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苗培育期间水质如何管理
泥鳅苗的水质要求如下注意几点:
1、 温度;18—35℃为正常温度;
25—32℃为最适宜生长温度。
2、 PH值;6.5—8.5,低于6.5肥效不能正常发挥优势,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增大,易缺氧浮头。 3、 盐度;0—1%,盐分过高会影响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4、 氨氮;0—0.02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5、 硫化氢;0—0.1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中枢神经,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6、 亚硝酸盐;0—0.02mg/L,过高会引发出血病,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子,高于0.5时会引
起患病或死亡。
7、 有效磷;0.2—1mg/L,低于0.2水体中的优质藻类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水华,不利于鳙、
鲢、蚌的生长。
8、 透明度;20—30cm,过高肥度不够,过低影响光合作用。
9、 溶解氧;≥3mg/L,小于3mg/L会影响鱼类的摄食,小于2mg/L时会出现浮头,小于1mg/L会出
现泛塘,直到大量死亡。
养殖用水的诸多化学性质中,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溶解气体与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 一、溶解气体
水中溶解有多种气体,它们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由空气中直接溶解入水体,二是由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底质或水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在水体中产生,水中气体的溶解是因水体环境而出现差异,其差异如下。
与水体温度成反比,水温升高,气体的溶解降低。 与大气压成正比,气压增大,气体溶解度相应也增大。 与水中杂质浓度成反比,杂质多的水会降低气体的溶解度。
1、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少而多变,淡水水体中溶解氧的饱和度仅为8—10mg/L,不到空气中氧含量的1/20,海水溶解氧的含量更少。这表明水中鱼类的呼吸条件较差,不时都有面临缺氧窒息的威胁。由此可见,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对水产养殖的重要。
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大气中的氧与水面接触溶解入水中,二是水生植物在光合作时所释放的氧气,大气中溶入水中的氧不到植物光合作用所产氧量的1/10。
2、硫化氢;硫化氢是在缺氧条件下,由含硫有机物分解而形成的,或者是在富有硫酸盐的水中,由硫酸盐还原变成硫化物,然后再生成硫化氢。
硫化物和硫化氢对鱼类都是有毒的,硫化氢的毒性最强。一般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大部分以硫化氢形式存在,当水中溶解氧增加时,硫化氢即被氧化而消失。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就是与血红蛋白中的铁化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能力,造成鱼组织缺氧。因此,在养殖中要特别注意硫化氢的存在。
3、氨氮;氨氮在氧气不足时由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或者由于氧化合物被反消化细菌还原而生成。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物都是以氨的状态排出。氨氮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是有毒的,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的生长,必须密切注意
池塘的水关系着泥鳅苗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要想养好泥鳅,得从调水、养水做起。
培水、调水、养水是泥鳅养殖户及水产养殖户的一项重要技术活。最常见的水体培肥法:在我们放苗前就现把水培好了,主要就是培育大量的轮虫等浮游生物供泥鳅釆食。首先池塘加水30厘米左右,且记加水时必须用密网过滤防止敌害入池(本人就遭过这样的罪,从水里面流进来了十几只小蝌蚪,把我的整个塘泥鳅苗全吃完了,希望大家不要犯我同样的错了)。
第二:注好水后,就开始培水了。培水、培育浮游生物一般釆用泼洒豆浆为主,记住磨好的豆浆要及时泼洒,以防变质。每亩面积泼洒2到3公斤黄豆磨出的浆,连续泼洒2一3天,具体泼洒豆浆天数及泼洒量因池塘肥度可适当增减,一般淤泥底池塘培肥较容易,可以适当减少泼洒的豆浆量或者次数,否则会造成水体过肥而后不好控制,若是新建的池塘,池塘中没有轮虫,可以在加水时从有丰富浮游生物的老塘中抽水从而获得轮虫用来做种虫,记住加入的水要用网过滤。
第三:培肥过种中和泥鳅小苗培育阶段,可以每隔3天泼洒一次光合细菌,按每次每亩泼洒光合细菌5公斤,以给浮游动物提供饵料,从而使水体保持肥、活、嫩、爽、无污染的状态。
当水调好,培好了,再把泥鳅苗放进去,这才是给了泥鳅小苗的一个吃得饱,穿的暖,也睡的好的优质环境,这样小苗就可以健康成长了(且记,泥鳅苗天敌多,一定记得围好,防止天敌),以上是我以前养泥鳅时得到的小小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607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