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措施主要有三方面:
一、合理利用水资源:
1、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2、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畜生的大量无序增长;
3、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1、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 a、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b、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c、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2、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巩固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三、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宜地、宜牧则牧:
1、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2、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3、对已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四、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五、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这个问题,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包括:
1. 植树造林: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2. 改善土地利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使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减少荒漠化的危害。
3. 水土保持:通过修建防风固沙林带、林下草本植被覆盖、植物根系加固等措施,防止土壤流失和沙漠化。
4.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 科学技术支持:加强荒漠化治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理效果。
6.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荒漠化的氛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34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