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条件和生长周期
大闸蟹养殖周期大概是1年半。如果在1年的4月份开始进蟹苗,从养殖到长成扣蟹袋盖要到当年的12月份,然后来年斤大池养殖,在中秋前10天左右整个养殖周期就完成了。
1、选择养殖场地
(1)选择水调条件充足,并且水质没有被污染的池塘、稻田或者其他地方,在周围做好防逃措施。
(2)把养殖场地里多余的淤泥杂草清理干净,撒上生石灰进行消毒。
(3)放水浸泡1天,然后排水晒塘;
3-5天后再加水,在里面放进适量的螺蛳,可以给大闸蟹提供食物也可以净化水质。
(4)在养殖之前要在养殖塘四周种一些水草,可以增强氧气的含量,大闸蟹可以在水草中休息。
2、选择蟹苗
选择颜色均匀,大小正常的以及肢体健全没有病害的大闸蟹喂养,可以保证蟹苗的成活率,也能增强生长速度和繁殖的能力。
3、科学放养
(1)把蟹苗提前消毒,避免影响养殖地的水质和其它蟹苗的成长。
(2)放养水深要保持在1.5-2米,水温要保持在20-25度左右,等1月之后蟹苗适应了就可以回到正常温度。
(3)一般放养的数量在300只左右,可以保证蟹苗的活动空间和充足的食物。
4、饲养管理
(1)夏季是大闸蟹生长的旺季,这个时候可以适量喂一些用营养的食物给蟹,促进快速生长,比如说玉米、小麦或者南瓜。
(2)秋季喂养的时候注意育肥,在养殖场地里增加小鱼、螺蛳、河蚌的数量,确保大闸蟹的食物一定充足营养也跟得上。
5、水质管理
(1)春秋两季要每隔半个月换1次水,尤其是下棋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
7天左右就要换水。
(2)冬季温度比较低,1月换1次水就可以了。
(3)及时给养殖场地消毒。
(4)及时检查对水质,把大闸蟹吃剩下的饲料及时打捞出来,避免水质遭到破坏。注意观察水的透明度,如果变得浑浊要注意及时换水。
6、病虫害防治
使用生灰石、红霉素、甲壳素、蜕壳素、福尔马林、硫酸铜、鼠笼、鼠夹这些物品可以有效防治大闸蟹的烂鳃病、水肿病、蟹奴寄生虫病以及水老鼠等的危害。
7、注意事项
大闸蟹一般在秋季成熟,它们夜晚活动频繁,捉捕要选择夜间,挑选体型适中的蟹,然后放在清水中,清理好淤泥,再售卖。
大闸蟹的生长分为8个时期,分别为受精卵期、蚤状幼体期、蟹苗期、豆蟹期、扣蟹期、黄蟹期、成蟹期及亲蟹期,成蟹期一般在农历八月后,此阶段的大闸蟹已经完成后一次蜕壳,体重达到150以上。
大闸蟹的养殖环境及水质要求
大闸蟹的养殖环境及其对水质的要求,大体上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
水温是影响大闸蟹生长和变态的生要环境因素,水温21℃左右,第1期蚤状幼体只需四五天就可变态;水温15℃左右变态十分缓慢,一般水温在10℃时开始明显摄食;10℃以下时摄食能力减弱。
大闸蟹能忍受低温,水温在-1~-2℃条件下抱卵蟹能顺利过冬,蟹卵和产蟹均不会死亡。
工养殖螃蟹,每年4月进蟹苗,养殖到当年的12月成扣蟹,第2年进大池养殖,最快到中秋节前十天就可以上市,所以螃蟹整个养殖周期是不到1年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7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