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珠海特产有哪些?

1、斗门海鲈:海鲈肉质嫩滑、美味可口,常食不腻,营养价值极高,含蛋白质26%以上,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产品。其食用方法主要有:清炖——将海鲈与红枣、防党、生姜、食盐与清水一起,炖40分钟饮用,有滋补强身、养颜之功效,对手术后伤口愈合有奇妙功能。海鲈豆腐元茜汤——把海鲈洗干净,油锅片刻(食油少许)。然后放入清水适中,悠火煲30分钟,上锅时再放入豆腐元茜。汤味鲜甜清香,食用后回味无穷。清蒸滑海鲈——先把海鲈开边洗净或碎块,凉干水置于碟中,放入生油、酱油、姜丝、生粉、食盐相宜,火候适中,有鲜甜香滑之享用。

珠海特产有哪些?

2、金湾大海虾:又称“大明虾”,为海产八珍之一。对虾的药用价值较高,对治疗神经衰弱、手足抽搐、疥癣等病疮有一定疗效。干煎大明虾为了保持其海虾的鲜味,大厨只是将其用盐花腌了10多分钟,再没有加其他配料,吃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点上芥辣、酱油。其实大明虾还可以用茄汁焗或炭烧的做法,也同样鲜美脆嫩。而干煎则时间的把握最为关键,以煎至虾壳脆、肉滑嫩为最好。

3、珠海蔗子狸:又称蔗鼠,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性甘寒,滋阴血清虚热,补肝肾,是一种老少咸宜的食疗佳品,故有“一鼠顶三鸡”之誉。这类鼠是珠海地区的特产,与三水市的禾花雀齐名。蔗子狸多产于小林和斗门乾务、五山、平沙一带的蔗田区,专食甘蔗,大至2斤余,分为黑毛鼠和黄毛鼠。每当朔风乍起,塘蔗收获时节。蔗子狸长得特别肥硕。由于它长期食蔗塘,消化少,甘味重,加之长期处荫凉之地,饱食终日,肉质特别甘甜嫩滑,骨软如酥。因此,村人多捕之,将其腌晒鼠干作腊味,而当地酒家则用以炒、火局、焖、蒸、红烧、打边炉和煲汤等烹制成各种鼠菜。通常为“乌平炆蔗狸”,吃之甘香润滑,滋味无穷。

4、斗门艾饼:制作艾饼主要有备料、整理艾叶、和粉、制作陷料、包饼和蒸煮6个步骤,全是传统手工制作,工序颇为繁锁。最嫩的艾叶要在每年三月份,也就是清明前几天才能采摘到。艾草采回后要洗干净煮漂两天,然后再用刀剁碎,加上糖一起放进锅里煮,再混入糯米粉和粉并揉成一个个粉团,然后包入猪肉粒,花生碎,白芝蔴,白沙糖做的馅,制作成饼,垫上芭蕉叶上笼屉蒸40分钟,新鲜出炉的艾饼翠绿晶莹,入口软糯香滑。

5、御金球荔枝:特征特性:易成花、花量适中,生理落果少,裂果率低。果实于6月下旬成熟,果实中等大,圆球形,果皮鲜红、微带金**,小核率25%~80%;品质优,肉质嫩滑,风味浓郁。

6、上横黄沙蚬:锅里放油,要烧得最猛火,让蚬快点熟,因为煮太久会出水,肉的鲜也少了。先把佐料放在油里烧开,如果喜欢辣的也放几个辣椒。爆一会就把蚬倒进,炒它三分钟,一般够火力的壳子都会开了,这就表示已经熟了,若火不够,再盖上盖子煮一会!这时城放点盐、味精、糖,随你自己口味,自己吃就方便,尝一下就知道够味了!上横黄沙蚬饱满肥美,是斗门上横镇独有的天然美食,加以蒜泥、椒丝一同蒸熟,味道特鲜。农历二月到三月是最佳品尝时期。

7、粉洲菱鱼: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鲤形目、鲤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身体延长,腹部圆,头短小,吻圆钝。口下位,上下颌的前方具角质化边缘,适于刮取水底附着物。

