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田的水层管理为什么要掌握“浅—深—浅”的原则?如何调节水层深度?
茭白是一种水生蔬菜。由于根系不发达,吸收能力差,又适宜在浅水环境中生长发育,因此,茭白田水的深浅则直接影响茭白的生长和发育。
在江、浙一带,露地栽培的茭白生长前期温度较低,应灌浅水,使水层深度达5厘米左右,有利于更多的阳光射入田土,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达,加快发棵。到7~8月份,天气已转炎热,茭白分蘖结束,开始进入孕茭期,这时应加深水层,以水调温,降低茭白田温度,促进孕茭。这时的水层深度应增加到14~20厘米。9月份茭白已逐渐膨大,应进一步加深水层,使之提高到20厘米以上,使结茭部位浸没在水下,确保茭肉白嫩。到茭白采收完毕以后,再放浅水越冬,有了浅水层的保护,即使遇到冰冻也可避免冻伤越冬的茭白植株。如冬季天气暖和,可选择晴暖天气,行短期搁田,改良土质,提高土壤肥力。
茭白如何养护
茭白有秋产单季茭和秋夏双季茭两类。那么,你知道双季茭白要怎么种吗?下面是Sara我给大家分享了双季茭白 种植 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双季茭白种植技术1、选苗种:寄秧育苗,寄秧时间在 元旦 至元月20日之间。把引进的茭白种墩寄育在秧田,寄秧田要易上水、能保水、种墩大部分插入泥中,排列好,施肥上水过冬,明年2月便能发芽,冬里切不可断水,保证每墩上产出8-20余苗。
2、大田整地:要种茭白的田块,冬天一般耕翻5-6寸深,把高低整平,以便上水达到一个水平。
3、筑田埂、打田底、盖田埂
①筑田埂:在3月中下旬开始筑田埂,打田底,盖田埂。用耕作层下面的生土,在田的四周筑成高50cm,底宽60-80cm,顶宽40cm的田埂。田埂要筑得平滑结实,并用生石灰鞭打夯实。上水后不倒、不塌、不漏水。
②打田底:如靠河、沟的田块,有地下沟渠的田块或地段,则要打田底,即把表土拿出,在生泥部分撒上生石灰粉一层一层用石郎头拮结实,以防漏水漏肥。
③盖田埂:田埂筑好后,如遇大睛天,则要用田块内的松土在把田埂两边拥实着,以防日晒开裂。
4、基肥:基肥可用牛粪3-5吨或人尿粪150担或鸡粪60担撒匀。如缺乏基肥则用N、P、K含量为45%复肥100-150斤,把土捣细、整平,后准备上水栽培茭白。
5、栽扦:栽扦时间为4月15-20日,密度为1米?0.5米,秧苗为把寄秧挖出来,再分墩,每墩苗4株左右,当天栽扦。莳茭白秧苗时,要上水把田间土壤拉平,然后栽扦。栽扦时水层要浅,浅水莳秧,拉线定点,1条线上一米一个记号,0.5米一行,这样一亩基本苗在5000株苗。扦时不要太深,苔管在泥中即可。太浅,风一吹要倒。过二天对倒苗可补栽一下即可。莳后即灌深水活棵。
双季茭白种植管理1、水浆管理
主要是根据茭白的生长期,掌握浅水栽插、深水活棵、浅水分蘖,中后期逐步加深,采茭期深浅结合,温润越冬的原则,具体为浅水栽插、浅水分蘖,以后不断加深水层,高温阶段深水降温度过夏天。
2、肥的管理
①施发棵分蘖肥,茭白移栽一星期后,茭白田块中水层颜色呈清水时,可以施碳铵每亩100斤以利促发棵、分蘖。
②耥田除草,耥田就是在茭白株行距间用铁齿耙翻动土壤,达到疏松土壤、提高土温、加快肥料分解的目的。同时,也能除掉杂草,耙断部分茭白的老根,促进新根的产生。一般耥田2-3次,第一次耥田在移栽后5-7天,植株刚返青,把茭白植株周围的土拉开,使茭白的分蘖节不被埋在地中。耥苗时,人前进的方向与行向垂直(即横向前进)。第二次耥田在第一次耥田后7-8天进行,这一次应把第一次拉起的泥翻身,顺着行向前进。第三次耥田在第二次耥田后7-8天进行,这一次应进一步把土拉成泥浆般细烂,并把全田的土都拉平、锄深。这两次耥田后,田间如有杂草,要用手拔除,拔除杂草应踩入泥中作肥料。
③茭白苗生长到6月底,分蘖基本结束,每墩苗数这时可达20多株。这时无效分蘖开始消亡。长粗阶段施肥要看苗施肥,目的是巩固有效分蘖,使有效植株长得更粗,达到平衡生长的目的。但也不要长得过旺,加上高温,过旺病害重,虫害多,通风透光差。如部分出现漏水漏肥的田块苗瘦,植株矮,影响今后出茭,一方面要解决漏水问题,同时要补钾促壮。
④重施孕茭肥,秋茭的施肥原则是重轻重,也就是重施分蘖肥,轻施长粗肥,重施孕茭肥。但孕茭肥一是时间上要因天、因苗、因地而定,所谓因天,就是在9月上旬天气转凉时施,一般在这段时间会有冷空气南下,天气有一个明显转凉的过程。因苗,就是因肥力好少施一点,肥力差的要多施一点,一般施150-200斤碳氨/亩,重施孕茭肥后,可使茭白孕茭整齐,茭白粗大、白嫩、产量高,如果施得不好、过早,有可能推迟孕茭时间,造成晚上市,影响效益。
