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缩果病是什么原因
一般被称之为枇杷的缩果病,或者皱皮病。虽然说这种病害发生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有时也能为害到果实,从而失去商品价值,影响到枇杷的栽培效益。
枇杷的皮具有“皮薄易裂果皱果、娇气不易管理”的特性,不仅是缩果病这样的非侵染性病害会为害到果实外皮,日灼病也能为害。而日灼病和缩果病的症状有些相似,所以很多人在枇杷发生缩果病以后,会误以为是日灼病。一般来说,枇杷发生日灼病的概率要比发生缩果病的概率大得多,人们对缩果病的认识不足,误认为是日灼病也可以理解。
如果枇杷发生日灼病以后,果实会出现黑褐色的不规则凹陷斑块,果肉干枯,表皮也会缩皱,看起来确实就是缩果病。因为缩果病发生以后,其症状会出现失水、皱缩、干瘪,挂在树上不脱落。实际上,如果仅仅从外表皮的症状上来看,日灼有时会表现出皱缩以外,大多数都是仅仅有黑褐色的不规则凹陷斑块,像被火烧了一样的。而缩果病只有干瘪皱缩,还是非常容易区分的,只是很多人不了解缩果病,会认为是日灼而已。
日灼病和缩果病除了会表现在果实上,在树体的其他部位也还会有症状。日灼病发生时,枇杷树的树皮会出现干瘪凹陷、后皮裂起翘、向阳面形成焦块深达木质部的症状。而缩果病发生后,枇杷的果实种子会出现隔膜坏死变色,叶片由上而下陆续枯死,枝条项部皮层和木质部变黑枯死。
两者之间的症状之所以有些相似,可能是与发生的原因有些相似导致的。因为日灼病主要是由高温、烈日直射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生的时期也主要集中在由浓绿色转为淡绿色前后。缩果病的发生,也主要是在成熟期遇上高温干旱,树体蒸发量大,根部吸收的水分不足以补充和平衡全树的需要,致使部分果实的果肉失水、果皮皱缩。
但是,日灼病主要是烈日直射所导致,而缩果病则是高温干旱失水而导致。所以两者之间还是有极大区别的,在预防上,措施就会有所不同。缩果病的发生,不仅仅是与高温干旱有关系,与枇杷的品种、树龄、果实发育都有关。一般幼龄树较少发生,盛果期以后发生严重;近成熟阶段发生较多;采收前遇长期低温、多雨或高温、干旱的天气,均有利发病,明显增加皱果数量;果园土质瘠薄,也较易发生。
所以,要预防枇杷缩果病的发生,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预防,这些措施同样也具有预防日灼病的效果:
A选好品种。在种植枇杷时,要选择一些抗皱的品种,尤其是白枇杷品种,必须经过当地试种表现为丰产性好、品质优、抗逆性较强的特性以后,才可以大面积的栽培。
B修剪枝条。修剪整形主要是确保通风透光,保障充足的光照。在果实快成熟前,如果不便修剪,可以通过拉枝、绑枝等整形措施来改善光照条件,让内膛枝、中下部枝有充足的光照条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10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