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农业治理模式
立体农业是指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
(1)鱼塘-台田模式:
a、是针对黄淮海平原地势低洼,渍涝严重的状况, '因地制宜',摸索出来的低湿地治理模式。
b、低湿地,地下水位高,挖沟困难,排水不畅。
c、变挖沟为挖鱼塘,筑台田;变排水为蓄水,台田地势增高,有利于农林果鱼牧业的发展。
d、模式细分为:鱼-果-粮、鱼-果-棉、鱼-果-菜、鱼-果-草(饲料) 四种立体种养模式。
e、典例:辛店洼实验区
(2)基塘农业:
a、是针对珠江三角洲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b、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水热资源充足,地势低,洪涝灾害严重。
c、挖洼地为鱼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塘中养鱼,基上种桑、甘蔗、果树和花卉,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d、模式细分:果基鱼塘、菜基鱼塘、蔗基鱼塘。
(3)千烟洲立体山区农业:
a、针对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山区创造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立体气候',依据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实行多种生物结构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农、林、牧、渔、副业的农业模式。
b、变以'粮食'为主成以'林果'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
c、例如: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d、从丘上到丘下,农业布局大体为:
用材林-经济林/毛竹-果园/人工草地-农田-鱼塘
(4)我国三种立体农业模式的异同点:
a、相同点:
都是立体生态农业(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环境效益)都是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当地地形。
b、不同点:
农作物和农业结构不同
利用的具体目的不同
鱼塘的功能不同
功能效益不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64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