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菇种植口诀和方法
一、建造菇房
1、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建造菇房,房顶上要设置风筒,墙壁上开设天窗、地窗。
2、菇床的宽度以1.2米为宜,床底需距离地面30厘米,菇床的间距为40-60厘米,每层之间的距离为60米左右,四周留出走道。
二、准备培养料
1、准备好稻草、麦草、禽畜粪便、过磷酸钙、石膏粉等原料,粪便与草的比例以7:3(或6:4)为宜。
2、将稻草晒干切断,再将粪便晒干、粉碎,然后用水浸湿,以一层草一层粪便的方式堆积起来,之后在混合堆上覆盖草帘。
3、经过3-4天后,翻堆1次,若堆内缺水,可添加适量的水分。
7-8天后,进行第2次翻堆,并向堆内加入石膏粉,用量为1.5公斤/100平方米。11-12天后,进行第3次翻堆,并加入过磷酸钙,用量为150克/100平方米。
4、到了第13天,趁热将培养料搬入菇房,均匀撒在菇床上,并密闭房间,然后将室内温度升高至60℃左右,持续2-3小时,然后再将温度降至52℃,持续4-7天。
三、播种
1、培养料的温度下降至28℃时,开始播种,株行距为9厘米×9厘米,每平方米面积可播入菌种750毫升。
2、播种后注意保湿,菌丝开始萌发生长时要加强通风,菌丝体发满表面并深入培养料时,于菇床上覆盖一层细泥团,先盖一层厚度为2.4厘米、含水量为20%的粗土,再盖一层厚度为1.2厘米的细土。
四、水分
1、培养期间,温度保持在10-18℃,并确保培养料以及覆盖的土层底部湿润、上层干燥,内部湿润、外部干燥。
2、待粗细土层上长出小菌蕾时,喷施出菇水。子实体长到豆粒般大小时,增加喷水次数。出菇期间,将空气的湿度控制在80-90%左右。
五、管理
1、采摘3次秋菇后,适当追施0.2%尿素或硫酸铵,或腐熟的人粪尿,或1%葡萄糖。
2、3月份可开始采摘春菇,期间要做好保温、保湿的工作,每次采摘后都要及时追肥,以便长出下批菇蕾。
秋菇种植的口诀和方法为:掌握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菇棚内的环境符合秋菇生长的要求。秋菇的适宜温度为15℃~20℃,适宜湿度为70%~85%,通风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干燥导致菇体变小。另外,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施肥和灌溉的技巧,以确保秋菇的质量和产量。在施肥方面,要选择适宜秋菇生长的肥料,掌握好肥料的用量和施肥时间;在灌溉方面,要注意保持菌床湿润,但也要避免过度浇水导致菌床过湿。在菇体成熟后,要及时采摘,以免菇体变老、开裂甚至腐烂,影响秋菇的品质。
秋菇是一种可以在室内种植的食用菇类,下面是秋菇种植的口诀和方法:
1. 选材:选择优质的秋菇菌种,可以从菌包厂家或者其他种植者处购买。同时,要选择质地细腻、无虫蛀、无霉变的菌包。
2. 处理菌包:将菌包浸泡在水中约8小时左右,浸泡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放置约半小时,等水分流干后即可开始种植。
3. 准备种植基质:秋菇的基质可以使用稻壳、玉米秸秆、麦秸秆等材料制作。将基质用水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4. 基质填充:将处理好的基质装入菌袋中,装满后挤出空气,用绳子封口打结,然后在袋子上打上标识,放在适宜的温度下等待发菌。
5. 发菌培养:将菌袋放在通风、遮光的地方,室温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每天喷水保持湿度。发菌后,将菌袋移至光照充足的地方,保持湿度,每天喷水,等待产菇。
6. 产菇: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秋菇的产菇期为7-10天,菇盖出现明显的裂口后可开始采摘。
注意事项:在种植秋菇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基质的湿度和通风,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另外,要注意卫生,避免细菌和霉菌的污染。
香菇
(一)栽培管理
秋季种植选择中低温型品种,一般9月份开始对菌棒进行转色(8月份菌棒制作完成),陆续移入出菇棚,控制湿度进行出菇管理,低海拔地区可推迟到10月中旬。秋菇10月中下旬第一茬出菇结束,第二茬出菇结束约在11月底,每茬出菇结束后通风晾棚1周补水。
(二)病虫害防治
秋季栽培由于温度较低,病虫害发生较少,以预防为主,出菇期间注意防治菇蚊、菇蝇、干腐病等病虫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67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