8、黄金凤善:因它富含维生素A,加上肉味鲜美可口,被人誉为“水中人参”。凤鳝的烹饪,既可清蒸,又可红烧。清蒸时,先剖腹去内脏,再去头尾,用刀切2-4厘米长连接小段,放在盆内,加入佐料黄酒、姜、葱、油等。蒸煮后即可食用。其味既嫩又鲜且肥,十分可口。红烧时,则将切成小段的凤鳝,先下油锅炸成金**,捞出后用另一锅子放入猪油、白糖、酱油等佐料炒成枣红色时,再将炸好的鱼段倒入,烧熟后放上笋片、香菇等配料,再用水淀粉勾芡,淋上熟油后即可装盆食用,其味油而不腻,鲜中带肥,香嫩可口。由于凤鳝营养价值高,味道又十分好,所以成为筵席上的上等佳肴。

9、白藤断情莲藕:以肥硕、多粉、松化无渣驰名,在港澳有盛誉,并以之匮赠亲朋,大凡酒席宴客,无不推出。其做法有“火腩焖莲藕”、“田鸡焖莲藕”。

10、白藤水草织品:它由白藤水草制成的各种产品工艺精湛,不仅坚韧耐用,而且产品表面光滑,富有光泽。白藤水草有三角草、圆草两种。白藤水草织制的花席、地席、草盒、草帽,坚韧耐用、富有光泽,精致美观。

