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稻田烂泥怎么处理

1.改良耕作制度。

稻田烂泥怎么处理

在冷浸田稻区,必须坚持水旱轮作,以浅化泥层,改善土壤结构,这是改良冷浸烂泥田的根本措施。三熟制稻区可以实行小麦套种玉米(或豆类)连作晚稻的两旱一水耕作制;两熟制稻区可以实行小麦(或油菜、绿肥)连作水稻的一旱一水耕作制。冷浸田严重的,宜在冬耕晒垡后,再实行水旱轮作。

2.改善土壤结构。

在黏性重的冷浸烂泥田中掺入沙土,使泥脚变浅,这样既可改善耕作条件,又能使土壤沉实;在较沙的冷浸田中,加入黏土或肥泥(如塘泥、沟泥、陈砖土或陈墙土等),以改善冷浸田的土质结构。

3.耕翻晒垡。

抓住秋冬季耕翻晒垡是个好办法,一般有条件的均可采用。它能使细泥变粗泥,深泥脚变浅泥脚,从而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使稻田土壤中的好气性微生物增多,活动加强,从而促进有机质的分解,使稻田的有效养分明显增加,并能促使在厌气条件下产生的有毒物质充分氧化,减少对水稻的危害,提高水稻产量。

4.开好明沟和暗沟。

开挖排水沟,建立排水系统,或沿山脚开环山沟,截断冷泉入浸,并在田块内开围沟或十字沟等排水沟,排除积水。若田中泥土浮烂,中间有泉眼,可修暗沟排泉,泉眼较大的,可在四周筑埂,将泉水围住,再开小沟或用竹管将水排出田外。明沟要根据田块大小和地形,分别开好围沟、主沟和厢沟,沟的深度应在稻田犁底层以下,宽度以利于排出冷浸水为宜,并要找出冷浸水的来源,将其排除。

5.推行垄式栽培。

即在水稻插秧前扶泥做垄,垄上栽插双行稻苗,垄沟灌水养鱼,实行垄稻沟种养结合,这样,既能保证水稻水、气、肥的协调供应,消除低温和有毒物质对水稻的不良影响,提高水稻产量,又能额外添加养鱼收入,增加农田的产出效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77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