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稻种植技术
旱稻也称陆稻,它因其耐瘠性强、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的特性,适应生长于广袤无垠的旱地和肥地较少的坡地以及干旱生态环境,这种有别于正常的水田稻子,是水稻的变异。因为旱稻的通气组织是经过根通过茎叶来与气孔连接,从而吸收外界空气来补充根部漫水时的通气不足问题,所以在低洼地,积水田,沼泽地种植,不但能抗旱保产,而且可以变涝为利获得稳产。某些地区由于降雨分布十分不均匀,每年由于干旱造成的减产十分惊人,所以推广栽培旱稻种植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选用良种旱稻想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选用适宜当地气候环境以及土质适合的品种,一般要求生育期比较适中的,苗芽破土能力性强,这样出苗时可以较快的生长,同时耐旱力和抗病性要强是关键所在,如中旱3号、旱稻65号、旱稻9号、丹粳8号、丹旱稻1号、旱糯3号、豫粳2号、绿旱1号、巴西陆稻等都是有比较好的效果。还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地质等情况选用经审定的优良品种。
2.浸种催芽播种前需要晒种、精细选种以及浸种。可以用旱稻种衣剂包衣或者配25%多菌灵液体150 克,加水50 克,通过浸种48 小时。
3.耕耘整地结合当地情况来选择旱种直播、前旱后水、旱育苗早栽或地膜覆盖等不同旱作方式。无论使用哪种方式都一定要高质量的精细整地,要保证无杂物无坷垃土,田地平整,这样种出来的产量才会更稳定优质,不会导致肥瘦不均,土地凝块难以呼吸。
4.播种播种量根据实际的地力条件而定,一般来说旱稻品种每公顷的播种量为112千克至150千克最为适宜。由于旱稻的顶土能力偏差,只通过选种是很难有根本上的解决,还是要浅播,通过操作来帮助它更快出土见光。要想浅播,播前底墒一定要给足,开的沟要足够深度大概5厘米左右,行间距为25厘米至30厘米最为适宜。如果播种没有按照要求导致播种过深,这样胚芽鞘很容易会不能出土,从而造成出苗困难,耽误产量。另一方面来说,虽然是浅播,播种深度也不能过浅,因为种子会容易脱墒,发芽困难一些,后期显得抗旱能力和抗倒的能力偏弱,常见的现象就是早衰。最后,播后需要踩一下种土,让土覆盖1.5厘米到2厘米,踩种不仅可以封闭土壤间的缝隙让水分少蒸发,而且可以使土粒的结合更紧密,起到提墒固苗的作用。
5.灭草在旱种水稻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杂草争地,导致营养相互竞争影响产量,同时灭草是旱稻种植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因为需要调查需要灭除杂草的种类有针对性的选择除草剂,抓住合适的时机灭草。这样在播种后出苗前的一段时间,土壤表层会有一层药膜覆盖,排除了空气中杂草孢子的进入,起到了防火墙的作用,如果杂草不多可以人工工具拔草,也可以采用药物喷洒除草,比如丁草胺乳剂2250毫升和农思它1500毫升混合喷洒。
6.防治病虫旱稻常见病害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抗稻瘟病、胡麻斑病、枝梗应该重点防治。通过穗前7天到10天和齐穗期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克每亩并对水50千克,两个时期各喷一次。除了植物本身内因导致的病状,还有可能遭遇旱稻常见的害虫稻纵,比如螟虫类。到了盛蛾期后的7天到10天,可以使用50%的甲胺磷150毫升或者25%杀虫双200毫升对每亩土地对水50千克喷雾。
7.科学灌水旱稻用水主要靠自然降水,除了特殊的干旱年份需要补充必须的水分外,基本自然条件水分都可以满足。灌水可以帮助稻子更快更好的生长,一般灌水在分蘖、孕穗、灌浆期要掌握“头水要早,二水要紧跟”的原则。第一次补水不宜过多,补水过多会导致旱生根转化成水生根,影响生长。孕穗期是旱稻对水分反映最敏感时期,要及时、足量灌溉。灌好灌浆水,对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有重要作用,在降水不足时要及时灌溉。
8.合理施肥旱地种植需要施足底肥,可以把自配的腐熟农家肥均匀播撒到田地里,翻地的时候将粪肥翻入土壤中,每公顷大概施用40吨左右。播种时还要配合每公顷磷酸钙500~600千克和硫胺300千克;分蘖期的时候需要追肥硫胺每公顷150~180千克左右。拔节穗分化的时候,为防止后期早衰,提升结实率和穗粒数,可以少量施加肥,硫酸胺每公顷37.5到60千克左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1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