3、采收:茭白栽插以后有几种茭白的出现
①一般6月份新茭上长出的茭白叫带娘茭,拨茭白时要注意不要把根拔出来。
②一般6、7月出的茭白叫怪茭,这时如遇天气适宜,肥水条件好,也有部分出茭白,这时茭白产量低,单株重量轻,但价格贵,市场需要,作补淡蔬菜。在栽培上对出怪茭白的田块重施孕茭肥后争取再分蘖形成茭白栽培的路子,称为二季茭。
③在9-10月,孕茭的茭白采收,采收时要注意不要拉不出根来,收到10月份天气转冷时还有分蘖苗也会长成茭白,也可采收。秋茭亩产量一般1000公斤左右,多的1250公斤以上,到 冬至 前后断水,断水一星期后割老茭。
④重施腊肥,霜冻以后,地上部叶枯黄,可是地下葡匐茎还在生长,冬至前后割老茭墩,齐泥割去,拿出到田外烧掉。立即用人粪尿150-200担重施在茭白田里,以便促使来年茭苗的生长。
4、夏茭管理
秋茭留下来以后,冬天也不能老是干着,田间要保持湿润状态,到1月中旬开始灌水,保持田内有薄水,以利提高地温多出苗。
夏茭在管理上关键还是水和肥。水要保持不漏,施肥上腊肥要及时,1月上中旬上水前施好,4月上旬要施好提苗肥,看苗篱孕茭肥,但是,一般考虑到天气温逐升高,即使施孕茭肥,也是很轻,补补而已。因为夏茭的孕茭肥施不好,造成犟茭,反而不孕茭,减低产量。但夏茭过瘦,也不能孕茭,这和稻、麦重施孕穗肥有不同的地方,和秋茭也不同。亩产量可达1200-1500公斤以上,夏茭是投入少,收益多的一熟。
茭白别称高瓜、菰笋、菰手、茭笋、高笋等,为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及东南亚,目前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国和越南,其中又以我国栽培最早,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河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香港、河南、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黑龙江等地均有种植。在养殖茭白时应使用肥沃且土质疏松的土壤,可以用木头碎屑、园土和腐叶配制使用。它可以在散光处养,夏天要转移到凉爽的位置。建议在10-25℃的环境下养护,不可以超过30℃,也不要低于5℃。在春夏两季可以每天浇水两次,要保持土壤环境的湿润状态,雨季要排水。
茭白养护方法
1、土壤:它适宜生长在土壤肥沃,而土质疏松的土壤环境中。在配制土壤的时候,可以使用木头的碎屑、一些园土还有少量腐烂叶子土配制,这样土壤有较好的透气性,很适合其生长。
2、光照:它对光照并不是很严格,有个较为良好的光照条件就可以了,可以养在散光的光线位置。若是在夏天时,需要暂时把它转移到凉爽一点的地方,避免被烈日暴晒到,每天接受六个小时左右的光照就好。
3、温度:在10-25℃的环境中它会生长的更好,它没有耐寒的能力。与此同时,它也耐不住高温天气和干旱的天气,因此夏天不要超过30℃,这样它就会停止生长发育了,冬天在5℃以上即可。
4、水分:它需要的水分比较多,在春夏两季的时候,需要每天为它浇两次。到了秋天和冬天的时候,每天浇一次即可。最好在水田之中要使它的土壤保持湿润状态,雨季的时候要注意排水。
茭白培养技巧
1、繁殖:在四月份和五月份就可以进行播种了,茭白的苗在这个期间随时的栽到土里,在此期间里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度,这样可以保证种子有足够的湿度发芽。
2、修剪:到了立秋的时候就可以对它进行修剪了,要及时修剪枯了的**叶子。这样可以促进它的成长,也可以让它更加的通风而且又透气。
茭白问题诊疗
1、叶枯病:它会受到叶枯病的影响,会在叶子上出现斑点,因此应该及时的把病叶切除,并使用多菌灵进行喷洒消毒和预防。
2、锈病:发病后叶片上会出现像锈色一样的斑点,出现这样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不当,加上土壤的没有养分贫瘠。因此应该及时的把病的叶子切除和加强管理,适当的施加一些肥料即可,可以使用烯唑醇或者是铵乃浦进行喷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64252.html