广东省珠海市农业局的机构设置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画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海洋牧场 外文名 :Marine Ranching 海洋牧场的涵义,海洋牧场建设环节与过程,分类,海洋牧场的目的,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 海洋牧场的涵义 关于海洋牧场的概念,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画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定的人工渔场。首先营造一个适合海洋生物生长与繁殖的生境,并进行水生生物放流(养) ,再由所吸引来的生物与人工放养的生物一起形成人工渔场,依靠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如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样,建立可以人工控制的海洋牧场,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海洋牧场建设环节与过程 根据国际上已有的经验与相关研究,海洋牧场建设内容可以归纳为5个主要环节与过程: 一、生境建设,具体包括对环境的调控与改造工程以及对生境的修复与改善工程。主要是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改造滩涂等措施为鱼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和索饵的环境。 二、目标生物的培育和驯化,采取人工育苗和天然育苗相结合,扩大种苗培育数量,通过生物工程提高种苗的质量,建立种苗驯养场,从采卵、孵化直至育成幼体,实现规模繁殖、最佳化选择、习性驯化和计画放养。 三、监测能力建设,包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和对生物资源监测。 四、管理能力建设,包括海洋牧场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等。 五、配套技术建设, 包括工程技术、鱼类选种培育技术、环境改善修复技术和渔业资源管理技术。 分类 依据海洋牧场的功能,可将海洋牧场划分为五种主要类型: ①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目前最常见的海洋牧场类型,一般建在近海沿岸。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产出多以海参、鲍鱼、海胆、梭子蟹等海珍品为主。 ②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这一类海洋牧场以鱼类产出为主。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属于目前海洋牧场受鼓励的发展方向。我国北方地区往往以近海中小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为主,南方地区以外海大中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较多。 ③休闲观光型海洋牧场。随着休闲渔业的兴起而出现,多嵌在其他类型海洋牧场之中,是海洋牧场管理开发的一项新兴产业。 ④种质保护型海洋牧场。多由科研机构或大型渔业公司投资,以近海沿岸海珍品、鱼类的资源养护为主要功能。 ⑤综合型海洋牧场。我国在建的牧场多以综合性海洋牧场为主,一般兼顾一项或多项功能,最常见的是在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开发休闲垂钓功能,在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中开发休闲观光功能和鱼类增养殖功能等。 海洋牧场的目的 随着捕捞强度逐渐增加,海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现象日益严重,海水养殖业作为对海洋捕捞的补充,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海水养殖带来的环境、病害及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渔业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水产养殖业乃至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致力于海洋牧场的研究、开发和套用已成为主要海洋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世界已开发国家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值得我国密切关注、研究。我国资深院士曾呈奎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海洋农牧化”的构想。 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其一是为了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以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其二是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 日本海洋牧场发展概况 基本情况 海洋牧场的构想最早即由日本在1971年提出,1973年,日本又在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上提出:为了人类的生存,在人类的管理下,谋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1978年~1987年日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栽培渔业”计画,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牧场——日本黑潮牧场。日本水产厅还制订了“栽培渔业”长远发展规划,其核心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和电子学等先进技术,在近海建立“海洋牧场”,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养)和吸引自然鱼群,使得鱼群在海洋中也能像草原里的羊群那样,随时处于可管理状态。 1991年,日本 *** 栽培渔业的预算达到48.6亿日元,放流的渔业品种达94种,放流规模百万尾以上的种类超过30种。仅每年投到人工鱼礁的资金就达589亿日元(折合人民币42亿元),中央 *** 和县 *** 、市町村各负责5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沿岸20%的海床已建成人工鱼礁区,2003年北海道地区秋季大麻哈鱼的捕捞量猛增到5500吨。 管理和实施情况 1963年,日本专门成立了栽培渔业协会,负责管理和发展栽培渔业。2003年,日本对水产机构进行改革,基于提高研究和开发的效率,确保研发体制连贯的考虑,将栽培渔业协会并入日本水产综合水产研究中心,由日本水产综合水产研究中心全面接管此项工作。该中心设有栽培管理课和遍布全国沿海多达16个栽培渔业中心,专司栽培渔业项目管理和栽培渔业技术的研究、评价和实施工作。此后,该中心对单位内部的栽培渔业进行了体制和机制整合与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和地方 *** 、自治团体的关系,加强了与都道府县等各级 *** 的联合,并对项目实施情况和工作计画进行了重新评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栽培渔业的普及,落实。 韩国海洋牧场发展概况 基本情况 1994年~1996年进行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 海洋牧场计画”,该计画试图通过海洋水产资源补充,形成( 制造) 牧场,通过牧场的利用和管理,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和利用极大化。该项目计画分别在韩国的东海(日本海)、韩国南部海域(对马海峡) 和黄海建立几个大型海洋牧场示范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有优势品种的培育, 在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后,逐步推广到韩国的各沿岸海域。1998年,韩国首先开始建设核心区面积约20km的海洋牧场。经过努力经营,2007年6月竣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统营牧场取得初步成功后正推进建设其他4个海洋牧场,并将在统营牧场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套用到了其它海洋牧场。 管理、建设和运行模式 建设之初由韩国海洋研究院具体负责主持实施,但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人员无故推托任务、浪费科研经费,受到韩国检察院处分,2007年,海洋水产部决定将该项目移交给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管理。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在项目执行中发挥管理监督、签订契约、总体关系协调、具体课题研究、品行表现评价等领导和中坚作用,该院成立了海洋牧场管理与发展中心,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工作。 建设过程及核心技术。 以已建成的统营海洋牧场为例,建设过程分三个阶段:一是成立基金会和管理委员会,明确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实施机构等。二是增殖放流资源,建设海洋牧场。三是后期管理和建设结果的分析评估。其中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主要围绕区域地理和生态特征展开,重点研究了:生态学特性与建设模式设定、生境的改善、鱼类增殖、海洋农牧化使用和管理四个方面,其核心技术体系包括四个方面:海岸工程及人工鱼礁技术,鱼类选种、繁殖及培育技术,环境改善和生境修复技术,海洋牧场的管理经营技术。其他如放流技术、放流效果评价、人工鱼礁投放效果评价、牧场运行和监测技术、设施管理、牧场的经济效益评价、牧场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和使用模式研究等也很重要。 效果评价 以已建成的统营海洋牧场为例,一是该海区渔业资源量大幅增长,已达900多吨,比项目初期增长了约8倍。尤其在建设海洋牧场之前资源量已经减少到近乎绝迹的平纳,目前资源量已达到100多吨,大大超过了预期目标。二是当地渔民收入不断增加,已从1998年的216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273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3万元),增长率达26% 。值得一提的是,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是海洋牧场研究中容易忽视的一环,项目实施工程中,可能会因为盲目追求某一鱼类品种种群数量的增长而严重破坏区域水生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据笔者了解,韩国统营牧场在建设过程中,就因为过度放流和增殖某种鱼类而破坏了区域水域生态,修复尚待时日,教训值得吸取。 美国: 1968年提出建设海洋牧场计画,1972年付诸实施,1974年在加利福尼亚海域利用自然苗床,培育巨藻,取得效益。 中国的海洋牧场建设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构想最早由曾呈奎院士于1970年代提出,即在我国近岸海域实施“海洋农牧化”。1979年,广西水产厅在北部湾投放了我国第一个混凝土制的人工鱼礁,拉开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序幕。从1981年至1988年,我国其他沿海8个省市分别投放了大量的人工鱼礁,体积总计20多万立方米,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入21世纪以来,沿海各省市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积极进行人工鱼礁和藻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牧场。 近几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海洋局每年都安排资金在全国沿海地区开展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辽宁省是我国最早建设海洋牧场的沿海省份,大连的獐子岛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最大的海洋牧场,为其他地区海洋牧场的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山东省自2005年起开始实施《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规划》,在全省沿海大范围开展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连云港海州湾、厦门五缘湾、珠海万山群岛、海南三亚等地也已启动建设不同规模的海洋牧场。浙江舟山市的白沙、马鞍列岛两个农业部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已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从总体上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辽宁、山东、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海洋牧场已经实现规模化产出。但是,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总体上仍处在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的初级阶段。

