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生长指标包括哪些
1.水温。水温过高、过低均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如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鱼类最适宜生长在水温为23℃~28℃的水体环境中,罗非鱼在25℃~35℃的水体环境中生长最快。夏季,若水温超过鱼类生长的适宜温度,应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冬季水温过低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
2.水质恶臭。水色呈淡红色或棕红色,水面常浮有一层油膜,水体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味,这种水质对鱼类生长极为有害。遇到此类情况,应采取放掉部分恶臭水,加注适量新水的措施来补救。
3.水体透明度。一般情况下,池塘水体的透明度应保持在20厘米左右,水体透明度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合鱼类生长。
4.水体溶氧。最适合鱼类生长的水体溶氧为5~6毫克/升。当水体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容易引起鱼类浮头乃至泛池。水体溶氧过高容易诱发鱼类的气泡病。
5.水体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但其含量一般应在80毫克/升以下。含量过高,易引起鱼类血毒症,有时还会引起水质恶化。
6.水体的pH值。水体的pH值应保证在6.5~8.5,当水体的pH值低于5.5或高于10时,均不能作为渔业用水。应采取泼洒生石灰浆或醋酸的方法来调节池水的pH值。
7.水体中的营养盐类含量。水体中营养盐类含量的高低与鱼类的健康生长密切相关。如水体中的硝酸盐最易被绿色浮游植物利用,含量应保证在1~2毫克/升。若水体中的硝酸盐含量超过3毫克/升就容易造成水体缺氧而导致鱼类死亡。8.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如酚、汞、铬、铅及石油类等),不仅会造成鱼类中毒,人吃了中毒的鱼类也会中毒。
影响鱼类的生长的水质指标
1.水温。不同鱼类要求不同的水温,鲢鱼、鳙鱼、草鱼、鲤鱼、团头鲂等鱼类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0℃~30℃;罗非鱼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5℃~34℃。市场上的水质分析仪和溶氧测定仪,均有测试水温的功能,可以测定不同水层的水温,以便采取措施调节水温。当水体没有结冰时,市场上常见的酒精气温计也可以用来测水温。
2.溶氧量。一般鱼类适宜的溶氧量为3毫克/升以上,当水中溶氧量小于3毫克/升时,鱼类不摄食,停止生长;溶氧量小于2毫克/升时,鱼类就会浮头;溶氧量为0.6~0.8毫克/升时,鱼类就开始死亡。
3.酸碱度。池水酸碱度即pH值既影响鱼类生长,又影响到池水中的营养元素含量。鲢鱼、鳙鱼、草鱼、鲤鱼、团头鲂等温水性鱼类,喜偏碱性水,其适宜的pH值范围为7.5~8.5。测定池水酸碱度,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撕下一条试纸,把它浸入水中2~3秒后取出,再与所附的酸碱度色谱对照,就能知道池水的酸碱度。
4.透明度。透明度与水色有直接关系,水色又标志着水的肥瘦程度和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少。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一个黑白盘来测定水体的透明度,用薄铁皮剪成直径20厘米的圆盘,用铁钉在圆盘中心打一个小孔,再用黑色和白色油漆把圆盘漆成黑白相间的两色盘,在圆盘中心孔穿一根细绳,并在绳上划上长度标记,将黑白盘浸入池水中,至刚好看不见圆盘平面时为止,这时绳子在水面处的长度标记数值就是池水的透明度。如果透明度大于35厘米,说明水质太瘦,可追肥;如果小于25厘米,说明水质较肥,可少投饲料,并加注新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8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