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世界上最大的园林

圆明园。

世界上最大的园林

圆明园是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圆明园也受到某些破坏。

遭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被保护起来,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植树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随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向社会开放

世上最大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颐和园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这座园林,就是位处于北京西郊,葱郁的树林之间,默默矗立的,历史悠久的圆明园。圆明园一直被作为中国近代的一个象征,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历史文化,艺术领域里都富有其浓厚的中国色彩。这些内容,大部分人都知道,可是,至于圆明园是如何形成的,一座普普通通的园林是如何背负着民族的使命和精神涵义,到最后却得到了一个悲剧色彩的结局呢?

提到世界第一皇家园林,很多人可能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名扬海外的故宫,又或者是金碧辉煌的恭王府。但是,其实世界上最大的、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并不是故宫,也不在北京,而是在山西太原,它占地面积130余万平方米,简直比故宫大了2倍。

它就是晋祠,地址位于陕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是晋王祠,除名为唐叔虞祠,是为了纪念晋国著名开过诸侯唐叔虞以及其母后邑姜后而建。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祠内古建筑琳琅满目,极具中式传统文化特色,是我国古建筑上的文化瑰宝。

晋祠,占地面积130余万平方米,130余万平方米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宏大到接近两个北京故宫那么大。

两千多年来,历经几个朝代的更迭,晋祠不断被进行维修和扩建,祠内超过300年以上的古建筑就有98座,可以说晋祠在我国古迹文化历史上,占据着如同北京故宫般的重要地位。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是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山庄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其中宫殿区和湖泊区是避暑山庄的精华所在。

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应该是承德避暑山庄。提起承德市,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就是避暑山庄。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已经成为了承德的标签。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座山庄,半部清史"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5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