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春梢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控春梢的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合理施肥:因为东魁杨梅有旺盛的生长势,每年不需要施很多的肥料。尤其是树势强盛的树体,更要控制施肥,减少营养供应。再因东魁杨梅的根部有菌根共生,菌根会帮助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提供东魁杨梅需要。所以,对东魁杨梅可以不施或少施氮素肥料。还因东魁杨梅对磷素的需要量很少。所以,又要控制土壤的磷素肥料的供应。这样,对东魁杨梅的合理施肥,实际上就是以施用钾素肥料为主,再配以硼、锌、镁、钼、硫、钙等营养元素的供应就好了。
第二,改春培为冬管:根据黄岩有经验果农的经验,将东魁杨梅的春季培育提前到冬季管理,并提出东魁杨梅全年培育管理的两个关键时期(见《东魁优丰》一书37页~40页),其中一个关键时期就是“春节前的管理”(39页~40页)。这就是冬季管理,包括施肥、剪枝、喷洒石硫合剂等工作;并要求“强树势早管(即在11月份就可开始管理),弱树势迟管(即可推迟到次年的1~2月份去管理)。”这一措施的改变,就是为了对促进花芽发育有利,却减弱树体在萌发春梢时的养分,起到控春梢的作用。
第三,摘梢:在前面第23题说过“用枝梢短截或新梢摘顶等方法,都是达不到控梢的目的和作用。”这就是说,控春梢的措施不能完全依靠摘梢去解决。其原因:不仅是摘梢很繁,花工大,当许多株树体都萌发春梢时,就让你措手不及,无法用摘梢方法去控住春梢萌生。再因春梢会连续萌发,萌发的势头会越来越旺,不等你春梢摘完成,幼果早已受春梢萌发而落光,使你忙忙碌碌一场空。当然,还有一些树体可用摘梢保果的,如有的树萌春梢较早,而萌发的数量不多,对于这些树,可以摘梢。但是摘梢要注意方法,即在春梢长到2~3厘米时,摘掉上端的一部分,保留下端的一截,群众称为“摘梢留桩”。避免将新梢从基部去掉后,而出现的“去一萌二,去二萌四”的恶性现象,使能达到控梢保果的作用。
第四,喷多效唑液:这是目前东魁杨梅控梢的最有效方法。为了让果农了解多效唑的作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在本题目先作如下的介绍:
①作用:多效唑又名:PP333、氯丁唑、NET、PBZ,是近10多年来新合成的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又是东魁杨梅的促花剂。在东魁杨梅使用后,有多项的明显效果。
A.新梢停止生长,节间缩短。
B.叶片增厚,单位叶面积的重量增加。
C.根的伸长减短,却能加粗,又是生根率和根数明显提高,故此仍对树体的生长发育有利。
D.在树体生理上亦有多种的作用,如促进山梨醇和碳水化合物增加,促进碳水化合物向根部运转;增加氮、钾、钙、镁、锰、铜、硼、锌、锶等元素的吸收;提高树体水势,减少水耗,增强抗旱能力等。
②运转方向:多效唑的运转方向有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幼叶吸收量多,老叶吸收量少。
B.幼叶向外输出仅10%。
C.不向邻近枝叶运输。
D.不通过韧皮部运输。
E.进入体内后,只上行而不下行。
F.主要是进入叶片。当药量较低时,叶片中所占的比例较大。随着药量提高,在茎内存留的比例也逐渐增多。
③使用方法:经过这几年使用后,认为树冠喷洒比土施为好。因为土施多效唑存在有较多的弊病;而用树冠喷洒的,药效发挥快,且可随时掌握使用。所以,目前果农主要是采用树冠喷洒压梢。
A.土壤施用:优点是成本较低;持效期较长;省工方便。但是,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效益反应较慢;土中容易残留,并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树体遭害后有多年萌梢困难;因土质不同,发挥效益的程度不同,以沙壤土反应快,黏土持效长;多效唑在土中移动很慢,因为不是全部成分都与根系接触,所以不能及时吸收;多效唑要在顶端生长点及其附近维持一定的浓度,才能显示其作用,并在运输累积过程中,需要一个“呆滞期”,也使多效唑的效应反应较慢的原因。
土施多效唑的时期,是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反应的效应要待次年萌发春、夏、秋梢时,开花结果的效应又要待一年才能表现。
土施多效唑的药量,根据树冠投影面积,按每平方米土施多效唑的有效成分0.4~0.5克计算。施用时,要耙开根际四周的土壤,将多效唑冲水浇施,然后覆土。