办公室

职责:负责政策法规、调查研究、信息简报、情况综合、文秘档案、信访保密等政务工作;负责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爱国卫生、计划生育、机关财务、后勤接待、车辆管理、离退休人员服务等事务工作;负责人事监察、职称评聘工作;负责党务、纪检、工会、妇女、共青团工作;负责机关作风建设和“窗口”办事工作。

种植业管理科(市种子管理办公室、农机化管理办公室、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职责:负责种植业的布局与结构调整,落实产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体系;指导农业机构化和农机安全监理;负责种植业科学技术、品种改良、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对植物防疫和检疫、疫情监测、控制和疫病扑灭工作;负责菜篮子生产基地规划、建设和发展工作。

畜牧兽医科(市饲料兽药管理办公室)

指导畜牧业的结构调整,研究提出畜牧业(饲料生产)发展规划及重大技术措施;负责畜牧业科学技术、品种改良、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负责兽医医政和种畜禽、牧草、饲料、饲料添加剂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组织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政策法规科

组织研究拟订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产业政策,引导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有关产业的政策法规起草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对其他部门政策法规起草中涉及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农民和农村经济条款的审核工作;指导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执法体系建设和农业法制宣传教育;负责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行政复议工作;组织政策性和综合性调研,承担政策性文件的起草工作;研究提出农产品、水产品、农业、海洋与渔业生产资料流通、价格、进出口等政策意见。

经营管理科(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

职责:负责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法规的调查研究,指导农渔村双层经营体制及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协助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承包合同和农渔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指导农村股份合作制工作和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减轻农渔民负担和开展镇村财务公开工作以及农渔村内部各项经济利益的分配;负责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与监督。

科教信息科

职责:制订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和教育培训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农业综合开发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开发项目的评估、论证筛选、呈报和组织实施工作;安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专项贷款;承办国家批准的立项项目的规划业务,并负责项目的实施、验收和效益追踪工作;指导协调农业科技的教育培训及农业职业教育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管理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晋升工作;负责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林业科(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职责:负责森林资源的调查、规划、动态监测和管理工作;依法管理林地、林权,林木保护、建设、开发和利用,负责审批林地的征占用、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准木材经营许可证和出省运输放行证,以及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猎捕、携带、运输许可证和林业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负责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水土流失生物治理、国土绿化和生态公益林、商品林、风景林的培育管理及林业基地的建设;负责森林资源及其产品经营管理;监督指导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指导森林野生动植物类型保护区、湿地保护、森林公园规划建设、陆生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进出口管理;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疫;指导组织协调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管理林业基金、事业费和专业贷款。

防火办

职责:编制和实施全市森林火灾扑救预案;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针;指导监督、组织协调各区镇森林防火和市界联防工作;规划和编制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森林火险区划,监测和发布森林火灾信息;组织开展森林防火调研和科学公关;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森林消防监督;组织协调森林火灾的调度和扑救工作;指导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资源环境科

职责:负责海洋和农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海洋与农渔业资源调查,负责全市海洋减灾工作;防止海洋资源勘探开发和海洋倾废造成污染;会同有关部门选划和管理海洋保护自然区;负责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渔业科

职责:负责水产养殖和捕捞管理工作;组织指导渔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负责水产种苗、饲料、病害防治、渔药生产(销售)管理工作;参与审批进口水产种苗的引进;指导外海渔场和远洋渔业的开发工作;组织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指导水产品加工、流通、营销工作和渔业机械、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海洋综合管理科

