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七月下旬水稻的水层管理

在本月一定要做好水稻的几个关键管理时期。

七月下旬水稻的水层管理

1

晒田

今年由于气候的条件,很多水稻分蘖的过多,长势过旺,很多人舍不得晒田,主要原因就是:

1,怕出草

2,天气干旱近期有雨水,舍不得排掉

3,多年种植习惯,但是大家忽略了晒田的好处

A,巩固有效分蘖,控制无效蘖,我省从时间看有效分蘖终止期为6月末,今年的水稻长势已达到晒田标准,后来的分蘖只能成小穗,通过晒田可使高位幼小蘖芽得不到水肥供应而停止生长,减少养分浪费,使主茎及大分蘖获得更多养分供应,为壮秆孕大穗打好基础。

B,增强根系活力:晒田使土壤通透性增强,大气直接进入土壤内,增加耕层氧气含量,使新根数目增多,根系下伸,扩大根系活动范围,增强吸收能力和抗倒伏能力。

C,改变田间小气候:晒田降低田间空气湿度,破坏病菌与虫卵繁殖传播条件,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

D,孕大穗,秆强抗倒:晒田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同时抑制节间的生长,秆壁变厚,茎秆组织紧密,增强抗倒能力,也为水稻幼穗分化初期储备更多的养分,为孕大穗打好基础。

2

适时施穗肥

晒田后要及时覆水和适时施孕穗肥,保证后四片叶不早衰,让后四片叶有良好的光合功能和光合效率,才能获得高产。

施孕穗肥可以促进形成大穗,调节叶片氮和钾的含量,提高光合作用,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千粒重。获得高产。水稻孕穗时,如果能结合防虫防病。

科学施好穗肥和粒肥是水稻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益的保证。据试验证明:水稻巧施穗肥和粒肥,可增产10%以上。水稻施穗肥是指在抽穗前的幼穗分化期,适时追施一定数量的速效有机肥或速效氮肥,有助于巩固前期有效分蘖,减少和防止颖花退化,促使稻穗良好发育。

穗肥的施用时期:经验证明,齐穗前25天为穗肥最佳施用时间。追肥前,灌水3—5厘米深,堵好上下水口,均匀撒施,4-5天后再转为正常管理。遇阴雨连绵天,生长过旺的稻田可不追施穗肥。

如果用叶龄来判断,11片叶、12片叶叶和13片叶的水稻品种,当倒二叶露尖到倒二叶长出一半时,是施孕穗肥的最佳时期。也可用扒穗的方法确定孕穗肥施用时间。

拔出主茎,看主茎里面孕穗长度达到0.2—1公分时,及时施孕穗肥肥!11~12片叶品种,多数在7月2—10日施孕穗肥,把主茎上面的茎叶拔出来,如果有幼穗形成,包着幼穗的叶片就是剑叶,包着剑叶的叶片就是倒二叶。确定多数倒2叶露尖就可以施孕穗肥。

施肥量:孕穗肥,一般每公顷用60%氯化钾200斤。根据长势可以每公顷加尿素100—120斤(用2斤硫酸铵,可替换1斤尿素),也可以用60斤尿素,加100斤硫酸铵,加200斤氯化钾一起施入。

3

合理管水

长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时期,要保证不缺水,不受旱,一般田保持5一7cm水层,使稻株对养分的吸收运转畅通,保持最大的光合效率,促进颖花分化,减少颖花败育。寒冷及高温地区,可适当加深水层调温,使土温比较稳定,避免因气温高低变化影响穗分化。但也要注意使土壤有通气的条件,以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

水稻孕穗期是水分敏感期,稻田一般要保持6-8厘米水层,此时缺水会影响幼穗分化,导致穗粒数减少。如遇到17℃以下低温,田间水层应保持在15-20厘米,以预防障碍型冷害的发生,待低温过后,立即恢复3-5厘米浅水层。采用井水灌溉的稻田,水温要先提高至17℃以上再灌入。抽穗开花期需保持稻田浅水层,灌浆结实期要以间歇灌溉为主,即灌一次浅水,待自然渗干至脚窝有水,再灌下一次浅水。此外,水稻抽穗后30天内不可断水,避免发生植株早衰和籽粒不饱满。

4

病虫害防治

此期主要虫害有负泥虫,螟虫、稻纵卷叶螟等,也常有粘虫,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细菌性褐斑病,稻瘟病,褐变穗等,应注意采取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混合杀菌剂和杀虫剂综合防治。

此外,近期雨水大,易发赤枯病。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赤枯病必须坚持综合防控,以预防为主,已发病田块应依据不同发生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1. 精耕细作,改良土壤。通过加深耕作层,促进土壤熟化,避免连续的免耕、套种;改造低产田,对排水不良的烂泥田,要进行改土,整治排灌系统;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提高土壤的熟化程度,提高土壤通透性。

2.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适时播栽,加强水浆管理,浅水活棵,促进早发;平衡施肥,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干湿交替,适时搁田,培育壮苗;秸秆还田的田块,应适当加大基肥量,基、蘖肥比调为6:4,氮素适当前移,以加速秸秆的腐烂,加强水层管理,以水调气,以水调肥。

3. 加强分类指导,及早控制发病。对缺钾田块,应补施钾肥,适当追施速效氮肥;有机质过多的发酵田块,应立即排水露田;低温阴雨期间,应及时排水,干湿交替管理,防止长期深灌。对已发病田块:

①适当增施钾肥(用量为7.5kg/亩左右),防止偏施氮肥;

②适当露田,坚持“浅—湿—干”的水浆管理模式,脱水露田,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加根系活力,促发新根,提高根系的吸钾能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80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