地4000~5000株,株距在30厘米。
定植时要选择在晴天,剪枝要选用茎蔓比较粗壮,老嫩度较适度,节间比较短,叶片要肥厚,没有气生根和病虫害,并且是带心叶的顶端苗来栽插,保证薯苗长度约20厘米,入土的深度在8~10厘米,还要保证有2~3个节位来入土。把苗根部的土壤压紧,让土层做到是上实下松,这样既可以让入土的节位和土壤充分的接触,又可以保证甘薯苗的透气性良好,以有利于甘薯苗早生根快发芽。在夏季高温的季节种植以后必须要注意及时的浇水保苗。如果是大棚种植要及时开窗通气防止烧苗。
四、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1、温度管理
叶用甘薯生长的最适宜的温度是18~3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它会长得越快。在夏季温度高的时候,适当采取遮阳,喷雾等一些可以降温的方法,要把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如果超过了30℃,叶片的蒸腾量大,光照也太强,这时容易让纤维增加和提前形成,所以说适当的遮阳是有利于产量和食用品质的提高的。国庆节以后温度下降后需要换上薄膜来保温。
2、中耕松土
在缓苗以后要中耕松土2次,深度是在4~5厘米,同时结合中耕来除草。
3、浇水追肥
注意,第一浇水应该在缓苗中耕以后蹲苗15天左右,这样可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在以后浇水是要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来进行。采取以小水勤浇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合适,注意每隔6~10天左右要浇一次水,如果有条件建议采用喷灌的方式,建议保持土壤的相对湿度在80%~90%。切忌不可以大水漫灌。在夏季的雨后要及时排水。
在结束蹲苗以后联系每亩地穴施有机肥200公斤,采收甘薯叶期间每隔15天左右要施肥一次,每亩地要穴施有机肥100公斤,或者是三元复合肥15公斤,同时要结合浇水来进行。每隔7~10天对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0.5%浓度的尿素混合溶液1次,要连续喷施3~5次。
4、吊蔓搭架
如果是平畦栽培不需要搭架。当植株高达到25厘米左右并有了6~8片叶子时,就要把顶端来掐掉,在基部留4~6片叶,这样可以促进叶腋之间的萌芽来生长侧枝。在以后当侧枝长到了6个叶片时也可以打顶。在甘薯叶生长的中期必须及时的清理和剪去基部已经老化分枝的纸条和老叶,黄叶,这样是有利于通风透光和减少养分的消耗的。
栽种叶用甘薯最好是采用搭架的种植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间做到立体种植,建议用竹竿搭成斜花式的人字架,同时注意,在生长的初期就要把植株帮到架竿上,你也可以采用塑料绳把藤蔓吊起来,固定好植株达到立体种植这个目的。
5、摘心促进分枝
要通过对甘薯蔓进行摘心有效的控制蔓长来促进分枝的发生,并让株型能够疏散,这样可以改进植株的群体的受光条件的,同时增加光合效能。
具体方法是:在甘薯苗移栽成活以后的15天左右,把植株的顶心摘去,来促进地上部的三节来发芽分枝,等到这三个芽长出了三叶时,又进行第二次摘心,这样可以促进9个分枝,等到了9个分枝各长节的时候再摘心,这种方法就会使每株长出27个分枝来。
6、病虫害防治
因为叶用甘薯的害虫比较少,偶尔有可以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杀虫剂来进行防治,要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五、适时采收
叶用甘薯幼嫩的茎叶组织比较柔嫩,而且是含水量高,所以比较容易萎蔫和脱水,必须及时的收获。一般情况下栽后30天当薯苗长到20厘米时就可以陆续的采收嫩叶了。采苗要在阴天或者是晴天的下午进行,嫩叶必须带柄,用剪刀来剪下,尽量不要用手去掐,防止感染病害。通常情况下3天就可以采收一次,采收期可以长达6个月左右。
总的来说,叶用甘薯栽培和以生产淀粉为主的技术有所改变,在栽培时以保证叶片厚实宽大质量高为目的。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农药、硝酸盐、亚硝酸盐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之内的商品蔬菜。要生产无公害蔬菜,必须以环境良好的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指导,以控制有害物质的残留和污染为核心,重点抓好农药、肥料的合理使用,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无公害蔬菜产品。
(1)建立基地建立稳定的高标准基地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前提条件。基地必须选择在远离城市、工矿企业、发电厂、医院、公路、机场、车站、码头及城市垃圾场等不可能危害蔬菜质量的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内。基地内不得堆放垃圾、工矿废渣,不得用工业废水灌溉菜田,不受污染源的影响。基地的环境须经农业环保部门检验,符合国家规定的《农产品安全 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并定期对基地的环境和蔬菜产品进行检测,特别是对大气、土壤、灌溉水、蔬菜中的硝酸盐和农药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取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使基地环境不受侵染,逐步形成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2)合理施肥①无公害蔬菜生产中肥料的使用原则 以生物菌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生物活性为目的,所有肥料,尤其是富含氮的肥料,应不对环境和蔬菜的品质产生不良的后果,符合国家制定的《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②增施生物菌有机肥 增加有机肥的用量,一是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生物活力,有机肥供肥全面,对于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作用;二是能减轻蔬菜特别是保护地蔬菜因连作诱发加重的土传病害。有机肥应以猪圈肥、禽肥、秸秆堆肥、牛羊粪肥、饼肥、人粪尿等为主。这些肥料要掺加生物菌充分发酵腐熟,以杀死有害病原菌及寄生虫卵等。方法是:在使用前将肥料均匀掺加生物菌后堆积起来用塑料薄膜覆盖,薄膜四周用土压实、封严,进行发酵。施用前6~8天将薄膜揭去,把肥料充分翻动一下,使发酵时产生的废气彻底散发掉,以免对蔬菜产生危害。施用量因蔬菜作物不同而异:韭菜、黄瓜、番茄等比较喜肥的蔬菜,每667平方米用量一般为4000~5000千克,其他蔬菜最低用量不应少于2000~2500千克。使用时将有机肥捣细后均匀撒入地面,随耕地深翻入土。
(3)科学用药①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原则 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无公害蔬菜农药使用标准》的要求使用农药。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和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农药及使神经系统中毒的农药,如林丹、甲基对硫磷、氧化乐果、克百威、杀虫脒等;二是控制使用易中毒和全杀性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如菊酯类农药;三是以农业防治和生态防治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和生化农药进行防治,如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多抗霉素、井冈霉素、阿维菌素等;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啶虫脒、虫酰肼、灭幼脲、多菌灵等;四是掌握农药使用操作规程,提高农药使用技术,严防人、畜中毒,防止对畜、禽、鱼、蚕、蜂等养殖业动物和生物环境、水源的污染和危害;五是防止对蔬菜基地环境的污染。②按照防治指标,适时合理用药 病虫害的防治应在达到一定的防治指标时,进行防治。没有达到防治指标的菜田,不宜用药,以保护害虫天敌,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对蔬菜和环境的污染。在防治适期内,宜在害虫低龄期、抗药能力弱的时期和病害初发期开始施药。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