职责:负责海洋与渔业开发利用的综合规划和管理;实施海域使用许可证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负责海域使用证和养殖使用证发放工作;规划、论证、审批有关海域、海岛和海岸带的开发建设项目;指导海洋生物制品等开发应用。

扶贫办公室

职责:贯彻执行国家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拟订扶贫开发规划和政策、法规;组织指导扶贫开发工作;负责扶贫资金和扶贫基金的管理、监督工作;组织协调珠海市对口扶贫单位的工作;承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事项;负责老区建设工作。

直属单位:

广东省渔政总队珠海支队(广东省海监总队珠海支队、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海渔港监督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渔业船舶检验局珠海分局)

(1)  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国家和市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制订海洋与渔业执法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授权,代表国家履行渔管理和海洋监察职能,维护国家海洋与渔业权益,保护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维持海洋和渔业生产秩序。

(3)  组织实施渔业水域的巡逻航监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4)  负责渔港水域交通安全、设施维护管理、防污及渔船海事调查处理。监管渔业无线电台。

(5)  负责渔业船舶登记和职务船员考试、发证、审证、换证。

(6)  检查监督渔业准入、持证养殖、育苗、捕捞、运输,检查处理禁用的渔具、渔法和非法渔获物。

(7)  负责海域使用、海洋工程、海底电缆管理铺设、海洋倾废的执法检查。

(8)  负责海洋与水产类型自然保护区、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监督检查。

(9)  依法检验渔业船舶及其产品,对渔业船舶修造厂及设计单位进行资格认可和监督。

(10)  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珠海市动植物防疫监督检验中心

负责组织实施动植物及其产品的防疫、检疫和监测工作,监督动植物疫病的预防、免疫工作;对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负责组织海洋与渔业环境常规监视及资源调查;开展对海洋灾害的调查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承担水生野生动物的资源调查和科学鉴定及海域使用资源、环境影响评估论证。

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珠海市农渔业科技推广总站)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科研的发展规划、计划及农业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农业新品种、新科技的研究、引进、示范、推广工作;组织实施农业高新技术和名特优品种的研究、推广;负责组织农业科技信息及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珠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所

负责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业务指导;查处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宣传、科学研究工作;负责接收野生动物的救护、饲养、放生和上交工作。

珠海市农机服务管理所(珠海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农机安全监理所)

负责拟订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和计划,管理农业机械化事业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兴建的各类农业机械化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并做好示范推广工作;引导农业机械产品结构调整;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的职责。

珠海市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

参与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的制订并组织实施;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提供蔬菜品种和种植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及市场信息等服务;加强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珠海市果树科学技术推广站

参与制订市果树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果树栽培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绿色证书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引进、示范、推广果树新品种和新技术;指导农民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

珠海市畜牧兽医科学技术推广站

负责引进良种良法和先进技术;制定畜牧、兽医科技推广计划,普及科技知识;做好畜牧重大烈性传染病预防技术推广工作;指导畜禽养殖户做好疫病防治工作;负责畜牧产业化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

珠海市花卉科学技术推广站

制订花卉科学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花卉技术的专业培训;开展花卉技术的试验和示范;指导农民技术人员、群众性科技组织的花卉技术推广活动。

珠海市水产养殖(海水)科学技术推广站

负责水产技术推广管理、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指导;负责水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水产技术培训、水产病虫害防治、鱼药鱼料质量监测等技术服务。

珠海市水产养殖(淡水)科学技术推广站

引进、试验和示范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良水产品种和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为水产养殖户提供科学养殖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水产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等服务。

珠海市农业(水稻)科学技术推广站

负责推广水稻优良品种和科学栽培技术,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提倡无公害农业生产;示范、引导农户种植适销优质的稻、瓜、菜、果;培训农民科学种植;及时传递市场信息及农业政策,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

隶属管理单位:

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制定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统一管理自然保护区;

(三)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环境监测,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四)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

(五)进行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

(六)在不影响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

设置综合科、保护管理科、科研宣教科(访客服务中心)。内设机构主要任务是:

综合科负责人事、党务、工资、财务,组织重要会议与活动,起草、审核综合性材料和对外发文,承办信访、督查、保密、档案、收发,协调日常工作;

保护管理科负责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和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保护管理站(点)工作,管理生态旅游、多种经营等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协调社区事务;

科研宣教科(访客服务中心)负责规划建设、科学研究、资源监测、科普宣传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8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