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退化对生态价值影响最大的是
湿地退化将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或丧失。从湿地丧失与退化对区域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其主要危害有以下方面:
01加剧了洪涝与干旱灾害
湖泊湿地因围垦和泥沙淤积,调蓄湖面大大萎缩,调蓄功能下降,导致洪涝灾害加剧。沼泽的草根层和泥炭层,持水能力大,有“生物贮水库”之称,但由于大面积开垦沼泽,三江平原蓄水和均化洪水的功能被削弱,加大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02湿地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虽较大,河川径流量达27115亿立方米,但因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大,因此,人均占有水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26%。农业增产在很大程度上与发展灌溉有关,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又受制于水资源。湿地的水质污染,使许多河段和湖泊沦为劣V类水质,丧失了使用功能,形成了水量越少、水污染越重的恶性循环,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状况。
3,湿地萎缩使渔业资源受损
渔业是大农业的重要部门,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淡水渔业生产基地,但围垦、污染和江湖阻隔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水产资源的自然增殖,导致渔业资源衰退。水生植物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在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围垦不仅直接导致菱、莲、芡、苇等水生经济植物分布面积骤减,同时也使鱼类赖以繁衍的空间缩减。
4,土壤侵蚀和海岸侵蚀加剧
湿地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三江平原沼泽在开垦过程中,平原区的岛状林几乎被砍伐殆尽,加上沼泽、草甸植被的破坏,风行无阻,风蚀日益加剧,平原区约有近百万公顷农田遭受风蚀危害。在松花江以北的窠北、绥滨地区,植被破坏后还出现局部沙化。
海岸侵蚀是我国滨海湿地区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植被破坏、开采砂石和矿物,以及受台风、潮流的袭击是造成海岸侵蚀的主要因素。在沙质海岸区,采挖建筑用沙已使许多沙质海岸遭受破坏,海岸侵蚀加剧。一些沿海湿地的破坏使许多沿海城镇严重地受到海水的侵蚀和渗透,海水对淡水系统的影响直接威胁着当地的淡水资源,尤其是地下水超采导致海水大范围倒灌。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永久的和临时的各类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以及低潮位时六米水深以内的海域。
作为一个蓄水库,湿地无疑是最优秀的。
作为一个水质净化器。湿地里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金属及一些有害物质,很多植物还能参与解毒过程,对污染物质的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及水体净化,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作为一个储碳库,占全球陆地8.6%面积,楚碳总量在陆地生态系统的35%。但是湿地一旦遭到破坏,被安全封锁在土壤中的碳将会被释放到大气中,湿地由碳汇转变成碳排放源将会加剧全球变暖进程。湿地的退化与丧失,是目前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4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