B.树冠喷洒:虽然是喷洒次数多,化工较多;但其优点较多,对东魁杨梅控梢促花的应用较为适宜,如在使用适宜的浓度时,多次喷洒树冠,都是适宜又安全;效应发挥快,喷洒后,即能反映出控梢保果的作用;低浓度的多次喷洒,要比高浓度一次喷洒的效果为好;添加展着剂(如:骨胶、桃胶)的效果好;在树体内残留极少,对果实没有污染,可作为生产安全食品之用。
喷洒多效唑的时期,要在幼果直径0.5厘米以上时,才开始喷洒,并要观察春梢的萌发状况,进行多次喷洒。每次相隔的时间多少,亦根据春梢萌发状况而定。以控住春梢不再让其伸长为准。
喷洒多效唑的浓度,以15%多效唑冲水250~300倍液喷洒。
④使用多效唑的注意事项。
A.尽量避免土壤施用多效唑,以免土壤残留。更不能将土施量增加得较多,以免造成危害。
B.土壤施用多效唑只能进行一年,绝不能年年都施。以免土壤积累太多,影响食品安全。
C.要将多效唑液喷洒在幼嫩梢叶上。因为嫩梢嫩叶是吸收多效唑液的,所以对老叶与枝干可以不喷液。
D.多效唑液不与农药混用。因为农药要求喷射仔细,喷的药液量要多;而多效唑液只要对着嫩梢,喷液量少。所以,不要混用。至于营养液,也尽量不混用。因为营养液要喷到老叶上吸收,与喷洒多效唑液亦有不同。
E.使用低浓度的多效唑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绝不能喷1~2次就万事大吉;而是根据嫩梢的萌发与伸长状况,连续多次的喷洒才能有效。
1、人工控梢
(1)人工抹梢
最原始的控梢方法是人工抹梢,即对新梢进行抹除,对老梢进行压枝,进而抑制夏梢的萌发生长。具体怎么做呢?当夏梢生长至1-3厘米时,将其抹除干净,10天后进行第二次抹除,如此循环,一直到稳果期过后再停止抹梢。
(2)以梢控梢
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方式——以梢控梢,根据树冠的大小决定留梢的多少,遵循“去强留弱”的原则。一般来讲,在环割保果促进幼果分果膨大后,树冠为1米的柑橘树留10-15根梢;树冠为2米的柑橘树留20-30根梢,当枝梢长到3-4厘米时,再进行摘心处理。
(3)人工控梢的优缺点
采取人工控梢的方法控制夏梢,效果虽好,缺点也不少。
首先是成本问题,人工抹梢操作起来相对费劲,一棵树可能要花上十来分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段期间果园生产又比较忙,帮工不好找,价格也比较高。
其次是时间问题,人工控梢对时间的把控相对严格,一般抽梢后3-6天就要进行抹梢了,稍有延缓容易造成大量落果的现象。
最后是营养问题,抹除夏梢或者待新梢长出后进行抹除,对于树体的营养积累来说都不是件好事,反而会消耗大量的营养,影响树体正常生长。
2、化学控梢
化学控梢是目前来说比较科学、相对方便而且效果非常不错的一种方法,通常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抑梢,二是杀梢。虽然相对科学,但药剂方面如果控制不当,容易烧伤果实,降质减产,不利于果园生产。
1)25%多效唑300-400倍+磷酸二氢钾500-800倍
多效唑主要是通过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减少吲哚乙酸的合成或代谢,从而减缓枝梢生长速度,控制枝梢的伸长。
2)25%多效唑500倍+抑芽丹500倍
抑芽丹作用到植株叶片上,经由木质部、韧皮部的传导,逐渐在植株生长活跃的部位累积起来,之后进入顶端枝芽,抑制顶端优势,从而控制顶部枝梢的旺长。同样的,将两者结合使用,对于控梢来说效果也是加倍的,通常建议大家提前7-10天使用,控梢效果更加明显。
3)第一次:12.5%氟节胺500倍;第二次:氟节胺500倍+25%多效唑500倍
氟节胺低毒高效,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分裂,抑制侧芽生长,从而控制新梢的萌发,对刚刚冒芽、2厘米以下的夏梢比较有效。一般来讲,在树冠外围喷洒12.5%氟节胺乳油500倍液即可,第一次单用持效期为15-20天左右,第二次使用持效期为15-20天,可以配合多效唑使用。
4)采用梢工或嫩梢杀等杀梢,按建议浓度使用。
夏梢3-5里面以上后,采用梢工等专业杀梢药剂控杀,依据果园夏梢生长情况及时用药控梢。
3、环割控梢
环割技术,通过割断树皮,暂时阻碍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向地下部分运转,使营养集中在枝、芽上积累,促进花芽形成,提高花质,减少落花落果;使幼树营养生长周期缩短,提早结果,使旺长、空怀树增加产量。环割线的开始和结束两端必须连接上,不能上、下不相连或连接而不断皮层。环割深度是“断皮不伤骨(木质部)”,这样才有效果。环割后约20天,皮部又可恢复连接,使向下输送有机营养到根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3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